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471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叠合板至少一侧边下表面与模板顶部接触;所述模板底部通过调节装置与地面/底板连接,且所述调节装置能调节所述模板距离地面的高度。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无需逐根调节支撑件的标高,通过调节装置调节模板的离地高度,即可整体调节叠合板的高度,极大地节省了工作量,节省了人工,减小了施工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装配式建筑叠合板吊装过程中的叠合板底板标高控制,采用的调整叠合板支撑长度控制叠合板标高,由于下层楼板已完成的现浇混凝土存在高差,在施工过程中叠合板标高控制需逐根调整工字木用支撑装置(工字木用支撑装置的结构见CN207526163U)支撑杆的长度,精度要求高,施工时间长,工作量大,且容易造成施工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无需逐根调整支撑杆,减小施工误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叠合板至少一侧边下表面与模板顶部接触;所述模板底部通过调节装置与地面/底板连接,且所述调节装置能调节所述模板距离地面的高度。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调节装置即可整体调节模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从而调整叠合板的高度,无需逐根调整支撑杆,从而可以减小施工误差,节省人工,提高施工效率。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多个螺栓;每个所述螺栓一端均穿过所述模板底部的横梁后与地面/底板连接,所述横梁下表面与设置于所述螺栓上的螺母接触,且所述螺母与地面/底板之间设有调整间隙。当将螺母向下或向上移动时,模板随之向下或向上移动一定距离,从而达到了调整模板离地高度的目的。所述多个螺栓沿所述横梁等间隔设置,保证模板受力均匀。所述横梁上还开设有多个螺纹孔,便于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需要增加螺栓。每个所述螺栓两侧的横梁上均开设有所述螺纹孔,且该两个螺纹孔到该螺栓的距离相同,进一步保证在增加螺栓时模板受力均匀。所述叠合板下表面还与至少一个工字木用支撑装置顶部接触,所述工字木用支撑装置数量为2个,且所述2个工字木用支撑装置分设于所述叠合板中心线两侧。进一步保证施工过程中叠合板稳固。所述模板包括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一与所述叠合板垂直的支撑体,以及一与所述叠合板平行的支撑体;相邻两个单元的与所述叠合板平行的两支撑体之间通过多根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多根连接件沿所述模板高度方向等间隔布置,使得模板结构更加稳固。所述叠合板侧边搭接在所述模板的至少一个单元顶部,保证叠合板更加稳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本技术的装置,无需逐根调节支撑件的标高,通过调节装置调节模板的离地高度,即可整体调节叠合板的高度,极大地节省了工作量,节省了人工,减小了施工误差;2、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模板底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叠合板1至少一侧边下表面搭接在模板2顶部;模板2底部通过调节装置与地面/底板连接,且调节装置能调节所述模板2距离地面的高度。本实施例中,调节装置包括多个螺栓3;每个所述螺栓3一端均穿过模板1底部的横梁21后与地面/底板连接,所述横梁21下表面与设置于所述螺栓3上的螺母接触,且螺母与地面/底板之间设有调整间隙9。使用时,将螺母向下调整一段距离,则模板整体向下或向上移动。本实施例中,多个螺栓3沿所述横梁21等间隔设置,保证模板受力均匀,且调整精度更高。所述横梁21上还开设有多个螺纹孔5,每个所述螺栓3两侧的横梁21上均开设有所述螺纹孔5,且该两个螺纹孔5到该螺栓3的距离相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叠合板1下表面还与至少一个工字木用支撑装置4顶部接触。本实施例中,工字木用支撑装置4数量为2个,且所述2个工字木用支撑装置4分设于所述叠合板1中心线两侧。模板2包括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均包括一与所述叠合板1垂直的支撑体,以及一与所述叠合板1平行的支撑体;相邻两个单元的与所述叠合板1平行的两支撑体之间通过多根连接件6固定连接,多根连接件沿所述模板2高度方向等间隔布置。施工过程中叠合板搭接在剪力墙模板上,因此调整模板顶部标高可以达到控制叠合板的底部标高的目的。吊装叠合板时,叠合板两端搁置在剪力墙模板上,只需通过调整叠合板支撑立杆长度使得支撑立杆承受楼板重量。模板在设计阶段考虑到施工误差,会留置20mm调整缝隙,施工时通过在铝合金模板下端背楞位置上留置螺栓孔及螺栓,通过参考模板背楞7上留置的一米标高线8与竖向预制构件上测量的一米标高,螺栓调整模板顶部标高,将调整缝隙留在模板底部,达到控制叠合底板标高的作用,从而减少支撑标高调整工作量,减少施工误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叠合板(1)至少一侧边下表面与模板(2)顶部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2)底部通过调节装置与地面/底板连接,且所述调节装置能调节所述模板(2)距离地面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叠合板(1)至少一侧边下表面与模板(2)顶部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2)底部通过调节装置与地面/底板连接,且所述调节装置能调节所述模板(2)距离地面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多个螺栓(3);每个所述螺栓(3)一端均穿过所述模板(2)底部的横梁(21)后与地面/底板连接,所述横梁(21)下表面与设置于所述螺栓(3)上的螺母接触,且所述螺母与地面/底板之间设有调整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螺栓(3)沿所述横梁(21)等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1)上还开设有多个螺纹孔(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叠合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螺栓(3)两侧的横梁(21)上均开设有所述螺纹孔(5),且该两个螺纹孔(5)到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在朱换良谭觉陈湘宁李勃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远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