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0270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部的絮凝腔和搅拌腔,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有絮凝腔和搅拌腔,且絮凝腔和搅拌腔的上方位于壳体的顶面分别对应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的顶扣接有顶盖,所述絮凝腔上方的检修口内插接有滤水筒,且滤水筒下部表面通过安装孔和连接件与软管贯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絮凝腔对应的检修口内插接有滤水筒,滤水筒的下部表面通过安装孔和连接件与注水管的软管贯通连接,从而能够将待处理的污水导入滤水筒,污水经过滤水筒镂空结构的过滤作用下,将污水与大块的固体杂质分离,从而避免污水中的大块杂物堵塞管道,甚至于损坏处理装置内部构件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日常市政工作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水,需要对其进行处理。现有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将污水通过过滤机构进行大体的过滤,从而将污水中的大块杂物去除,但是,一般过滤机构不便于拆卸取出,从而造成大块杂物堵塞滤网,从而不便于清理大块杂物,同时,污水处理需要添加絮凝药剂或化学药剂等,一般污水处理装置不便于把控药剂的投入量槽,从而影响污水的处理效率。为此,提出了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用以解决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壳体内部的絮凝腔和搅拌腔,所述壳体的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有絮凝腔和搅拌腔,且絮凝腔和搅拌腔的上方位于壳体的顶面分别对应开设有检修口,所述检修口的顶扣接有顶盖,所述絮凝腔上方的检修口内插接有滤水筒,且滤水筒下部表面通过安装孔和连接件与软管贯通连接,且软管的端头通过法兰与壳体顶面一侧安装的注水管贯通连接,所述絮凝腔上部一侧表面通过管道与搅拌腔贯通连接,所述注水管的下方位于壳体的表面开设有排污口,且排污口与絮凝腔贯通,所述壳体的表面嵌入安装有控制开关。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絮凝腔和搅拌腔上方开设的检修口一侧位于壳体的顶面分别嵌入安装有第一投药筒和第二投药筒,所述第一投药筒和第二投药筒的表面印刻有刻度,且第一投药筒和第二投药筒的下部分别贯通连接有导药管,并且第一投药筒和第二投药筒的导药管分别延伸至絮凝腔和搅拌腔的内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搅拌腔的顶面安装有搅拌电机,且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搅拌腔转动连接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一侧位于壳体的表面开设有出水口,所述搅拌电机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壳体的前端表面安装有回流管和污水泵,且回流管的两端分别与絮凝腔和搅拌腔贯通,所述污水泵输入端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滤水筒的顶面为开口式结构,且滤水筒的顶面焊接有把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投药筒和第二投药筒的导药管上部表面均安装有阀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控制开关的两侧位于壳体表面开设有观察窗,且观察窗分别絮凝腔和搅拌腔相对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在絮凝腔对应的检修口内插接有滤水筒,滤水筒的下部表面通过安装孔和连接件与注水管的软管贯通连接,从而能够将待处理的污水导入滤水筒,污水经过滤水筒镂空结构的过滤作用下,将污水与大块的固体杂质分离,从而避免污水中的大块杂物堵塞管道,甚至于损坏处理装置内部构件的情况,同时,滤水筒为上部开口的筒状结构,滤水筒与检修口活动插接的方式,通过握持滤水筒顶面的把手,便于清理滞留在滤水筒内的大块杂质,有利于污水处理工作的进行;本技术中通过在壳体的两个检修口一侧嵌入安装有第一投药筒和第二投药筒,第一投药筒和第二投药筒下部贯通连接的导药管分别延伸至絮凝腔和搅拌腔的内部,通过将絮凝剂倒入第一投药筒,根据第一投药筒表面印刻的刻度便于把握药物剂量,然后开启第一投药筒下部表面的阀门,便于将絮凝剂导入絮凝腔进行污水聚凝沉淀,通过将水处理的化学药剂倒入第二投药筒,根据第二投药筒表面印刻的刻度便于把握药物剂量,然后开启第二投药筒下部表面的阀门,便于将导入水处理的化学药剂导入搅拌腔进行污水的中和处理,其中,通过控制开关开启搅拌电机带动搅拌桨,能够加快污水与化学药剂的混合,从而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的滤水筒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壳体;2、软管;3、注水管;4、顶盖;5、滤水筒;6、检修口;7、第一投药筒;8、第二投药筒;9、导药管;10、搅拌电机;11、排污口;12、絮凝腔;13、搅拌腔;14、搅拌桨;15、出水口;16、回流管;17、污水泵;18、观察窗;19、控制开关;20、把手;21、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壳体1内部的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壳体1的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有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且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的上方位于壳体1的顶面分别对应开设有检修口6,检修口6的顶扣接有顶盖4,絮凝腔12上方的检修口6内插接有滤水筒5,且滤水筒5下部表面通过安装孔21和连接件与软管2贯通连接,且软管2的端头通过法兰与壳体1顶面一侧安装的注水管3贯通连接,絮凝腔12上部一侧表面通过管道与搅拌腔13贯通连接,注水管3的下方位于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排污口11,且排污口11与絮凝腔12贯通,壳体1的表面嵌入安装有控制开关19,通过将滤水筒5对应安装在絮凝腔12的检修口6内,然后通过安装孔21和连接件将注水管3的软管2与滤水筒5下部表面贯通连接,从而能够将待处理的污水导入滤水筒5,注水管3的污水在滤水筒5镂空结构的过滤作用下,将污水与大块的固体杂质分离,通过握持滤水筒5顶面的把手20,将滤水筒5抽出检修口6,其中,软管2设置的足够长,从而便于跟随滤水筒5一起抽离检修口6,便于清理滞留在滤水筒5内的大块杂质;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上方开设的检修口6一侧位于壳体1的顶面分别嵌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壳体(1)内部的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有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且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的上方位于壳体(1)的顶面分别对应开设有检修口(6),所述检修口(6)的顶扣接有顶盖(4),所述絮凝腔(12)上方的检修口(6)内插接有滤水筒(5),且滤水筒(5)下部表面通过安装孔(21)和连接件与软管(2)贯通连接,且软管(2)的端头通过法兰与壳体(1)顶面一侧安装的注水管(3)贯通连接,所述絮凝腔(12)上部一侧表面通过管道与搅拌腔(13)贯通连接,所述注水管(3)的下方位于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排污口(11),且排污口(11)与絮凝腔(12)贯通,所述壳体(1)的表面嵌入安装有控制开关(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以及壳体(1)内部的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通过隔板分隔有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且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的上方位于壳体(1)的顶面分别对应开设有检修口(6),所述检修口(6)的顶扣接有顶盖(4),所述絮凝腔(12)上方的检修口(6)内插接有滤水筒(5),且滤水筒(5)下部表面通过安装孔(21)和连接件与软管(2)贯通连接,且软管(2)的端头通过法兰与壳体(1)顶面一侧安装的注水管(3)贯通连接,所述絮凝腔(12)上部一侧表面通过管道与搅拌腔(13)贯通连接,所述注水管(3)的下方位于壳体(1)的表面开设有排污口(11),且排污口(11)与絮凝腔(12)贯通,所述壳体(1)的表面嵌入安装有控制开关(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性能好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上方开设的检修口(6)一侧位于壳体(1)的顶面分别嵌入安装有第一投药筒(7)和第二投药筒(8),所述第一投药筒(7)和第二投药筒(8)的表面印刻有刻度,且第一投药筒(7)和第二投药筒(8)的下部分别贯通连接有导药管(9),并且第一投药筒(7)和第二投药筒(8)的导药管(9)分别延伸至絮凝腔(12)和搅拌腔(13)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桂腾周永信覃晖周歆刘玉莎陈紫燕吴依玲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