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集装箱的侧板和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136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集装箱的侧板和集装箱,侧板包括第一壁板、安装部、捆扎片、固定件和连接件;其中第一壁板具有第一通孔,安装部从集装箱的内侧连接至第一壁板,安装部具有第二通孔,捆扎片嵌合至安装部;固定件固定连接至捆扎片,并位于安装部和捆扎片之间,并且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并连接至固定件,以使得第一壁板、安装部和捆扎片固定在一起。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侧板将第一壁板、安装部和捆扎片固定在一起,避免了捆扎片在安装部中窜动或晃动,提高了防松动性,确保运输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集装箱的侧板和集装箱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的侧板和集装箱。
技术介绍
集装箱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发生晃动,现有的集装箱为避免晃动造成货物损坏,会在集装箱内的侧板上设置捆扎结构,以方便货物的捆扎固定。但是箱体在海运和陆路运输中,由于捆扎结构的设计缺陷,经常会发生捆扎片在安装部中窜动或晃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货物的运输安全。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集装箱的侧板和集装箱,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集装箱的侧板,包括:第一壁板,所述第一壁板具有第一通孔;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从所述集装箱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一壁板,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二通孔;捆扎片,所述捆扎片嵌合至所述安装部;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至所述捆扎片,并位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捆扎片之间;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连接至所述固定件,以使得所述第一壁板、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捆扎片固定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侧板,将第一壁板、安装部和捆扎片固定在一起,避免了捆扎片在安装部中窜动或晃动,提高了防松动性,确保运输安全。进一步地,所述侧板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壁板之间,所述垫板具有垫板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垫板通孔,并将所述第一壁板、所述垫板、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捆扎片固定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捆扎片上具有向所述集装箱外侧凹陷的捆扎槽,所述捆扎槽内设置有捆扎件。进一步地,所述捆扎槽的数量至少为3个,所述固定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捆扎槽之间,并且所述固定件在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以所述捆扎片的中心水平面为基准交错布置。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捆扎片沿所述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端部设置有第一翼板,所述侧板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将所述第一翼板固定至所述第一壁板。进一步地,所述侧板还包括第二壁板,所述第二壁板位于所述第一壁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壁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抵靠所述第二壁板,所述第二壁板、所述第一壁板和所述安装部围成的空间内填充有发泡材料。进一步地,所述侧板还包括第三壁板,所述第三壁板位于所述第一壁板的外侧,所述第一壁板与所述第三壁板之间填充有发泡材料。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集装箱,包括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侧板。根据本技术的集装箱包括侧板,将第一壁板、安装部和捆扎片固定在一起,避免了捆扎片在安装部中窜动或晃动,提高了防松动性,确保运输安全。附图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用于集装箱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安装部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图1中捆扎片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为图4中捆扎片的正面示意图,其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固定件的位置。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壁板2:安装部3:捆扎片4:垫板5:固定件6:连接件7:第二通孔8:垫板通孔9:捆扎槽10:捆扎件11:第一翼板12:压板13:第二壁板14:第二翼板15:第三壁板16:凸起17:紧固板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特殊细节。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请参考图1、图2和图4,提供一种用于集装箱的侧板,包括第一壁板1、安装部2和捆扎片3、固定件5和连接件6。其中,安装部2从集装箱的内侧连接至第一壁板1,具体来说,安装部2的中间设置有凸起16,凸起16抵靠至第一壁板1。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壁板1上开设有凹槽,安装部2上的凸起16嵌合入凹槽内。第一壁板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未示出),安装部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7,并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7的位置相互对应。捆扎片3嵌合至安装部2,具体来说是捆扎片3的端部插入安装部2端部的凸台与安装部2本体所形成的插槽内。安装部2和捆扎片3之间具有固定件5,固定件5固定连接至捆扎片3。其中固定件5优选为螺母,并且通过三点焊接的方式固定至捆扎片3。连接件6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7并连接至固定件5,以使得第一壁板1、安装部2和捆扎片3固定在一起,连接件6优选为螺栓。根据本技术的侧板将第一壁板1、安装部2和捆扎片3固定在一起,避免了捆扎片3在安装部2中窜动或晃动,提高了防松动性,能够确保运输安全。优选地,请参考图1和图3,安装部2与第一壁板1之间还具有垫板4,垫板4上开设有垫板通孔8,并且垫板4设置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7和垫板通孔8相互对应的位置。连接件6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7和垫板通孔8,并将第一壁板1、垫板4、安装部2和捆扎片3固定在一起。下面请参考图3和图5,安装部2和捆扎片3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延伸。捆扎片3上具有向集装箱外侧凹陷的捆扎槽9,捆扎槽9大致呈“I”形,捆扎槽9内设置有捆扎件10。装载货物的捆扎装置捆扎至捆扎件10或者卡接至捆扎件10。捆扎槽9的数量至少为3个,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捆扎槽9的数量优选为5个。固定件5位于相邻的两个捆扎槽9之间,为了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固定件5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以捆扎片3的中心水平面为基准交错布置。换句话说,固定件5以捆扎槽9为间隔,沿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下交错布置。下面请参考图1,在根据本技术的侧板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侧板还包括第二壁板13和第三壁板15。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集装箱的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壁板,所述第一壁板具有第一通孔;/n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从所述集装箱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一壁板,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二通孔;/n捆扎片,所述捆扎片嵌合至所述安装部;/n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至所述捆扎片,并位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捆扎片之间;以及/n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连接至所述固定件,以使得所述第一壁板、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捆扎片固定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集装箱的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壁板,所述第一壁板具有第一通孔;
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从所述集装箱的内侧连接至所述第一壁板,所述安装部具有第二通孔;
捆扎片,所述捆扎片嵌合至所述安装部;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固定连接至所述捆扎片,并位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捆扎片之间;以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连接至所述固定件,以使得所述第一壁板、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捆扎片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位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壁板之间,所述垫板具有垫板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垫板通孔,并将所述第一壁板、所述垫板、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捆扎片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片上具有向所述集装箱外侧凹陷的捆扎槽,所述捆扎槽内设置有捆扎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槽的数量至少为3个,所述固定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捆扎槽之间,并且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保同姜涤清毛志力王庆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通利冷藏集装箱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