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伟专利>正文

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10128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包括储液袋以及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柔性隔条、小套管以及大套管,所述储液袋被柔性隔条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一储液袋和第二储液袋,所述柔性隔条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小套管以及大套管的内部为圆形,所述小套管上设置有第一预留通槽,所述大套管上设置有第二预留通槽,所述小套管套设在柔性隔条以及储液袋贴合在柔性隔条的部分上,所述大套管套设在小套管以及储液袋贴合在小套管外壁的部分上,所述柔性隔条与小套管的内壁贴合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密封性好且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包装
,特别涉及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对于双组分胶水的分装都是以瓶或桶等容器分开进行包装,需要混合时再分别从相应容器内取出一定比例的胶水,同时还需要用电子称等计量工具进行称量,称量存在一定误差,在混合搅拌时因空气和粉尘颗粒等的混入还易造成双组分胶水的混合不均匀等现象。专利号为ZL2010202839526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组分反应型胶水的包装袋,包括储液袋,其中,所述储液袋置于一固定槽内;一分隔条,其宽度与所述固定槽内腔宽度相等,所述分隔条沿所述内腔的底部将所述储液袋分成两个储液腔,且所述两个储液腔互不相通,所述两储液腔上各有一开口。其解决了现有技术胶水混合过程中容易遇到因比例不准确或空气中物质干扰对胶水混合反应产生的影响。但该技术的固定槽和分隔条之间并未设置有固定两者相对位置的配合结构,在实际生产与运输中当出现振动和颠簸等情况时就极易发生分隔条从固定槽中滑出或脱落的现象,因此该技术方案无法适用于实际生产和运输,适用范围极小。另外,专利号为ZL2014204229551的专利针对上述方案进行了改进,其方案是包括储胶袋、插槽和隔条,储胶袋被隔条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一储胶袋和第二储胶袋,两储胶袋上各有一个开口,隔条设有隔断第一储胶袋和第二储胶袋的尖端,插槽的开口两端内侧设有圆柱形滑轨,隔条设有与圆柱形滑轨相配合的圆柱形滑槽,在插槽和隔条的两端设有堵头。技术效果是通过在插槽与隔条之间设置的滑轨、滑槽结构以及在该结构两端设置的堵头部件,有效避免了该包装袋在生产及运输过程中隔条与插槽之间发生相互分离或脱落后双组分胶水混合的问题,从而有效保证该包装袋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且结构简单易于装配的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包括储液袋以及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柔性隔条、小套管以及大套管,所述储液袋被柔性隔条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一储液袋和第二储液袋,所述柔性隔条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小套管以及大套管的内部为圆形,所述小套管上设置有第一预留通槽,所述大套管上设置有第二预留通槽,所述小套管套设在柔性隔条以及储液袋贴合在柔性隔条的部分上,所述大套管套设在小套管以及储液袋贴合在小套管外壁的部分上,所述柔性隔条与小套管的内壁贴合设置。优选的,所述柔性隔条为橡胶条。优选的,所述柔性隔条、小套管以及大套管的长度与储液袋的宽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大套管套设在小套管时,所述小套管上的第一预留通槽与大套管上的第二预留通槽相对设置。优选的,所述储液袋以及密封结构放置在铝箔袋中。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其使用时,首先将储液袋贴合着柔性隔条并沿着柔性隔条进行折叠,然后将小套管套设在柔性隔条以及储液袋贴合在柔性隔条的部分上,此时储液袋已经被柔性隔条以及小套管分隔成第一储液袋和第二储液袋,然后将第一储液袋和第二储液袋反方向沿着小套管的外壁进行折叠,再将大套管套设在小套管以及储液袋贴合在小套管外壁的部分上,这样能够进一步使得第一储液袋和第二储液袋被分隔,其中柔性隔条与小套管的内壁贴合设置,这样柔性隔条与小套管之间的储液袋部分也被夹紧,第一储液袋和第二储液袋由此被隔断,同样的,储液袋在小套管和大套管之间再一次被隔断,从而能够使得第一储液袋和第二储液袋被双重隔断,保证了第一储液袋和第二储液袋之间的密封性。其中柔性隔条的设置使得小套管与内部的储液袋之间紧密接触,难以脱落,同样的,大套管的直径比小套管的直径略大,储液袋在大套管和小套管之间的部分有一定的柔性同样能够使得大套管与小套管之间不会脱离。其中第一预留通槽和第二预留通槽使得塑料材质的小套管和大套管在装配时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能够紧密接触。然后向第一储液袋和第二储液袋中灌注液体即可,需要混合使用时,依次将大套管、小套管以及柔性隔条抽出即可。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密封性更好结构简单和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的整体截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的储液袋与柔性隔条组合时的截面图;图3为大套管套设在图2上时的截面图。图中:1、储液袋;2、柔性隔条;3、小套管;4、大套管;5、第一储液袋;6、第二储液袋;7、第一预留通槽;8、第二预留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包括储液袋1以及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柔性隔条2、小套管3以及大套管4,所述储液袋1被柔性隔条2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一储液袋5和第二储液袋6,所述柔性隔条2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小套管3以及大套管4的内部为圆形,所述小套管3上设置有第一预留通槽7,所述大套管4上设置有第二预留通槽8,所述小套管3套设在柔性隔条2以及储液袋1贴合在柔性隔条2的部分上,所述大套管4套设在小套管3以及储液袋1贴合在小套管3外壁的部分上,所述柔性隔条2与小套管3的内壁贴合设置。本方案的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方案,其使用时,首先将储液袋1贴合着柔性隔条2并沿着柔性隔条2进行折叠,然后将小套管3套设在柔性隔条2以及储液袋1贴合在柔性隔条2的部分上,参照附图2和附图3,此时储液袋1已经被柔性隔条2以及小套管3分隔成第一储液袋5和第二储液袋6,然后将第一储液袋5和第二储液袋6反方向沿着小套管3的外壁进行折叠,参照附图1,再将大套管4套设在小套管3以及储液袋1贴合在小套管3外壁的部分上,这样能够进一步使得第一储液袋5和第二储液袋6被分隔,其中柔性隔条2与小套管3的内壁贴合设置,这样柔性隔条2与小套管3之间的储液袋1部分也被夹紧,第一储液袋5和第二储液袋6由此被隔断,同样的,储液袋1在小套管3和大套管4之间再一次被隔断,从而能够使得第一储液袋5和第二储液袋6被双重隔断,保证了第一储液袋5和第二储液袋6之间的密封性。其中柔性隔条2的设置使得小套管3与内部的储液袋1之间紧密接触,难以脱落,同样的,大套管4的直径比小套管3的直径略大,储液袋1在大套管4和小套管3之间的部分有一定的柔性同样能够使得大套管4与小套管3之间不会脱离。其中第一预留通槽7和第二预留通槽8使得塑料材质的小套管3和大套管4在装配时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在装配时比较顺利且能够紧密接触。然后向第一储液袋5和第二储液袋6中灌注液体即可,需要混合使用时,依次将大套管4、小套管3以及柔性隔条2抽出即可。本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密封性更好结构简单和稳定的优点。优选的,所述柔性隔条2为橡胶条。这样能够保证柔性隔条2有较好的弹性以及结构韧性。优选的,所述柔性隔条2、小套管3以及大套管4的长度与储液袋1的宽度相同。这样设置的好处是能够使得柔性隔条2、小套管3以及大套管4不会凸出于储液袋1一侧,避免凸出的部分与物体接触后脱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包括储液袋以及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柔性隔条、小套管以及大套管,所述储液袋被柔性隔条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一储液袋和第二储液袋,所述柔性隔条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小套管以及大套管的内部为圆形,所述小套管上设置有第一预留通槽,所述大套管上设置有第二预留通槽,所述小套管套设在柔性隔条以及储液袋贴合在柔性隔条的部分上,所述大套管套设在小套管以及储液袋贴合在小套管外壁的部分上,所述柔性隔条与小套管的内壁贴合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分液体材料包装结构,包括储液袋以及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柔性隔条、小套管以及大套管,所述储液袋被柔性隔条分隔成互不相通的第一储液袋和第二储液袋,所述柔性隔条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小套管以及大套管的内部为圆形,所述小套管上设置有第一预留通槽,所述大套管上设置有第二预留通槽,所述小套管套设在柔性隔条以及储液袋贴合在柔性隔条的部分上,所述大套管套设在小套管以及储液袋贴合在小套管外壁的部分上,所述柔性隔条与小套管的内壁贴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张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