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永超专利>正文

一种羊毛毡拓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985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羊毛毡拓包,涉及拓印领域。它包括底包(1)和绸布(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包(1)包括粗布(3)和底座(2),所述的粗布(3)包裹住底座(2),所述的底座(2)包括带手柄(7)的座子(6)和若干片带孔的粗羊毛毡片(4),所述的粗羊毛毡片(4)穿过手柄(7)后缝制在座子(6)上,所述的底包(1)下方设有细羊毛毡垫片(5),所述的绸布(8)包裹住底包(1)和细羊毛毡垫片(5)后形成拓包体。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抓握使用方便、稳定不易变形、吸墨均匀适中、不易产生墨垢等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羊毛毡拓包
本技术涉及拓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拓印的羊毛毡拓包。
技术介绍
拓印有2种上纸方式,分干湿2种。湿纸法是把宣纸事先浸湿,再敷在石碑上面;干纸法是把宣纸铺在石碑上,然后均匀浸湿。完成上纸后用打刷反复敲打,使纸入字口,待纸半干后用拓包着墨,均匀地扑拓,使墨均匀地拓在纸面上,拓到满意的效果后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底白字的拓片就完成了,这种复制文字的方法,称之为“拓印”。它是将石刻、木刻或金属等文字图案,用纸和墨拓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拓包(扑子)是制作碑刻拓片的核心工具,拓包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拓片的质量。传统拓包的制作方法,根据各地拓工的使用习惯不同,其拓包内的填充物有秕谷、米糠、麦麸、棉花、海绵、脱脂棉、小米、毛发等,甚至也有用河沙制作拓包的。如云南传统拓包是用长15厘米左右的头发盘成圆饼状,然后包上绸布捆绑,压制拍打成圆饼状。这种方法制成的拓包的不足是:没有把手,不好抓握,不好发力,容易产生擦痕,拓片质量差,使用极其糟糕;使用几次后容易产生墨垢,结饼;清洗不易,使用几次后结饼,无法继续使用。国内拓包较为好用的是西安碑林一带的拓包,其制作方式为用布包住棉花或是纺织品等做成底包,在绸布上依次放上粗尼、塑料纸和底包,包扎成拓包。这种拓包取材较易,包扎简单。但主要不足是:拓包把手摇晃,容易导致拓片擦痕;拓包材料限制,弹性程度不佳,用力不匀;粗尼等垫片材料吸墨不佳,容易产生墨垢,造成拓片墨色不匀,内有塑料纸,较滑,容易滑动走样,拓片较花,不容易拓制出完美的拓片;使用一段时间后变形严重,需要不停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抓握使用方便、稳定不易变形、吸墨均匀适中、不易产生墨垢的羊毛毡拓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羊毛毡拓包,包括底包和绸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包包括粗布和底座,所述的粗布包裹住底座,所述的底座包括带手柄的座子和若干片带孔的粗羊毛毡片,所述的粗羊毛毡片穿过手柄后缝制在座子上,所述的底包下方设有细羊毛毡垫片,所述的绸布包裹住底包和细羊毛毡垫片后形成拓包体。本技术所述的座子为圆形状。本技术所述粗羊毛毡片的厚度为1-1.2cm。本技术所述细羊毛毡垫片的厚度为0.6-1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由于座子上带有手柄,因此在拓印操作时抓握使用方便。2、由于在底包内设有圆形状的座子,这样使底包稳定牢固,不会出现变形等情况,而且座子上缝制有粗羊毛毡片,因此使底包使用舒服、弹性适中。3、由于在底包下方粘有细羊毛毡垫片用于隔断浸墨,增大摩擦力,底包和细羊毛毡垫片不会滑动走形,保持底包清洁干净。另设细羊毛毡垫片用于吸墨。细羊毛毡吸墨适中、均匀,酝包、上墨省力,不仅能极大减少了拓包上有擦痕和墨堆积等情况,还能将墨均匀打到拓片上,更容易制得拓印佳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底包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包,2-底座,3-粗布,4-粗羊毛毡片,5-细羊毛毡垫片,6-座子,7-手柄,8-绸布,9-捆扎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实施例1一种羊毛毡拓包,包括底包和绸布。所述的底包包括粗布和底座,所述的粗布包裹住底座,所述的底座包括带手柄的座子和若干片带孔的粗羊毛毡片,所述的粗羊毛毡片穿过座子的手柄后缝制在座子上。座子为圆形状,粗羊毛毡片的厚度为1.1cm,座子上一般缝制4-5层粗羊毛毡片,其中最底部的一层粗羊毛毡片包住圆形的座子。由于有座子和手柄,操作时抓握方便,稳定不易变形,不易损坏;粗羊毛毡片弹性适中,使用舒适。所述的底包下方粘有一至两层细羊毛毡垫片,每层细羊毛毡垫片的厚度为0.8cm,其中一层细羊毛毡垫片是粘牢在粗布上,另一层细羊毛毡垫片作为垫子,可以取下。绸布包裹住底包和细羊毛毡垫片后形成拓包体。试验例1采用实施例1制作的羊毛毡拓包,与云南传统制作的拓包和国内制作的拓包进行使用情况试验对比,对比结果见表1。表1:不同拓包使用情况的试验结果扑打次数云南传统拓包国内拓包羊毛毡拓包200次变形严重,需重扎。可以使用继续使用500次头发结饼,无法使用,需清理重做。底包略有变形,需清洗垫片。继续使用1500次已多次更换垫片、绸布,底包变形。清洗更换垫片、绸布3000次变形严重,勉强使用。第二次清洗更换垫片、绸布。5000次需更换拓包更换垫片、绸布。10万次底座略有变形,更换垫片后仍可使用。试验结果:云南传统拓包使用不便,拓片质量不行,拓制拓片质量不佳,扑打500次后,头发结饼,无法使用,需清理重做。国内拓包垫片吸墨不佳、不均匀,绸布容易产生墨垢,塑料纸较滑,扑打500次后需清洗绸布、垫片,重新包扎;扑打1500次后需要多次更换垫片、绸布,而且出现底包变形情况;扑打3000次后底包变形明显,但仍勉强可以使用;扑打5000次以后必须重新购置。羊毛毡拓包吸墨性较好、均匀,酝墨简单,扑打1500次后,垫片吸墨较多后僵硬,需更清洗更换垫片、绸布;扑打3000次后,需第二次清洗垫片并更换绸布;扑打5000次后,仍只需更换垫片和绸布;扑打十万多次后,底包才略有变形,但仍可使用。绸布和垫片清洗后仍可继续使用,绸布约在3000次扑打后废弃,垫片约在10000次后废弃。试验结果表明,本技术制作的羊毛毡拓包使用寿命更长,使用效果更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羊毛毡拓包,包括底包(1)和绸布(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包(1)包括粗布(3)和底座(2),所述的粗布(3)包裹住底座(2),所述的底座(2)包括带手柄(7)的座子(6)和若干片带孔的粗羊毛毡片(4),所述的粗羊毛毡片(4)穿过手柄(7)后缝制在座子(6)上,所述的底包(1)下方设有细羊毛毡垫片(5),所述的绸布(8)包裹住底包(1)和细羊毛毡垫片(5)后形成拓包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羊毛毡拓包,包括底包(1)和绸布(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包(1)包括粗布(3)和底座(2),所述的粗布(3)包裹住底座(2),所述的底座(2)包括带手柄(7)的座子(6)和若干片带孔的粗羊毛毡片(4),所述的粗羊毛毡片(4)穿过手柄(7)后缝制在座子(6)上,所述的底包(1)下方设有细羊毛毡垫片(5),所述的绸布(8)包裹住底包(1)和细羊毛毡垫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永超
申请(专利权)人:何永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