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地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81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地轨,包括底座板,底座板的一端上设有驱动电机,底座板上设有行进轨道,行进轨道上设有滚轮滑块,滚轮滑块的上方设有机器人基座台,机器人基座台的底部通过筋板结构与滚轮滑块的顶部连接,机器人基座台上设有机器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丝杠传动连接,驱动丝杆伸入滚轮滑块形成螺纹传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驱动丝杠通过上述螺纹传动连接推动滚轮滑块沿行进轨道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驱动设备结合丝杠滑块的驱动方式代替拖链动力驱动方式,具有精简、可靠以及占用空间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地轨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地轨,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机器人地轨,属于机器人地轨领域。
技术介绍
机器人地轨又称机器人行走轴、机器人外轴、第七轴,机器人地轨的主要作用是带动工业机器人运动,使得机器人能在预定的路线上行进移动,从而扩大了机器人的作业半径,提高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对于自身没有标配移动装置的工业机器人是不二的选择。机器人地轨具有移动速度较快,定位精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机床工件上下料、焊接、装配、喷涂、检验、铸造、锻压、热处理、金属切削加工、搬运、码垛等工序。现有的机器人地轨采用拖链动力驱动,易积灰,影响工作效率,驱动设备外置,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机器人地轨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驱动设备结合丝杠滑块的驱动方式代替拖链动力驱动方式,解决了现有方案采用拖链动力驱动方式带来的相关问题。本技术机器人地轨包括底座板,底座板的一端上设有驱动电机,底座板上设有行进轨道,行进轨道上设有滚轮滑块,滚轮滑块的上方设有机器人基座台,机器人基座台的底部通过筋板结构与滚轮滑块的顶部连接,机器人基座台上设有机器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丝杠传动连接,驱动丝杆伸入滚轮滑块形成螺纹传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驱动丝杠通过上述螺纹传动连接推动滚轮滑块沿行进轨道往复运动。进一步,本方案的机器人地轨还包括地轨外箱体,地轨外箱体包括方柱筒外壳,方柱筒外壳的首尾端封设有端头板,方柱筒外壳的底部设有所述底座板,方柱筒外壳的顶部的上方设有机器人基座台,机器人基座台的底部通过穿过方柱筒外壳顶部上的长条孔的筋板结构与滚轮滑块连接。更进一步,本方案的方柱筒外壳的外侧下部通过多个脚座固定在地面上,脚座包括脚座底板,脚座底板上设有若干直角连接立板,直角连接立板的直角边底面与脚座底板连接,直角连接立板的直角边侧面与方柱筒外壳的外侧下部连接。更进一步,本方案的方柱筒外壳内的一端的端头的底座板上设有吸振橡胶硬座,吸振橡胶硬座上设有驱动电机,吸振橡胶硬座吸收驱动电机产生的振动。进一步,本方案的行进轨道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条直滑轨,滚轮滑块包括滑块底座板,滑块底座板上固设有滑块体,滑块底座板的底部的角端上设有滚轮部件,滚轮部件与对应的直滑轨配合形成滚动连接。更进一步,本方案的直滑轨包括滑轨底座板,滑轨底座板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条滑轨侧边立板,两条滑轨侧边板间的滑槽内的中线上设有分槽板,分槽板将上述两条滑轨侧边立板间的滑槽分隔成左右两条平行等宽的分滑槽,滚轮部件包括轮轴,轮轴的两端设有滚轮,轮轴的中部通过筋板结构与滑块底座板的底部连接,滚轮与对应的分滑槽配合形成滚动连接。本技术机器人地轨采用驱动设备结合丝杠滑块的驱动方式代替拖链动力驱动方式,具有精简、可靠以及占用空间小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机器人地轨的示意图。图2是机器人地轨的主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机器人地轨的内部示意图。图4是机器人地轨的左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机器人地轨的内部示意图。图6是机器人基座台的示意图。其中,100是底座板,111是直滑轨,120是驱动电机,121是吸振橡胶硬座,130是驱动丝杠,141是滑块体,150是滚轮部件,151是滚轮,210是机器人基座台,310是方柱筒外壳,320是端头板,330是脚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4、6所示,本技术机器人地轨包括底座板,底座板的一端上设有驱动电机,底座板上设有行进轨道,行进轨道上设有滚轮滑块,滚轮滑块的上方设有机器人基座台,机器人基座台的底部通过筋板结构与滚轮滑块的顶部连接,机器人基座台上设有机器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丝杠传动连接,驱动丝杆伸入滚轮滑块形成螺纹传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驱动丝杠通过上述螺纹传动连接推动滚轮滑块沿行进轨道往复运动。上述方案采用驱动设备结合丝杠滑块的驱动方式代替拖链动力驱动方式,避免了多余的结构,提高了传动的精确性,显著提高了地轨的适用性,具有精简、可靠以及占用空间小特点。为了避免传动设备收到外部的影响,防止灰尘侵入,影响传动精度,本方案的机器人地轨还包括地轨外箱体,地轨外箱体包括方柱筒外壳,方柱筒外壳的首尾端封设有端头板,方柱筒外壳的底部设有所述底座板,方柱筒外壳的顶部的上方设有机器人基座台,机器人基座台的底部通过穿过方柱筒外壳顶部上的长条孔的筋板结构与滚轮滑块连接。基于以上方案,为了保证地轨外箱体稳定的立设在地面上,本方案的方柱筒外壳的外侧下部通过多个脚座固定在地面上,脚座包括脚座底板,脚座底板上设有若干直角连接立板,直角连接立板的直角边底面与脚座底板连接,直角连接立板的直角边侧面与方柱筒外壳的外侧下部连接。为了减轻驱动电机工作是产生的振动对传动精度的影响,本方案的方柱筒外壳内的一端的端头的底座板上设有吸振橡胶硬座,吸振橡胶硬座上设有驱动电机,吸振橡胶硬座吸收驱动电机产生的振动。为了实现行进轨道的功能,提高滑轮运动的稳定性,如图3、5所示,本方案的行进轨道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条直滑轨,滚轮滑块包括滑块底座板,滑块底座板上固设有滑块体,滑块底座板的底部的角端上设有滚轮部件,滚轮部件与对应的直滑轨配合形成滚动连接。基于以上方案,为了增强直滑轨的稳定性以及轮轨配合精度,本方案还引入了双轨双轮配合方案,即本方案的直滑轨包括滑轨底座板,滑轨底座板上设有相互平行的两条滑轨侧边立板,两条滑轨侧边板间的滑槽内的中线上设有分槽板,分槽板将上述两条滑轨侧边立板间的滑槽分隔成左右两条平行等宽的分滑槽,滚轮部件包括轮轴,轮轴的两端设有滚轮,轮轴的中部通过筋板结构与滑块底座板的底部连接,滚轮与对应的分滑槽配合形成滚动连接。本方案公开的装置、部件等除有特别说明外,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通用、惯用的方案实现。本方案机器人地轨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内容,实施例中出现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延伸,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简单替换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地轨,其特征是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的一端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底座板上设有行进轨道,所述行进轨道上设有滚轮滑块,所述滚轮滑块的上方设有机器人基座台,所述机器人基座台的底部通过筋板结构与所述滚轮滑块的顶部连接,所述机器人基座台上设有机器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丝杠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丝杠伸入所述滚轮滑块形成螺纹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驱动丝杠通过所述螺纹传动连接推动所述滚轮滑块沿所述行进轨道往复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地轨,其特征是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的一端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底座板上设有行进轨道,所述行进轨道上设有滚轮滑块,所述滚轮滑块的上方设有机器人基座台,所述机器人基座台的底部通过筋板结构与所述滚轮滑块的顶部连接,所述机器人基座台上设有机器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驱动丝杠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丝杠伸入所述滚轮滑块形成螺纹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驱动丝杠通过所述螺纹传动连接推动所述滚轮滑块沿所述行进轨道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地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地轨还包括地轨外箱体,所述地轨外箱体包括方柱筒外壳,所述方柱筒外壳的首尾端封设有端头板,所述方柱筒外壳的底部设有所述底座板,所述方柱筒外壳的顶部的上方设有所述机器人基座台,所述机器人基座台的底部通过穿过所述方柱筒外壳顶部上的长条孔的所述筋板结构与所述滚轮滑块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地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柱筒外壳的外侧下部通过多个脚座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脚座包括脚座底板,所述脚座底板上设有若干直角连接立板,所述直角连接立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乾致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