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频颈椎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371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频颈椎按摩器,包括主机单元及电极单元,所述主机单元通过导线与电极单元电连接,所述主机单元包括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低频放电装置、纽扣电池、外壳及底盖,所述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及纽扣电池均与所述低频放电装置电连接,所述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低频放电装置及纽扣电池均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底盖安装于外壳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低频放电装置发出低频信号进行按摩、更加高效,并且有利于用户的健康、按摩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频颈椎按摩器
本技术涉及按摩器
,特别涉及一种低频颈椎按摩器。
技术介绍
当前办公室人士长时间坐在电脑面前,存在普遍肩颈不适的症状,不仅影响健康同时也影响工作。通过按摩能够缓解疲劳,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所以人们在工作之余,经常会通过按摩自己的肩膀来缓解疲劳,现在一般是需要另一个人手动对自己的肩膀进行按摩,这样可能会耽误另一个人的时间,效率低下,按摩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低频颈椎按摩器,通过低频刺激按摩、更加高效、健康、按摩效果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频颈椎按摩器,包括主机单元及电极单元,所述主机单元通过导线与电极单元电连接,所述主机单元包括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低频放电装置、纽扣电池、外壳及底盖,所述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及纽扣电池均与所述低频放电装置电连接,所述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低频放电装置及纽扣电池均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底盖安装于外壳的底部。优选地,所述低频放电装置包括MCU电路、电源控制电路、按键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电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按键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电路均与所述MCU电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极单元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档位调节按钮及模式调节按钮均与所述按键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纽扣电池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极单元包括电极本体、上框架及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及电机本体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框架上,所述导线依次穿过下框架及上框架与所述电极本体电连接。优选地,所述MCU电路包括单片机芯片U5、接口J1、晶振Y1、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阻R32及电阻R33,所述晶振Y1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均与单片机芯片U5的第八引脚连接,所述电容C5的一端及晶振Y1的另一端均与单片机芯片U5的第九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2的一端及电容C12的一端均与单片机芯片U5的第五十八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3的一端及电容C13的一端均与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6、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2、晶体管Q10、晶体管Q11、电容EC1、电容EC2、电容EC3、二极管D2及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及电阻R36的一端均与所述单片机芯片U5的第十七引脚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及电阻R38的一端均与晶体管Q11的漏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1的栅极及电阻R42的一端均与单片机芯片U5的第十八引脚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及电阻R39的一端均与晶体管Q10的栅极连接,所述晶体管Q10的源极、电阻R39的另一端及电容EC3的一端均与所述纽扣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电阻R42的另一端、晶体管Q11的源极、电容EC1的另一端、电容EC2的另一端及电容EC3的另一端均接地。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低频颈椎按摩器,该低频颈椎按摩器中的主机单元通过导线与电极单元电连接,主机单元包括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低频放电装置、纽扣电池、外壳及底盖,该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及纽扣电池均与低频放电装置电连接,该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低频放电装置及纽扣电池均安装于外壳内,携带起来更加方便,该底盖安装于外壳的底部,使用时通过低频放电装置发出低频信号刺激用户的肩部进行按摩、更加高效,并且有利于用户的健康、按摩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主机单元、2-电极单元、3-导线、11-档位调节按钮、12-模式调节按钮、13-低频放电装置、14-纽扣电池、15-外壳、16-底盖、21-电极本体、22-下框架、23-上框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结构框图中,该低频颈椎按摩器包括主机单元1及电极单元2,该主机单元1通过导线3与电极单元2电连接,结合图1、图2、图3及图4可知,该主机单元1包括档位调节按钮11、模式调节按钮12、低频放电装置13、纽扣电池14、外壳15及底盖16,该档位调节按钮11、模式调节按钮12及纽扣电池14均与该低频放电装置13电连接,该档位调节按钮11、模式调节按钮12、低频放电装置13及纽扣电池14均安装于该外壳15内,该底盖16安装于该外壳15的底部。进一步地,该电极单元2包括电极本体21、上框架23及下框架22,该上框架23及电机本体21依次设置于该下框架22上,该导线3依次穿过下框架22及上框架23与该电极本体21电连接。可以理解的,该电极单元2的数量为两个,该电极单元2之间可通过挂绳连接,使用时将其挂在用户脖子上。具体地,图5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结合图1和图5,该低频放电装置13包括MCU电路、电源控制电路、按键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电路,该电源控制电路、按键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电路均与该MCU电路电连接;该电极单元2与该信号输出电路电连接,该档位调节按钮11及模式调节按钮12均与该按键控制电路电连接,该纽扣电池14与该电源控制电路电连接;该MCU电路包括单片机芯片U5、接口J1、晶振Y1、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7、电容C10、电容C11、电容C12、电容C13、电阻R32及电阻R33,该晶振Y1的一端及电容C4的一端均与单片机芯片U5的第八引脚连接,该电容C5的一端及晶振Y1的另一端均与单片机芯片U5的第九引脚连接,该电阻R32的一端及电容C12的一端均与单片机芯片U5的第五十八引脚连接,该电阻R33的一端及电容C13的一端均与电阻R32的另一端连接;该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6、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2、晶体管Q10、晶体管Q11、电容EC1、电容EC2、电容EC3、二极管D2及二极管D4,该二极管D2的阳极及电阻R36的一端均与该单片机芯片U5的第十七引脚连接,该二极管D1的阴极与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该二极管D4的阳极及电阻R38的一端均与晶体管Q11的漏极连接,该晶体管Q11的栅极及电阻R42的一端均与单片机芯片U5的第十八引脚连接,该电阻R38的另一端及电阻R39的一端均与晶体管Q10的栅极连接,该晶体管Q10的源极、电阻R39的另一端及电容EC3的一端均与该纽扣电池的正极连接,该电阻R42的另一端、晶体管Q11的源极、电容EC1的另一端、电容EC2的另一端及电容EC3的另一端均接地。可以理解的,该单片机U5可以是IC24764芯片等。具体地,该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频颈椎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单元及电极单元,所述主机单元通过导线与电极单元电连接,所述主机单元包括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低频放电装置、纽扣电池、外壳及底盖,所述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及纽扣电池均与所述低频放电装置电连接,所述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低频放电装置及纽扣电池均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底盖安装于外壳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频颈椎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单元及电极单元,所述主机单元通过导线与电极单元电连接,所述主机单元包括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低频放电装置、纽扣电池、外壳及底盖,所述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及纽扣电池均与所述低频放电装置电连接,所述档位调节按钮、模式调节按钮、低频放电装置及纽扣电池均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底盖安装于外壳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频颈椎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频放电装置包括MCU电路、电源控制电路、按键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电路,所述电源控制电路、按键控制电路及信号输出电路均与所述MCU电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频颈椎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与所述信号输出电路电连接,所述档位调节按钮及模式调节按钮均与所述按键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纽扣电池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频颈椎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单元包括电极本体、上框架及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及电机本体依次设置于所述下框架上,所述导线依次穿过下框架及上框架与所述电机本体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频颈椎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CU电路包括单片机芯片U5、接口J1、晶振Y1、电容C4、电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声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