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重患者监护人工呼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354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0
一种危重患者监护人工呼吸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人工呼吸器使用不便,及救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包括控制盒,控制盒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向右的套筒,套筒内同轴设有活塞,控制盒内设有位于套筒正右方且可左右移动的腰形板,腰形板左端经连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控制盒左方设有面罩,套筒左端同轴设有贯穿控制盒的排气管,排气管自由端贯穿面罩且设有口含球,口含球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排气管内设有开口朝向口含球的排气单向阀,套筒外缘面上设有位于其左侧且自由端贯穿控制盒的进气管,进气管内设有开口朝向套筒的进气单向阀;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危重患者监护人工呼吸器
本技术涉及人工呼吸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危重患者监护人工呼吸器。
技术介绍
人工呼吸器是抢救危重病人不可缺少的设备,它是用机械的方法维持和辅助病人呼吸的一种装置,临床使用人工呼吸器比较普遍,常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抢救及麻醉期间呼吸管理。现有的人工呼吸器通常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挤压球囊,将混合有氧气的空气注入患者鼻腔内。这种办法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且按压的频率得不到保障,并且通过鼻腔呼吸的救助效果不如口部呼吸更加明显,不利于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危重患者监护人工呼吸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人工呼吸器使用不便,及救助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控制盒,控制盒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向右的套筒,套筒内同轴设有活塞,控制盒内设有位于套筒正右方且可左右移动的腰形板,腰形板左端经连杆与活塞固定连接,控制盒左方设有面罩,套筒左端同轴设有贯穿控制盒的排气管,排气管自由端贯穿面罩且设有口含球,口含球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排气管内设有开口朝向口含球的排气单向阀,套筒外缘面上设有位于其左侧且自由端贯穿控制盒的进气管,进气管内设有开口朝向套筒的进气单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口含球的设置,使气体直接从患者口部进入体内,提高了患者吸收气体的总量,利于患者的呼吸救助,电机、Z形的转轴与腰形板,使活塞实现了自动化的左右移动,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患者呼吸频率的稳定,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切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B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2中C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控制盒1,控制盒1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向右的套筒2,套筒2内同轴设有活塞3,控制盒1内设有位于套筒2正右方且可左右移动的腰形板4,腰形板4左端经连杆5与活塞3固定连接,控制盒1左方设有面罩6,套筒2左端同轴设有贯穿控制盒1的排气管7,排气管7自由端贯穿面罩6且设有口含球8,口含球8上开设有多个通孔9,排气管7内设有开口朝向口含球8的排气单向阀10,套筒2外缘面上设有位于其左侧且自由端贯穿控制盒1的进气管11,进气管11内设有开口朝向套筒2的进气单向阀12。为了使腰形板4可左右移动,所述的腰形板4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13,控制盒1内设有位于腰形板4后方且前后轴向的电机14,电机14经固定板15与控制盒1固定连接,电机14输出端设有Z形的转轴16,转轴16自由端伸出腰形槽13且可在腰形槽13内移动。为了增加患者吸入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所述的套筒2外缘面上设有位于其左侧且贯穿控制盒1的进氧管17,进氧管17内设有开口朝向套筒2的进氧单向阀18,进氧管17自由端螺纹连接有氧气袋19。为了便于对面罩6进行固定,所述的面罩6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20。为了更加贴合患者的面部,所述的面罩6下端面上设有与人体脸型贴合的乳胶垫21。为了便于患者排气,所述的面罩6右侧设有透气管22。为了保证套筒2的气密性,所述的活塞3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均布的密封圈。本技术在使用时,将面罩6戴在患者口鼻处,使口含球8位于患者口内,用固定带20将面罩6进行固定,取出装有纯氧的氧气袋19,将其与进氧管17连接,准备工作结束;启动电机14,电机14带动转轴16转动,转轴16自由端转动的同时在腰形槽13内上下滑动,在转轴16自由端在腰形槽13内向上滑动时,腰形板4向右移动并经连杆5带动活塞3向右移动,进氧单向阀18与进气单向阀12开启,排气单向阀10关闭,外部空气与氧气袋19内的氧气被吸入套筒2内,套筒2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外部空气,更加利于患者呼吸;在转轴16自由端在腰形槽13内向下滑动时,腰形板4向左移动并经连杆5带动活塞3向左移动,进氧单向阀18与进气单向阀12关闭,排气单向阀10开启,套筒2内氧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经排气管7被挤入口含球8内,混合气体又通过口含球8上的通孔9被排入患者口腔内,从而使患者吸取;患者排出的废气经鼻部排到面罩6内,废气经过面罩6上的透气管22排至面罩6外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口含球的设置,使气体直接从患者口部进入体内,提高了患者吸收气体的总量,利于患者的呼吸救助,电机、Z形的转轴与腰形板,使活塞实现了自动化的左右移动,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患者呼吸频率的稳定,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危重患者监护人工呼吸器,包括控制盒(1),其特征在于,控制盒(1)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向右的套筒(2),套筒(2)内同轴设有活塞(3),控制盒(1)内设有位于套筒(2)正右方且可左右移动的腰形板(4),腰形板(4)左端经连杆(5)与活塞(3)固定连接,控制盒(1)左方设有面罩(6),套筒(2)左端同轴设有贯穿控制盒(1)的排气管(7),排气管(7)自由端贯穿面罩(6)且设有口含球(8),口含球(8)上开设有多个通孔(9),排气管(7)内设有开口朝向口含球(8)的排气单向阀(10),套筒(2)外缘面上设有位于其左侧且自由端贯穿控制盒(1)的进气管(11),进气管(11)内设有开口朝向套筒(2)的进气单向阀(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危重患者监护人工呼吸器,包括控制盒(1),其特征在于,控制盒(1)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开口向右的套筒(2),套筒(2)内同轴设有活塞(3),控制盒(1)内设有位于套筒(2)正右方且可左右移动的腰形板(4),腰形板(4)左端经连杆(5)与活塞(3)固定连接,控制盒(1)左方设有面罩(6),套筒(2)左端同轴设有贯穿控制盒(1)的排气管(7),排气管(7)自由端贯穿面罩(6)且设有口含球(8),口含球(8)上开设有多个通孔(9),排气管(7)内设有开口朝向口含球(8)的排气单向阀(10),套筒(2)外缘面上设有位于其左侧且自由端贯穿控制盒(1)的进气管(11),进气管(11)内设有开口朝向套筒(2)的进气单向阀(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重患者监护人工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形板(4)上开设有上下方向且前后贯通的腰形槽(13),控制盒(1)内设有位于腰形板(4)后方且前后轴向的电机(14),电机(14)经固定板(15)与控制盒(1)固定连接,电机(14)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钰张新娜王倩李倩倩丁朦朦张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