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纹管连接装置及其联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9271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7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波纹管连接装置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联接:将夹持环插置在螺母和插座之间;首次螺纹联接所述螺母和所述插座;将其上具有交替连续形成的脊和谷的波纹管的端部部分插入所述螺母的内部中;然后二次螺纹联接所述螺母和所述插座,使得所述夹持环的内侧部分被插入所述波纹管的谷中并且所述波纹管的端部部分被压缩。因此,波纹管连接装置可以以简便的方式联接,同时实现优异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波纹管连接装置及其联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波纹管连接装置及其联接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其中插座(socket)和螺母联接到波纹管的一端以使波纹管能够连接到流体移动单元、打开/闭合阀等的波纹管连接装置及其联接方法。
技术介绍
在KR2014-0025124中公开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波纹管的连接装置。如图1至图3中例示的,所公开的波纹管连接装置包括:波纹管1;螺母2,该螺母2被插入波纹管1,以便包围波纹管的一个侧部的外周面;夹持环3,该夹持环3的内部部分被插入形成在波纹管1的一个端部中的谷中以阻止螺母2在给定方向上移动;以及插座4,该插座4被配置为在被拧紧到螺母2的同时将波纹管1的远端5压向夹持环3。如图2中例示的,夹持环3采取在其一侧被切割的环的形式,使得其两个端部6和7二者彼此间隔开预定距离D。当夹持环3在径向中心方向上被施压时,距离D减小并且夹持环3的内径减小。相反,当将夹持环3的两个相应端部6和7向外拉动时,距离D增大并且夹持环3的内径增大。说明了上述波纹管连接装置的联接方法,在螺母2和夹持环3被顺序地插入波纹管1的一个侧部的外周面之后,夹持环3被收紧,使得夹持环3的内部部分被插入波纹管1的谷中。接下来,在如图3a中例示地被插入波纹管1的螺母2朝向夹持环3移动之后,螺母2被收紧,使得插座4被拧紧到螺母2。由此,如图3b中例示的,波纹管1和夹持环3朝向插座4移动,使得插座4的梢端8在对波纹管1的远端5施压的同时将夹持环3推入座部9中,并且波纹管1的远端5被进一步压在夹持环3和插座4之间,以便密封夹持环3和插座4之间的间隙。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上述波纹管连接装置中,由于夹持环3联接到波纹管1使得在螺母2与插座4被拧紧到一起之前,夹持环3的内部部分被插入形成在波纹管1的一侧部分中的谷中,因此夹持环3的内径通常比波纹管1的外径小得多。这要求工人执行困难的操作,将由高度刚性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夹持环3的相应端部6和7向外拉动,以便增大夹持环3的内径,然后将夹持环3插入波纹管1的谷中。此外,由于当施加外力从而使夹持环3的内径过度增大时夹持环3超过其弹性极限,因此即使当撤销了外力时,夹持环3也没有恢复其原始形状,因此无法实现密封。另外,当夹持环3在其联接过程中有一点变形时,使夹持环3与波纹管1偏心接触,这使密封效率降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尽管可料想到制造并使用内径大的夹持环3,但是在保持夹持环3完整的圆形形状以便使夹持环3与形成在波纹管1的一个端部中的谷紧密接触的同时使夹持环3径向向内收紧的过程中,夹持环3和波纹管1在其间产生它们在其中没有彼此紧密接触的不适当联接区域,或者夹持环3在用过大的力收紧螺母2时变形。因此,由于夹持环3与波纹管1分离,或者由于螺母2、夹持环3、插座4和波纹管1彼此偏心联接,而非在预定位置处彼此正确联接,因此发生密封问题。此外,在工人联接波纹管连接装置期间,经常丢失夹持环3。另外,根据现有技术的波纹管连接装置由于在夹持环3的外周面与螺母2的座部9之间可能有间隙或者在波纹管1的谷与夹持环3之间可能有间隙而造成流体泄漏。另外,由于波纹管1的远端5因与插座4的梢端8表面接触而被施压,因此用于密封的施压表面的面积增大,并且需要用更大的收紧力进行施压操作。另外,由于来自插座4的具有预定大小的施压力被分散到整个与插座4的梢端8表面接触的波纹管1的远端5,因此在夹持环3、波纹管1的端面5b和插座4之间产生局部间隙,从而造成流体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鉴于以上问题,已做出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其中诸如夹持环或填充构件这样的密封元件设置在波纹管连接装置的内部并且暂时联接到螺母使得通过插入波纹管接着收紧螺母来简单地完成波纹管连接装置的联接的波纹管连接装置及其联接方法。具体地,目的是通过省略工人将夹持环直接联接到波纹管的过程,使波纹管连接装置的联接能够得以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其中诸如插座、夹持环、填充构件和螺母这样的构成元件经由其间的紧密接触而彼此自动地适当联接以便实现优异密封的波纹管连接装置及其联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防止在联接波纹管连接装置期间夹持环偏心联接到波纹管或者防止波纹管连接装置中密封元件的变形、分离或丢失。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保持密封区域的原始形状而不变形,因此在完成波纹管连接操作时或者在使用波纹管连接装置期间,即便向波纹管连接装置施加了强外部冲击或者即便波纹管的位置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改变,也防止了流体泄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经由在使用安装在现场的波纹管连接装置期间发生流体泄漏时仅进一步收紧螺母而不用拆卸或更换波纹管连接装置的构成元件的简化维护操作来防止流体泄漏的波纹管连接装置。解决方案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波纹管连接装置来实现以上和其他目的,该波纹管连接装置包括:波纹管;螺母,所述波纹管的一个侧部被插入该螺母中;夹持环,该夹持环包括被配置为被插入形成在所述波纹管的所述一个侧部中的谷的内部部分;以及插座,该插座被拧紧到所述螺母,其中,所述插座在其前表面上形成有外突起,所述外突起在所述插座的纵向方向上突出,其中,当所述螺母和所述插座被初步拧紧到一起时,使所述夹持环的一个侧表面与所述外突起的梢端接触,并且其中,当所述螺母和所述插座被二次拧紧到一起时,所述外突起被插入所述螺母的内周面与所述夹持环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夹持环被径向向内施压,使得所述夹持环的所述内部部分被插入所述波纹管的所述谷中,并且所述波纹管的远端被压在所述插座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夹持环之间。所述螺母的所述内周面可以形成有第一座部,当所述螺母和所述插座被二次拧紧到一起时,所述夹持环被安置在所述第一座部上。所述螺母的所述内周面可以在其将拧紧到所述插座的区域和所述第一座部之间形成有斜面,以便将所述夹持环径向向内施压。所述插座的所述前表面可以形成有内突起,使得所述内突起与所述外突起径向向内间隔开,并且在所述内突起和所述外突起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内突起可以被形成为面对所述夹持环的所述侧表面,以便将所述波纹管的所述远端压向所述夹持环。所述夹持环可以包括矩形外部部分并包括内部部分,所述外部部分包括所述夹持环的侧表面和外周面,所述内部部分形成在所述外部部分的径向内侧并且包括中心部分,所述中心部分被形成为弯曲部分以便向内凸出,并且所述内突起可以被形成为面对所述内部部分并且与所述夹持环的所述弯曲部分接触。所述内突起可以包括成角度的上边缘,并且所述上边缘可以在与所述波纹管的所述远端线性接触时对所述波纹管的所述远端施压。所述螺母的内周面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座部的具有台阶部的那一侧,所述台阶部径向向内突出以便将所述夹持环压向所述插座,所述斜面可以由朝向所述第一座部彼此纵向间隔开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构成,并且可以在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形成供安置所述外突起的第二座部。所述凹槽可以被形成为,使得填充构件被插入其中,并且所述夹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波纹管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n波纹管,该波纹管包括连续交替形成的谷和脊;/n螺母,所述波纹管的一个侧部被插入该螺母中;/n夹持环,该夹持环包括被配置为被插入所述波纹管的所述谷中的内部部分;以及/n插座,该插座被拧紧到所述螺母,/n其中,所述插座在其前表面上形成有外突起,/n其中,当所述螺母和所述插座被初步拧紧到一起时,使所述夹持环的一个侧表面与所述外突起的梢端接触,并且/n其中,当所述螺母和所述插座被二次拧紧到一起时,所述外突起被插入所述螺母的内周面与所述夹持环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夹持环被径向向内施压,使得所述夹持环的所述内部部分被插入所述波纹管的所述谷中,并且所述波纹管的远端被压在所述插座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夹持环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24 KR 10-2017-0138444;20180906 KR 10-2018-011.一种波纹管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
波纹管,该波纹管包括连续交替形成的谷和脊;
螺母,所述波纹管的一个侧部被插入该螺母中;
夹持环,该夹持环包括被配置为被插入所述波纹管的所述谷中的内部部分;以及
插座,该插座被拧紧到所述螺母,
其中,所述插座在其前表面上形成有外突起,
其中,当所述螺母和所述插座被初步拧紧到一起时,使所述夹持环的一个侧表面与所述外突起的梢端接触,并且
其中,当所述螺母和所述插座被二次拧紧到一起时,所述外突起被插入所述螺母的内周面与所述夹持环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夹持环被径向向内施压,使得所述夹持环的所述内部部分被插入所述波纹管的所述谷中,并且所述波纹管的远端被压在所述插座的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夹持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螺母的所述内周面形成有第一座部,当所述螺母和所述插座被二次拧紧到一起时,所述夹持环被安置在所述第一座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螺母的所述内周面在其将拧紧到所述插座的区域和所述第一座部之间形成有斜面,使得所述夹持环被所述斜面径向向内施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斜面由在所述螺母的纵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之间形成供安置所述外突起的第二座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座部形成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径向向内突出,以将所述夹持环压向所述插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台阶部纵向延伸,以便其内周面与所述波纹管的至少两个脊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插座的所述前表面形成有内突起,使得所述内突起与所述外突起径向向内间隔开,并且在所述内突起和所述外突起之间形成有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突起被形成为面对所述夹持环的所述侧表面,以便将所述波纹管的所述远端压向所述夹持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夹持环包括矩形外部部分并包括内部部分,所述外部部分包括相对的侧表面并且包括外周面,所述内部部分形成在所述外部部分的径向内侧并且包括中心部分,所述中心部分被形成为弯曲部分以便向内凸出,并且
其中,所述内突起被形成为面对所述夹持环的所述内部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突起包括成角度的上边缘,并且所述上边缘在与所述波纹管的所述远端线性接触时对所述波纹管的所述远端施压。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内突起从所述插座的内周面径向向内突出从而以钝角被倒圆,使得在所述插座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振林
申请(专利权)人:东阿柔性金属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