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真空膜过滤器的抽出设备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9219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真空膜过滤应用的抽出设备的连接装置(10),所述连接装置包括:承载件(14),所述承载件用于容纳膜过滤器或者过滤基底(16);在所述膜过滤器或所述过滤基底(16)下方形成的空腔(30);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居中地通入所述空腔(30)中;和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侧向地通入所述空腔(30)中。连接装置(10)还包括可运动到多个切换位置中的关闭元件(18),所述关闭元件根据所述切换位置能够截断或释放所述抽吸通道以及所述通风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真空膜过滤器的抽出设备的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真空膜过滤应用的抽出设备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含水样品的微生物卫生研究的范畴中,通常应用所谓的膜过滤方法,其中将具有匹配的孔径的膜过滤器插入过滤仪器中并且对样品进行过滤,使得包含在测试材料中的微生物通过膜过滤器的留存作用留存在过滤器表面上。存在于液态介质中的污染通常很少,因此检验通常需要100ml以上的样品量。在已知的用于液态介质的微生物研究的真空膜过滤设备中,过滤设备由过滤基底、膜过滤器(直径优选为47至50mm)和用于倾倒液态样品的漏斗构成。在大多数应用中,过滤设备安装在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抽出条上,经由所述不锈钢抽出条,负压(为简单起见,在下文中简称为真空)将滤液导出至泵。此外,需要培养介质,过滤器在过滤后与所述培养介质接触。为此通常使用不同尺寸的培养皿(优选直径约55毫米)。对于这种样品量而言,抽出条、过滤基底和膜过滤器保持不变,而通常使倒液漏斗的尺寸匹配待检查的介质的体积。因此,如下系统是有利的,在所述系统中不同版本的漏斗适用于同一容纳部或过滤基底。过滤基底和倒液漏斗作为不锈钢单元是市售的,以及也可以由塑料制成的结构形式买到。在后一种情况下,这些通常以经过预先消毒的方式市售并且用于一次性使用。在所有处理步骤中,重点是保持所使用的辅助机构的无菌性,因为否则会歪曲产品和/或诊断结果。在不锈钢构成方案中,原则上必须始终膜过滤器单独插入倒液漏斗和过滤基底之间。为了确保无菌,通常借助于热消毒的镊子进行插入。再次借助于重新热消毒的镊子取下膜过滤器用于接下来的检查。还存在各种由塑料制成的膜过滤设备,在所述膜过滤设备中膜过滤器已经插入并且整个设备无菌地供使用。在此省去了将膜过滤器插入过滤设备中的任务。如以及提及的那样,在大多数应用中,过滤设备安装在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抽出条上,经由所述不锈钢抽出条,真空将滤液导出至泵。因为背离膜过滤器的一侧直接与真空源以及其他管路和容器连接,所以这些区域被认为是有菌的。通常,背离过滤的一侧也并非在每次过滤之前都消毒。这大多仅在一天结束时发生,例如在夜间进行。在真空膜过滤期间,在背离过滤的一侧上施加真空,所述真空即使在结束过滤后也不会中断。只要在膜过滤器和滤液之间不进行通风,那么残留液体就不会流出。但是,润湿的膜过滤器阻挡通风。在施加真空时难以取下润湿的膜过滤器,因此在不同的市售的系统中真空经由抽出条或泵单元中断。但是,因为在过滤基底的正下方附有真空腔,所以会引起未流出的滤液残余量的飞溅。在此过程中,溅出的水会造成再污染。在产品名称下,已知由申请人销售的具有不锈钢抽出条的真空膜过滤系统,所述不锈钢抽出条为多个过滤站提供了连接可行性。每个过滤站均能够经由相应地连接抽出条而无菌地通风,以便排除在通风期间对过滤器的下侧产生二次污染。借助于操作元件能够在真空位置和通风位置之间进行更换。在真空位置中释放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在水平设置的膜过滤器下方居中地通入。经由抽吸通道,包含在相应的过滤器站中的液态物质通过膜过滤器抽吸。在通风位置中,关闭元件截断抽吸通道并且同时释放通风通道,其方式是:关闭元件在单独的通风过道和抽吸通道的上部部分之间建立流体连接。因此,通风通道由通风过道和抽吸通道的上部部分形成,所述上部部分在膜过滤器的下方居中地通入。此外,例如从EP1556152B1和CN102586082中已知用于具有抽吸通道的过滤设备的负压引流装置,所述负压引流装置通至机械的承载件的朝向膜过滤器的容纳面,以便通过膜过滤器抽吸包含在过滤设备中的液态物质。为了通风,在此设有与抽吸通道完全分开的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能够借助于自身的阀封闭和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简化对于避免再污染所需要的对膜过滤器下方区域的通风,尤其通过连接装置来简化,所述连接装置在没有复杂的阀或者电执行器的情况下也是胜任的并且可借助于少量的、可简单安装和拆卸的、可简单清洁和可消毒的仪器部件来实现。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真空膜过滤应用的抽出设备的连接装置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有利的和适宜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抽出设备的连接装置设置用于真空膜过滤应用,并且包括:用于容纳膜过滤器或过滤基底的承载件;在膜过滤器或过滤基底下方形成的空腔;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居中地通入所述空腔中;和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侧向地通入所述空腔中。根据本专利技术,连接装置还包括可运动到多个切换位置中的关闭元件,所述封闭元件根据切换位置不仅能够截断或释放抽吸通道而且能够截断或释放通风通道。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认知:如果关闭元件构成为,使得其单独地,即与其他调节机构无关地,在相应的切换位置中,不仅抽吸通道而且同时通风通道能够被截断或释放,那么能够在连接装置中节省附加的构件。因此能够省去用于选择性地释放通风通到的附加的阀等。可以运动到不同的切换位置中的关闭元件可设计为,使得在更换切换位置时,仅仅通过关闭元件的运动就使抽吸通道并且同时将通风通道置于与切换位置相对应的状态(释放或截断)。由于省去了用于通风通道的附加的调节机构,简化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构造,所述连接装置与之相应地在制造时是成本低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能够在期望的通风中降低在膜过滤器下方施加在抽吸通道上的真空或实现与环境的压力平衡,使得不会引起滤液回溅到膜过滤器的下侧上,并且同时残留的液体在膜过滤器的下方被抽吸出来。通风通道应当尽可能大程度地在上方通入位于膜过滤器下方的空腔中,以便尽可能有效地防止位于空腔中的或飞溅的液体能够进入通风通道。与此相应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通风通道在空腔的收集部段上方通入。在此,应当将收集部段理解为位于膜过滤器下方的空腔的下部区域,在所述下部区域中在过滤过程期间或结束后会存在(残留)液体。也就是说,通风部段的通入口高于(残留)液体的液位,如通常在过滤期间或过滤后可发现的那样。优选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中,通风通道在每个切换位置中都与抽吸通道分离,也就是说,在通风通道和抽吸通道之间绝不存在直接的流体连接——不同于例如在真空膜过滤系统中的情况。连续的分离允许,根据相应的要求设计抽吸通道和通风通道,而在此不必做出任何妥协。然而,决定性的优点是,抽吸通道和压力通道能够通过关闭元件彼此独立地释放或截断。这尤其实现在抽出残留液体的同时在膜过滤器下方对于压力平衡所期望的切换位置,在所述切换位置中,抽吸通道和压力通道均被释放。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关闭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在至少一个切换位置中完善抽吸通道的抽吸通道部段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在至少一个切换位置中完善通风通道的通风通道部段。通过切换元件的适当的运动,可使这些通道部段进入位置,使得抽吸通道或通风通道或者这两者均完善从而被释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在理想情况下为三个不同的切换位置:在第一切换位置中,抽吸通道被释放而通风通道被截断。这对应于“真空”位置,在所述“真空”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真空膜过滤应用的抽出设备的连接装置(10),具有:/n承载件(14),所述承载件用于容纳膜过滤器或者过滤基底(16),/n在所述膜过滤器或所述过滤基底(16)下方形成的空腔(30),/n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居中地通入所述空腔(30)中,和/n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侧向地通入所述空腔(30)中,/n其特征在于,设有能运动到多个切换位置中的关闭元件(18),所述关闭元件根据所述切换位置能够截断或释放所述抽吸通道以及所述通风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27 DE 102017127969.51.一种用于真空膜过滤应用的抽出设备的连接装置(10),具有:
承载件(14),所述承载件用于容纳膜过滤器或者过滤基底(16),
在所述膜过滤器或所述过滤基底(16)下方形成的空腔(30),
抽吸通道,所述抽吸通道居中地通入所述空腔(30)中,和
通风通道,所述通风通道侧向地通入所述空腔(30)中,
其特征在于,设有能运动到多个切换位置中的关闭元件(18),所述关闭元件根据所述切换位置能够截断或释放所述抽吸通道以及所述通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通道在所述空腔(30)的收集部段(30a)上方通入所述空腔(30)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通道在每个切换位置中与抽吸通道分离。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元件(18)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在至少一个切换位置中完善所述抽吸通道的抽吸通道部段(46,50),并且所述关闭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在至少一个切换位置中完善所述通风通道的通风通道部段(48,52,54)。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切换位置中,所述抽吸通道被释放而所述通风通道被截断。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切换位置中,所述抽吸通道和所述通风通道均被释放。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切换位置中,所述抽吸通道被截断而所述通风通道被释放。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所述的连接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关闭元件(18)中形成两个抽吸通道部段(46,50),其中一个抽吸通道部段(46)在第一切换位置中完善所述抽吸通道,另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尔·普夫兰茨塞巴斯蒂安·普鲁尔迈克尔·许茨勒朱利安娜·格罗斯曼
申请(专利权)人:赛多利斯司特蒂姆生物工艺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