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脏瓣膜患者术后辅助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9120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6
一种心脏瓣膜患者术后辅助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对患者进行翻身,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包括前后方向的床架本体,床架本体下方设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板,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滑动的梯形块,两个梯形块的上端面均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两个梯形块之间设有前后方向的支撑块,支撑块上侧设有前后方向且与床架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床板,两个床板的下表面均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两个床板的下表面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梯形块上端面接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脏瓣膜患者术后辅助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心脏患者术后辅助器械
,特别是一种心脏瓣膜患者术后辅助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心脏瓣膜患者术后仰卧,时间较长后,身下容易压迫皮肤,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防止长时间压迫背部皮肤,且翻身时,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共同扶着患者,辅助患者进行翻身,非常麻烦和费力,在翻身的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力度不同,容易触及患者伤口,使患者感到不适,不仅加大了医护人员护理任务,且会影响患者良好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心脏瓣膜患者术后辅助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对患者进行翻身,医护人员工作量大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前后方向的床架本体,床架本体下方设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板,固定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滑动的梯形块,两个梯形块的上端面均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两个梯形块之间设有前后方向的支撑块,支撑块上侧设有前后方向且与床架本体固定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床板,两个床板的下表面均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两个床板的下表面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梯形块上端面接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可上下摆动的床板,能够辅助患者进行左右翻身,设有两个可左右滑动的梯形块,能够对床板进行挤压,促使床板向上摆动,使床板向上摆动时更加的稳定,且能够对床板的摆动起到支撑作用,使患者在翻身过程中减少震动,避免触及患者伤口,使患者感到不适,且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阶梯剖切主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轴测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前后方向的床架本体,床架本体1下方设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板2,固定板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滑动的梯形块3,两个梯形块3的上端面均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两个梯形块3之间设有前后方向的支撑块4,支撑块4上侧设有前后方向且与床架本体1固定连接的连接板5,连接板5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床板6,两个床板6的下表面均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两个床板6的下表面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梯形块3上端面接触。为了使梯形块3能够左右滑动,所述的固定板2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上的滑道7,两个滑道7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8,每个滑块8的上端面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梯形块3下端面固定连接。为了使两个床板6更好的向上摆动,所述的两个床板6的下端面分别开设有与其形状一致且左右方向的滑槽9,两个梯形块3上端面分别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放置槽10,两个放置槽10内分别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滚轮11,两个滚轮11的外缘面可与其对应侧的滑槽9上端面接触。为了便于两个梯形块3进行滑动,所述的支撑块4左右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左右轴向的螺杆12,两个螺杆12的相背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梯形块3且与梯形块3螺纹连接。为了保护内部结构,以及使该装置美观,所述的固定板2上侧设有位于床架本体1外侧的保护板13。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所述的两个螺杆12的相背端分别贯穿保护板13且同轴设有手轮14。本技术在使用时,做完心脏瓣膜手术后的患者,使患者平躺在该装置上,患者平躺在该装置上一段时间,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防止患者背部皮肤长期受压,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当患者需要进行左翻身时,顺时针转动床架本体1左侧的手轮14,手轮14转动带动螺杆12进行转动,由于梯形块3与螺杆12螺纹连接,使螺杆12经滑块8带动梯形块3沿滑道7向左滑动,梯形块3向左滑动的过程中,使梯形块3挤压左侧的床板6,在梯形块3的作用下,使左侧的床板6向上摆动,由于设有在床板6与梯形块3的接触面之间设有滚轮11,能够使床板6能够的向上摆动,且螺杆12有一定的自锁性,能够使床板6摆动至任意角度,同时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对患者进行左翻身,且梯形块3也能够对床板6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让患者在患者过程中更加舒适,也能够避免触动患者伤口;当患者需要平躺进行休息,逆时针转动床架本体1左侧的手轮14,手轮14转动带动螺杆12进行转动,螺杆12经滑块8带动梯形块3沿滑道7向右滑动,梯形块3向右滑动的过程中,使左侧的床板6向下摆动至水平位置,停止转动手轮14,使患者平躺在床板6上进行休息;当患者需要进行右翻身时,顺时针转动右侧的手轮14,手轮14转动带动螺杆12进行转动,螺杆12经滑块8带动梯形块3沿滑道7向右滑动,梯形块3向右滑动的过程中,梯形块3挤压右侧的床板6,使右侧的床板6向上摆动,同时在医护人员的辅助下,对患者进行右翻身,翻身完毕后,停止转动手轮14,使右侧的床板6对患者背部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患者突然从侧躺变为平躺,伤及患者本身,翻身结束后,随之逆时针转动左侧的手轮14,手轮14带动螺杆12进行转动,螺杆12经滑块8带动梯形块3沿滑道7向左滑动至初始位置,使右侧的床板6向下摆动至水平位置,使患者平躺在该装置,操作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两个可上下摆动的床板,能够辅助患者进行左右翻身,设有两个可左右滑动的梯形块,能够对床板进行挤压,促使床板向上摆动,使床板向上摆动时更加的稳定,且能够对床板的摆动起到支撑作用,使患者在翻身过程中减少震动,避免触及患者伤口,使患者感到不适,且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脏瓣膜患者术后辅助护理装置,包括前后方向的床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床架本体(1)下方设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板(2),固定板(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滑动的梯形块(3),两个梯形块(3)的上端面均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两个梯形块(3)之间设有前后方向的支撑块(4),支撑块(4)上侧设有前后方向且与床架本体(1)固定连接的连接板(5),连接板(5)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床板(6),两个床板(6)的下表面均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两个床板(6)的下表面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梯形块(3)上端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脏瓣膜患者术后辅助护理装置,包括前后方向的床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床架本体(1)下方设有水平方向的固定板(2),固定板(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左右滑动的梯形块(3),两个梯形块(3)的上端面均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两个梯形块(3)之间设有前后方向的支撑块(4),支撑块(4)上侧设有前后方向且与床架本体(1)固定连接的连接板(5),连接板(5)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床板(6),两个床板(6)的下表面均为内高外低的倾斜面,两个床板(6)的下表面分别与其对应侧的梯形块(3)上端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瓣膜患者术后辅助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2)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上的滑道(7),两个滑道(7)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块(8),每个滑块(8)的上端面均与其对应侧的梯形块(3)下端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脏瓣膜患者术后辅助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茹
申请(专利权)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