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9120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6
一种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于调整床垫的倾斜角度、及不便于寻找合适的体位进行休息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的床板,床板上设有前后方向的矩形块,矩形块右侧铰接有前后方向的背板,床板右端设有可上下摆动且位于背板下侧的推板,矩形块左侧固定有左右方向的弹性垫,床板左侧设有位于弹性垫下方的矩形框,矩形框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位于其前侧的第一连杆,矩形框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位于其后侧的第二连杆,两个第一连杆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连杆中部铰接,第一连杆上侧铰接有前后方向且位于弹性垫下方的软块,第二连杆上端与软块前侧滑动连接;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胃食管反流辅助护理设备
,特别是一种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抗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内、外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现有的抗胃食管反流护理床垫是通过利用侧向卧姿来改善出现的抗胃食管反流现象的,但是此种床垫在使用时,床垫的倾斜角度不便于实现调整,而且由于患者在使用时头部的过高枕位,睡眠时容易滑动且不便于患者寻找到最合适的体位进行休息,带来很多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不便于调整床垫的倾斜角度、及不便于寻找合适的体位进行休息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方向的床板,床板上设有前后方向的矩形块,矩形块右侧铰接有前后方向的背板,床板右端设有可上下摆动且位于背板下侧的推板,矩形块左侧固定有左右方向的弹性垫,床板左侧设有位于弹性垫下方的矩形框,矩形框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位于其前侧的第一连杆,矩形框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位于其后侧的第二连杆,两个第一连杆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连杆中部铰接,第一连杆上侧铰接有前后方向且位于弹性垫下方的软块,第二连杆上端与软块前侧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患者可通过移动圆柱插入到不同位置的通槽内,来调节推板的摆动,实现床板背部的上下摆动,便于患者调节床板的倾斜角度,同时通过螺栓杆与第二转轴的配合,使软块可控的上下移动,托起患者的膝盖部位,既能防止患者向下滑落,又便于患者找到舒适的体位进行休息,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切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去掉弹性垫和背板的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左右方向的床板1,床板1上设有前后方向的矩形块2,矩形块2右侧铰接有前后方向的背板3,床板1右端设有可上下摆动且位于背板3下侧的推板4,矩形块2左侧固定有左右方向的弹性垫5,床板1左侧设有位于弹性垫5下方的矩形框6,矩形框6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位于其前侧的第一连杆7,矩形框6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位于其后侧的第二连杆8,两个第一连杆7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连杆8中部铰接,第一连杆7上侧铰接有前后方向且位于弹性垫5下方的软块9,第二连杆8上端与软块9前侧滑动连接。为了便于第一连杆7和第二连杆8的使用,所述的两个第一连杆7下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0,两个第二连杆8上侧之间设有第二转轴11。为了实现第二转轴11在软块9前侧滑动,所述的软块9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其前侧的挡片12,两个挡片12内分别开设有前后方向的滑道13,第二转轴11可在滑道13内滑动。为了实现第一转轴10在矩形框6内滑动,所述的矩形框6前侧壁螺纹连接有前后贯穿的螺栓杆14,螺栓杆14后端与第一转轴10前端转动连接。为了实现推板4的上下摆动,所述的床板1右侧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排布且开口朝上的通槽15,床板1右侧设有可插入通槽15内的圆柱16,推板4前后两端分别铰接有连板17,两个连板17左端与圆柱16固定连接。为了便于使用,所述的螺栓杆14前端固定有旋钮18,圆柱16前后两端分别同轴设有手柄19。本技术在使用时,其初始状态为弹性垫5处于水平位置,背板3处与水平位置,圆柱16与通槽15不接触;患者躺到床板1上后,臀部位于矩形块2上方,经旋钮18旋转螺栓杆14,螺栓杆14向后推动第一转轴10移动,螺栓杆14插入到第一转轴10内,防止软块9后侧翘起,第一转轴10推动第一连杆7向前摆动,同时第一连杆7带动第二连杆8向后摆动,第二连杆8带动第二转轴11在滑道13内向后滑动,两个的连板17的摆动带动软块9向上顶起弹性垫5,使患者膝盖部位向上撑起;患者双手分别握住前后两侧的手柄19,推动手柄19向右移动,手柄19带动圆柱16向右滑动,圆柱16经连板17将推板4向上摆动,推板4向上将背板3向上摆动,圆柱16将推板4摆动的最大角度为45°,当摆动到合适角度后,将圆柱16与通槽15配合,锁止圆柱16;使用结束后,反转旋钮18将螺栓杆14向前转动,螺栓杆14带动第一转轴10向前运动,第一转轴10带动第一连杆7向前运动,同时带动软块9向下移动,直到恢复到初始状态,握住两侧的手柄19,轻抬后将圆柱16与通槽15脱离,将背板3放平恢复到初始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患者可通过移动圆柱插入到不同位置的通槽内,来调节推板的摆动,实现床板背部的上下摆动,便于患者调节床板的倾斜角度,同时通过螺栓杆与第二转轴的配合,使软块可控的上下移动,托起患者的膝盖部位,既能防止患者向下滑落,又便于患者找到舒适的体位进行休息,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床板(1),其特征在于,床板(1)上设有前后方向的矩形块(2),矩形块(2)右侧铰接有前后方向的背板(3),床板(1)右端设有可上下摆动且位于背板(3)下侧的推板(4),矩形块(2)左侧固定有左右方向的弹性垫(5),床板(1)左侧设有位于弹性垫(5)下方的矩形框(6),矩形框(6)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位于其前侧的第一连杆(7),矩形框(6)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位于其后侧的第二连杆(8),两个第一连杆(7)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连杆(8)中部铰接,第一连杆(7)上侧铰接有前后方向且位于弹性垫(5)下方的软块(9),第二连杆(8)上端与软块(9)前侧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包括左右方向的床板(1),其特征在于,床板(1)上设有前后方向的矩形块(2),矩形块(2)右侧铰接有前后方向的背板(3),床板(1)右端设有可上下摆动且位于背板(3)下侧的推板(4),矩形块(2)左侧固定有左右方向的弹性垫(5),床板(1)左侧设有位于弹性垫(5)下方的矩形框(6),矩形框(6)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位于其前侧的第一连杆(7),矩形框(6)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位于其后侧的第二连杆(8),两个第一连杆(7)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连杆(8)中部铰接,第一连杆(7)上侧铰接有前后方向且位于弹性垫(5)下方的软块(9),第二连杆(8)上端与软块(9)前侧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胃食管反流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第一连杆(7)下侧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0),两个第二连杆(8)上侧之间设有第二转轴(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关蔡曼陈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