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怀付专利>正文

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00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氧还原催化剂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包括以下配方原料及组分:S掺杂g‑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氧还原催化剂
,具体为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随着化石能源的资源短缺,以及燃烧化石燃料带来的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寻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需求的方法迫在眉睫,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的能量转换技术和高效洁净的发电技术,燃料电池可以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具有高效率、低污染、应用广泛等优点,它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经济有效的方法,燃料电池对绿色能源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燃料电池的阴极反应通常是氧还原反应,但是在酸性电解液介质中,阴极氧还原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很慢,需要加入催化剂促进氧还原反应的进行,氧还原催化剂主要有贵金属铂基催化材料,但是贵金属催化剂产量稀少,价格昂贵,限制了铂基催化剂的商业化广泛使用,非铂基催化材料如碳基非金属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是一种理想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但是目前的纯碳基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不高,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需求,通常可以在在碳基材料中掺杂入富电子或缺电子元素,会对其氧还原活性产生影响。(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法,解决了碳基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活性不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配方原料及组分:14-32份S掺杂g-C3N4、12-18份聚丙烯腈、10-15份聚乙烯吡咯烷、45-50份钴基金属有机骨架、1-3份K3[Fe(CN)6]。优选的,所述S掺杂g-C3N4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反应瓶中通入氮气排出空气,加入乙醇溶剂、三聚氰胺和二苄基二硫,将反应瓶置于超声分散仪中,在40-60℃下进行超声分散处理2-3h,将溶液真空干燥除去溶剂,固体产物置于气氛电阻炉中并通入氮气,升温速率为2-5℃/min,升温至580-620℃,保温煅烧3-5h,煅烧产物即为S掺杂g-C3N4。优选的,所述三聚氰胺和二苄基二硫的质量比为6-8:1。优选的,所述钴基金属有机骨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反应瓶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混合溶剂,两者体积比为1:1-1.5,再加入有机配体4,4'-(1,4-苯基)双(4H-1,2,4-三氮唑)和Co(ClO4)2,搅拌均匀后加入反丁烯二酸,搅拌均匀后将溶液转移进聚四氟乙烯水热反应釜中,并置于反应釜加热箱在加热至110-130℃,反应60-80h,将溶液冷却至室温,过滤除去溶剂,使用蒸馏水和乙醇洗涤固体产物并充分干燥,制备得到钴基金属有机骨架。优选的,所述4,4'-(1,4-苯基)双(4H-1,2,4-三氮唑)、Co(ClO4)2和反丁烯二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2.5:1-1.2。优选的,所述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反应瓶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14-32份S掺杂g-C3N4、12-18份聚丙烯腈、10-15份聚乙烯吡咯烷、45-50份钴基金属有机骨架和1-3份K3[Fe(CN)6],将反应瓶置于超声分散仪中,在40-60℃下进行超声分散处理1-2h,然后将反应瓶置于水浴锅中,加热至50-70℃匀速搅拌8-12h,将制得的静电纺丝液导入微孔注射器中,针头内径为0.5-0.8mm,静电纺丝机正压为18-20Kv,注射出料速度为0.5-0.8mL/h,接收器与针头距离为18-22cm,进行静电纺丝过程,制备得到碳纳米纤维前驱体。(2)将碳纳米纤维前驱体置于气氛电阻炉中,升温速率为2-4℃/min,在240-260℃下保温预氧化出处理3-5h,再通入氩气,升温至820-860℃,保温煅烧2-4h,煅烧产物即为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优选的,所述水浴锅包括壳体,壳体正面的上端安装有连接块,壳体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挡板,挡板的上表面活动安装有活动块,壳体正面的下端活动安装有柜板,柜板的内部设置有观察窗,壳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控温块,控温块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按钮,壳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壳体的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块,壳体的下端开设有限位孔。(三)有益的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该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使用S掺杂g-C3N4同时作为硫源、氮源和碳源,钴基金属有机骨架为氮源和碳源、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作为碳源,通过静电纺丝法和热裂解法制备得到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其中多孔碳中掺杂的Co、Fe元素为氧还原金属活性位点,并且多孔碳在氮硫共掺杂作用下,在多孔碳材料中形成大量的石墨氮和吡啶氮结构,增强了碳材料的导电性能和吸附氧原子的能力,硫掺杂作用下,在多孔碳中形成有效的介孔和孔隙结构,为电子提供了扩散通道,从而促进了电子的传输和迁移,加速了氧还原反应的进行。该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以高的孔隙率的钴基金属有机骨架为模板,使Co元素均匀的分散在多孔碳结构中,从而暴露出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强了催化剂的氧还原催化活性,并且进一步促进了碳材料的形成发达的孔隙结构。该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加入聚乙烯吡咯烷的纺丝液,通过静电纺丝过程制得的碳纤维前驱体,直径更小,并且碳纤维表面粗糙,并出现大量裂纹和孔隙,提高了碳纤维前驱体的比表面积,通过热裂解形成的碳材料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暴露出更多的电化学活性位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中:1-壳体、2-连接块、3-挡板、4-活动块、5-柜板、6-观察窗、7-控温块、8-按钮、9-固定板、10-固定块、11-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配方原料及组分:14-32份S掺杂g-C3N4、12-18份聚丙烯腈、10-15份聚乙烯吡咯烷、45-50份钴基金属有机骨架、1-3份K3[Fe(CN)6]。优选的,所述S掺杂g-C3N4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反应瓶中通入氮气排出空气,加入乙醇溶剂,三聚氰胺和二苄基二硫,两者质量比为6-8:1,将反应瓶置于超声分散仪中,在40-60℃下进行超声分散处理2-3h,将溶液真空干燥除去溶剂,固体产物置于气氛电阻炉中并通入氮气,升温速率为2-5℃/min,升温至580-620℃,保温煅烧3-5h,煅烧产物即为S掺杂g-C3N4。钴基金属有机骨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反应瓶中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混合溶剂,两者体积比为1:1-1.5,再加入有机配体4,4'-(1,4-苯基)双(4H-1,2,4-三氮唑)和Co(ClO4)2,搅拌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配方原料及组分,其特征在于:14-32份S掺杂g-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包括以下按重量份数计的配方原料及组分,其特征在于:14-32份S掺杂g-C3N4、12-18份聚丙烯腈、10-15份聚乙烯吡咯烷、45-50份钴基金属有机骨架、1-3份K3[Fe(CN)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S掺杂g-C3N4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乙醇溶剂中加入三聚氰胺和二苄基二硫,将溶液在氮气氛围中,40-60℃下进行超声分散处理2-3h,将溶液除去溶剂,固体产物置于气氛电阻炉中并通入氮气,升温速率为2-5℃/min,升温至580-620℃,保温煅烧3-5h,煅烧产物即为S掺杂g-C3N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聚氰胺和二苄基二硫的质量比为6-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钴基金属有机骨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体积比为1:1-1.5的N,N-二甲基甲酰胺和乙醇混合溶剂中,加入有机配体4,4'-(1,4-苯基)双(4H-1,2,4-三氮唑)、Co(ClO4)2和反丁烯二酸,将溶液转移进水热反应釜中,加热至110-130℃,反应60-80h,将溶液除去溶剂、洗涤固体产物并干燥,制备得到钴基金属有机骨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o-Fe双金属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4,4'-(1,4-苯基)双(4H-1,2,4-三氮唑)、Co(ClO4)2和反丁烯二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怀付
申请(专利权)人:陈怀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