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丽荣专利>正文

儿童助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63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属于童车类的儿童助走器,其主要构成为:在呈筒状的下套筒中设有两个可上下踏动的脚踏板,脚踏板的一个侧面设有立齿条,立齿条的上下移动可带动中介齿轮和下齿轮及动轮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新颖,特别适合幼儿学步和锻炼体能,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保护。(*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童车类。目前,幼儿在学习走路的开始阶段是靠大人的双手扶持进行的,特别是幼儿在这一阶段比较好动,大人如稍不注意会使幼儿跌伤。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一种即可锻炼身体,又可帮助学会走路,也能防止幼儿跌伤的童车。本技术的基本构成是由上套筒和下套筒构成了整个车体,在下套筒中设有两个脚踏板,脚踏板下端设有两对相互啮合的齿轮,分别为中介齿轮和下齿轮,下齿轮与动轮同轴,另外在托板上设有一一对与动轮同向的辅助轮,在使用时,向下踏动脚踏板,由脚踏板上的立齿条驱动中介齿轮转动,中介齿轮带动下齿轮转动,因下齿轮与动轮为同轮,故下齿轮转动的同时动轮也随之转动,儿童助走器也在动轮的带动下向左或右移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优点是在儿童开始学步时不用大人扶持,即放在车内两腿上下蹬踏可以移动,这样即练习了儿童的腿部肌肉,又可以使儿童的安全有了保证。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1是圆筒状的上套筒,上套筒1的上部为一个突出的筒背,2是筒状下套筒,上套筒1和下套筒2通过自改螺丝法兰相接,在下套筒的底部设有一块底托板3,底托板用螺丝固定在下套筒的底沿上,在底托板上设有两个辅助轮4和起支撑作用的托板立柱板5,底托板上还开有两个与辅助轮成棱形的轮孔,在下套筒2中还设有两个互为对称的脚踏板6,脚踏板用两块板对接形成形,在脚踏板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立齿条7,立齿条与两个中介齿轮8相触接。中介齿轮8与下齿轮9相触接,与下齿轮用轴的是动轮10,中介齿轮,下齿轮和动轮的轴架设在托板立柱上。权利要求1.一种儿童助走器,其特征在于a。上部带有突出筒背呈圆筒状上套筒1与筒状下套筒2用自改螺丝法兰相接;b。在下套筒2的底部设有一块底托板3,底托板3与下套筒2的底沿用螺丝固定,在底托板上设有两个辅助轮4和起支撑作用的托板立柱板5;c.在下套筒2中设有两块呈形的脚踏板6,在脚踏板6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立齿条7,与立齿条7相触接的是中介齿轮8,与中介齿轮8相触接的是下齿轮9,下齿轮9的轴架为托板立柱板5。专利摘要一种属于童车类的儿童助走器,其主要构成为在呈筒状的下套筒中设有两个可上下踏动的脚踏板,脚踏板的一个侧面设有立齿条,立齿条的上下移动可带动中介齿轮和下齿轮及动轮移动。本技术的结构新颖,特别适合幼儿学步和锻炼体能,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保护。文档编号A47D13/04GK2100146SQ9122230公开日1992年4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1991年10月12日专利技术者于丽荣 申请人:于丽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助走器,其特征在于:a.上部带有突出筒背呈圆筒状上套筒1与筒状下套筒2用自改螺丝法兰相接;b.在下套筒2的底部设有一块底托板3,底托板3与下套筒2的底沿用螺丝固定,在底托板上设有两个辅助轮4和起支撑作用的托板立柱板5;c .在下套筒2中设有两块呈形的脚踏板6,在脚踏板6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立齿条7,与立齿条7相触接的是中介齿轮8,与中介齿轮8相触接的是下齿轮9,下齿轮9的轴架为托板立柱板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丽荣
申请(专利权)人:于丽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