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散热机动车刹车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415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散热机动车刹车盘,包括固定盘、第一刹车盘和第二刹车盘;固定盘外侧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盘中心开设有轴孔,固定环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刹车盘和第二刹车盘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阶梯孔,第一通孔、阶梯孔同轴设置,第一通孔、阶梯孔内设置固定螺栓,第一刹车盘、第二刹车盘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盘固定连接;第一刹车盘、第二刹车盘之间设有支撑柱,其与第一刹车盘固定连接,第一刹车盘、第二刹车盘相对的内表面上均涂设导热涂层,第一刹车盘、第二刹车盘上均布开设有散热孔;刹车盘上的散热孔,增强了刹车盘的散热效率;导风槽的可以增强刹车盘自身的换热能力;导热涂层可以增强刹车盘辐射热量的能力,散热降温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散热机动车刹车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刹车装置
,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快散热机动车刹车盘。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同时也促进了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刹车盘作为汽车中的一种重要的保护部件,踩刹车时,刹车盘夹住刹车盘,依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起到制动作用。人们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刹车盘不仅要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并且因为汽车高速频繁刹车会对盘体造成高温,要求刹车盘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在排气不畅的条件下,容易在刹车盘表面产生气垫膜,使高温摩擦系数下降,导致高温衰退现象。因此,如何生产一种散热快的机动车刹车盘是目前刹车装置
中需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散热机动车刹车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散热机动车刹车盘,其中,包括固定盘、第一刹车盘和第二刹车盘;所述固定盘外侧圆周方向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固定盘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盘中心开设有轴孔,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刹车盘和第二刹车盘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阶梯孔,所述第一通孔、阶梯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阶梯孔内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刹车盘、第二刹车盘通过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固定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刹车盘、第二刹车盘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第一刹车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刹车盘、第二刹车盘相对的内表面上均涂覆有导热涂层,所述第一刹车盘、第二刹车盘上均布开设有散热孔。优选的,所述固定盘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固定盘的安装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刹车盘、第二刹车盘上还开设有导风槽,所述散热孔均匀分布于所述导风槽之间。优选的,所述导热涂层的材料为石墨烯或纳米碳。优选的,所述固定盘、第一刹车盘和第二刹车盘均由铝合金材料铸造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支撑柱通过焊接与所述第一刹车盘固定连接。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刹车盘上设置散热孔,不仅增加了刹车盘的散热面积而且增加了空气的流动性,增强了刹车盘的散热效率;2、刹车盘上导风槽的设置,可以增强刹车盘自身的换热能力,并且导风槽跟随刹车盘转动时相当于一个风道,可以在刹车时使得流动的空气吹拂刹车片表面,实现刹车盘降温的同时,兼具除污能力;3、刹车盘相对的内表面上均涂覆的导热涂层,可以增强刹车盘辐射热量的能力,以辐射能的形式耗散刹车盘上的热量,降低刹车盘表面和内部的温度,散热降温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快散热机动车刹车盘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快散热机动车刹车盘中的刹车盘具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固定盘、101-轴孔、102-安装孔、103-固定环、104-第一通孔、2-第一刹车盘、3-第二刹车盘、4-支撑柱、5-固定螺栓、6-导热涂层、7-第二通孔、8-阶梯孔、9-散热孔、10-导风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请参阅说明书附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快散热机动车刹车盘,包括固定盘1、第一刹车盘2和第二刹车盘3;固定盘1外侧圆周方向设置有固定环103,固定环103与固定盘1一体成型,固定盘1中心开设有轴孔101,固定环10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4,第一刹车盘2和第二刹车盘3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7、阶梯孔8,第一通孔104、阶梯孔8同轴设置,第一通孔104、阶梯孔8内设置有固定螺栓5,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通过固定螺栓5与固定盘1固定连接;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柱4,支撑柱4与第一刹车盘2固定连接,第二刹车盘3上与支撑柱4相对应的位置可开设有直径略大于支撑柱4直径的圆形定位孔,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相对的内表面上均涂覆有导热涂层6,利于两刹车盘之间的快速安装并使支撑结构牢固;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上均布开设有散热孔9。进一步的说,固定盘1上还开设有用于安装固定固定盘1的安装孔102。进一步的说,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上还开设有导风槽10,散热孔9均匀分布于导风槽10之间,导风槽10的设置,可以增强刹车盘自身的换热能力,并且导风槽10跟随刹车盘转动时相当于一个风道,可以在刹车时使得流动的空气吹拂刹车片表面,实现刹车盘降温的同时,兼具除污能力。进一步的说,导热涂层6的材料为石墨烯或纳米碳。进一步的说,固定盘1、第一刹车盘2和第二刹车盘3均由铝合金材料铸造一体成型。进一步的说,支撑柱4通过焊接与第一刹车盘2固定连接。使用过程:使用时,将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上的阶梯孔8与第一通孔104对齐,固定螺栓5穿过上述结构形成的通孔把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固定安装在固定盘1上,车轮轴穿过固定盘1上的轴孔101,固定盘1通过安装孔102并利用螺栓与车轮轴固定连接,使刹车盘随车轮轴一起转动。其中,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之间的支撑柱4对两刹车盘起支撑作用。刹车盘上设置的散热孔,不仅增加了刹车盘的散热面积而且增加了空气的流动性,增强了刹车盘的散热效率;刹车盘上导风槽的设置,可以增强刹车盘自身的换热能力,并且导风槽跟随刹车盘转动时相当于一个风道,可以在刹车时使得流动的空气吹拂刹车片表面,实现刹车盘降温的同时,兼具除污能力;刹车盘相对的内表面上均涂覆的导热涂层,可以增强刹车盘辐射热量的能力,以辐射能的形式耗散刹车盘上的热量,降低刹车盘表面和内部的温度,散热降温效果明显。以上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散热机动车刹车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盘(1)、第一刹车盘(2)和第二刹车盘(3);所述固定盘(1)外侧圆周方向设置有固定环(103),所述固定环(103)与固定盘(1)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盘(1)中心开设有轴孔(101),所述固定环(10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4),所述第一刹车盘(2)和第二刹车盘(3)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7)、阶梯孔(8),所述第一通孔(104)、阶梯孔(8)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04)、阶梯孔(8)内设置有固定螺栓(5),所述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通过所述固定螺栓(5)与所述固定盘(1)固定连接;/n所述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与第一刹车盘(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相对的内表面上均涂覆有导热涂层(6),所述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上均布开设有散热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散热机动车刹车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盘(1)、第一刹车盘(2)和第二刹车盘(3);所述固定盘(1)外侧圆周方向设置有固定环(103),所述固定环(103)与固定盘(1)一体成型,所述固定盘(1)中心开设有轴孔(101),所述固定环(103)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4),所述第一刹车盘(2)和第二刹车盘(3)上均设置有第二通孔(7)、阶梯孔(8),所述第一通孔(104)、阶梯孔(8)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104)、阶梯孔(8)内设置有固定螺栓(5),所述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通过所述固定螺栓(5)与所述固定盘(1)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之间还设置有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与第一刹车盘(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相对的内表面上均涂覆有导热涂层(6),所述第一刹车盘(2)、第二刹车盘(3)上均布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钊张朝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天久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