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832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洗扫车领域,该控制方法包括:根据吸嘴腔体里的水压传感器反馈信息分析喷水杆是否处于最佳入射角的工作位置;当吸嘴腔体边缘位置的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过设定值的时候开始调整喷水杆入射角,使吸嘴腔体中心位置的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达到标准值时,停止调整喷水杆入射角,达到喷水杆喷出的水经过地面后能大部分进入吸嘴腔体中心,从而避免因为喷水杆入射角不当导致垃圾受阻无法通过吸嘴进入集尘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洗扫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业区、工业区及住宅区等场所不断增加,地面清扫保洁工作日趋繁重,人工清扫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不再适用于大面积的清扫,推行机械化的清扫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近年来洗扫车等清洁机械的引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清洁工作的压力,然而清洁机械设备在使用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洗扫车在进行清扫作业时,喷水杆只能在启动前固定好,然而吸嘴在工况变化时,工作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喷水杆入射角,不仅水压会对垃圾吸入产生一定阻力降低清洁效率,还会在地面留下污水而影响清扫效果。因此,如何对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进行控制,以防止工况改变时出现污水,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方法及装置,由此解决现有洗扫车在工况改变时会出现污水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方法,包括:在吸嘴内腔边缘位置的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一预设压力值时,调整喷水杆喷口的入射角;在吸嘴内腔中心位置的第二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停止调整所述喷水杆喷口入射角的操作。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吸嘴内腔边缘位置的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时,进行报警操作;在所述吸嘴内腔中心位置的第二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同样进行报警操作。优选地,在所述吸嘴内腔边缘位置的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所述喷水杆未处于最佳入射角位置;在所述吸嘴内腔中心位置的第二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所述喷水杆已处于最佳入射角位置。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水压传感器、第二水压传感器,套筒、运动机构及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水压传感器位于吸嘴内腔边缘,所述第二水压传感器位于吸嘴内腔中心,所述套筒分别与喷水杆及所述运动机构连接,以由所述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套筒的转动方向和角度,进而带动所述喷水杆转动;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一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所述运动机构带动所述套筒转动,进而调整所述喷水杆喷口的入射角,并在所述第二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停止调整所述喷水杆喷口入射角的操作。优选地,所述套筒通过所述喷水杆两端板件上的孔与所述喷水杆两端相连,所述喷水杆第一端的第一套筒固定于洗扫装置,所述喷水杆第二端的第二套筒与所述运动机构连接。优选地,所述运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及皮带;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步进电机通过所述皮带与所述第二套筒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喷水杆的转动方向和角度。优选地,在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二套筒上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皮带通过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所述第二皮带轮与所述第二套筒及所述步进电机连接,通过所述步进电机带动所述皮带进行传动。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关闭模块;所述关闭模块,用于在吸嘴的位置超出工况位置停止使用时,关闭所述喷水杆。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用于在所述吸嘴内腔边缘位置的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时,进行报警操作;在所述吸嘴内腔中心位置的第二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同样进行报警操作。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装置的洗扫装置。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吸嘴的工作位置发生改变后,吸嘴内腔边缘位置的水压传感器发出警报时开始工作,以改变喷水杆入射角,使吸嘴中心位置的水压传感器发出警报以达到喷水杆出水接触地面后能大部分进入吸嘴并且避免产生污水的效果。2、使用步进电机作为动力装置,用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可根据吸嘴水压传感器传递的信息决定是否启用控制装置,无需人力操作,整个过程耗时短,并可实时根据吸嘴位置进行调整。3、使用步进电机作为动力装置,套筒作为传动件,动力装置位于外侧,节省空间,传动部件少,结构简单,便于安装。4、使用步进电机作为动力装置,可正转反转,不需要加装回位弹簧,简化了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1-步进电机,2-第一皮带轮,3-第二套筒,4-轴承,5-第二皮带轮,6-皮带。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旨在方便根据吸嘴位置及时调整吸嘴喷水杆入射角。为使喷水杆入射角随吸嘴工作位置变化而实时变化,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装置,应用于洗扫装置,其中,在洗扫装置中包括吸嘴及吸嘴喷水杆,用于对路面进行洗扫;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位于吸嘴内腔边缘位置的第一水压传感器、位于吸嘴内腔中心位置的第二水压传感器以及控制模块,用于获取吸嘴内腔内实时的水压数据,当吸嘴内腔边缘的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未达到第一预设压力值时,需要迅速通过运动机构带动套筒转动,进而调整喷水杆喷口的入射角,当吸嘴内腔边缘的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一预设压力值时,开始缓慢通过运动机构带动套筒转动,进而调整喷水杆喷口的入射角,并在第二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停止调整喷水杆喷口入射角的操作,此时喷水杆喷出水在其接触地面后的反射角刚好进入吸嘴,处于最佳入射角位置,使清洁效率达到最高且避免污水的产生。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别为第一水压传感器与第二水压传感器设定第一预设压力值和第二预设压力值,以确定喷水杆喷出的水是否刚好进入吸嘴内腔中心区域,第一预设压力值和第二预设压力值的设定标准为:第一水压传感器的第一预设压力值为零,第二水压传感器的第二预设压力值为实验状态下处于理想入射角前后极小范围的喷水杆喷出的水经过地面回弹大多进入吸腔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吸嘴内腔边缘位置的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一预设压力值时,调整喷水杆喷口的入射角;/n在吸嘴内腔中心位置的第二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停止调整所述喷水杆喷口入射角的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吸嘴内腔边缘位置的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一预设压力值时,调整喷水杆喷口的入射角;
在吸嘴内腔中心位置的第二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停止调整所述喷水杆喷口入射角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吸嘴内腔边缘位置的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时,进行报警操作;
在所述吸嘴内腔中心位置的第二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同样进行报警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嘴内腔边缘位置的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所述第一预设压力值时,所述喷水杆未处于最佳入射角位置;
在所述吸嘴内腔中心位置的第二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所述第二预设压力值时,所述喷水杆已处于最佳入射角位置。


4.一种洗扫车吸嘴喷水杆入射角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水压传感器、第二水压传感器,套筒、运动机构及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水压传感器位于吸嘴内腔边缘,所述第二水压传感器位于吸嘴内腔中心,所述套筒分别与喷水杆及所述运动机构连接,以由所述运动机构控制所述套筒的转动方向和角度,进而带动所述喷水杆转动;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一预设压力值时,通过所述运动机构带动所述套筒转动,进而调整所述喷水杆喷口的入射角,并在所述第二水压传感器的压力值超出第二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怡平镇东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