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红梅专利>正文

一种山茶油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822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茶油制作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油茶籽烘干装置,该油茶籽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下料口、烘干单元和碾磨单元,所述的烘干筒上端设置有下料口、烘干筒内壁上方设置有烘干单元,烘干筒内壁下方设置有碾磨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通过延长油茶籽的烘干路径,并通过多次多级下料的方式将油茶籽按可以大小进行下料,使得颗粒大小不同的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长的烘干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震动筛网的方式,将卡在网眼上的油茶籽震出,从而解决了油茶籽容易堵塞住网眼,造成后续油茶籽的筛分工作难以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油制取
,特别涉及一种山茶油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油茶籽油是由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种子提取而得的不干性油脂,又名茶籽油、茶树油或油茶籽油,其脂肪酸的天然配比及成分与橄榄油基本一致,享有“东方橄榄油”美称。油茶籽油中含有橄榄油所不具有的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苷,因而又将山茶油称为“长寿油”和“东方神油”,油茶籽榨制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而且不含芥酸,比其他食用油更耐贮藏,不易酸败。油茶籽油中含有丰富的VE和茶多酚,可清除自由基,抗衰老,保护细胞膜的结构,抑制组胺从肥大细胞的释放和减少细胞因子生成量,抑制炎症或者减轻炎症。另有研究表明,油茶籽油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肠胃吸收功能,促进内分泌腺体激素分泌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功效。油茶籽的加工处理工艺中往往需要先对油茶籽进行脱水烘干处理,在对油茶籽的烘干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由于油茶籽颗粒大小不一,所需的烘干时间不一样,烘干时间过长会导致颗粒小的油茶籽焦化,烘干时间过短又会导致颗粒大的油茶籽烘干不充分,油茶籽内残留水分;二、油茶籽在筛分的时候往往会由于颗粒的大小与网眼类似,从而由于推板的作用堵塞住网眼,造成后续油茶籽的筛分工作难以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种山茶油制作工艺,具有对不同大小的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长的烘干以及防止筛网堵塞等功能,解决了上述中存在的问题。一种山茶油制作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油茶籽烘干装置,该油茶籽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下料口、烘干单元和碾磨单元,采用上述油茶籽烘干装置对山茶油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1、清洗作业: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对油茶籽进行清洗处理并对清洗后的油茶籽晾干;S2、烘干作业:通过烘干单元对步骤S1中晾干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去除油菜籽内部水分;S3、碾磨作业:通过碾磨单元将步骤S2中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碾磨处理;S4、榨油作业:对步骤S3中碾磨后的油茶籽进行榨油处理;S5、下料作业:将步骤S4中从油茶籽中榨取的油进行收集处理;S6、码垛入库:将步骤S5中收集好的山茶油放入仓库中并码垛堆放;所述的烘干筒上端设置有下料口、烘干筒内壁上方设置有烘干单元,烘干筒内壁下方设置有碾磨单元;烘干单元将油茶籽分颗粒大小进行烘干下料,碾磨单元将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碾磨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榨油作业。所述的烘干单元包括驱动电机、转动轴、分料板、分料口、推料板、加热板和筛分机构,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设置在烘干筒上端内壁上,转动轴通过轴承设置在烘干筒下端内壁上,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的上端,烘干筒内壁上从上往下均匀设置有分料板,分料板下端开设有分料口,转动轴后端从上往下均匀设置有退料板,分料板下端内壁上设置有加热板,分料板前后两端内壁上设置有筛分机构;驱动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推料板转动,从而通过推料板将油茶籽从加热板的上端推送至筛分机构,将经过充分烘干的颗粒小的油茶籽从筛分机构进行下料,在将颗粒大的油茶籽从分料口导至下一层分料板,进行加热烘干以及二次筛分;所述的推料板包括H型推板、滑动板、辅助弹簧、凹型框、橡胶垫和密封条,H型推板从上往下均匀设置在转动轴后端,滑动板上下堆成通过滑动方式与H型推板连接,滑动板内端设置有辅助弹簧,滑动板外端设置有凹型框,凹型框上下对称通过滑动方式与H型推板相连接,凹型框外端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与H型推板之间通过密封条连接;所述的筛分机构包括辅助电机、旋转齿轮、从动齿轮、旋转凸轮、筛网和震动机构,烘干筒内开设有电机腔,电机腔右端内壁上设置有辅助电机,辅助电机输出端左端设置有旋转齿轮,从动齿轮上下对称通过轴承设置在电机腔右端内壁上,旋转齿轮通过啮合方式与从动齿轮相连,从动齿轮左端设置有旋转凸轮,筛网从上往下均匀设置在分料板左端内壁上,筛网内端设置有震动机构,旋转凸轮通过滑动方式与震动机构相连。辅助电机通过旋转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带动旋转凸轮转动,从而旋转凸轮碰撞震动机构使得筛网震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推料板位于相邻的分料板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震动机构包括滑动架、导向柱、滑动柱、复位弹簧和转动辊,筛网内端设置有滑动架,滑动架内端设置有导向柱,滑动柱通过滑动方式与导向柱连接,滑动柱外端设置有复位弹簧,滑动柱外壁上通过轴承设置有转动辊。旋转凸轮碰撞转动辊使得筛网震动,转动辊通过复位弹簧向上进给,减少旋转凸轮与转动辊之间的摩擦,防止旋转凸轮的损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碾磨单元包括下料架、碾磨架、碾磨块、下料块和碾磨齿,烘干筒内壁上设置有下料架,烘干筒内壁上设置有碾磨架,碾磨架下端设置有碾磨槽,碾磨块设置在转动轴外壁上,碾磨块上端设置有碾磨齿,碾磨齿通过滑动方式与碾磨槽连接,下料块设置在烘干筒下端内壁上。转动轴带动碾磨块转动,从而通过碾磨齿与碾磨架对油茶籽进行碾磨处理,下料块将碾磨出的油茶粉进行下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下料块从左往右为从上向下倾斜结构。(三)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通过延长油茶籽的烘干路径,并通过多次多级下料的方式将油茶籽按可以大小进行下料,使得颗粒大小不同的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长的烘干处理;本专利技术通过震动筛网的方式,将卡在网眼上的油茶籽震出,从而解决了油茶籽容易堵塞住网眼,造成后续油茶籽的筛分工作难以进行;2.本专利技术设置的辅助弹簧推动凹型框上下抵触分料板,从而使得凹型框贴和分料板,防止颗粒小的油茶籽通过凹型框和分料板之间的间隙而被加热过长的时间,橡胶垫进一步减小凹型框和分料板之间的间隙,使凹型框和分料板之间完全密封,密封条防止油茶籽落至H型推板内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制作山茶油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A-A剖面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的B-B剖面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I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推料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山茶油制作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油茶籽烘干装置,该油茶籽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1、下料口2、烘干单元3和碾磨单元4,采用上述油茶籽烘干装置对山茶油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S1、清洗作业: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对油茶籽进行清洗处理并对清洗后的油茶籽晾干;S2、烘干作业:通过烘干单元3对步骤S1中晾干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去除油菜籽内部水分;S3、碾磨作业:通过碾磨单元4将步骤S2中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碾磨处理;S4、榨油作业:对步骤S3中碾磨后的油茶籽进行榨油处理;S5、下料作业:将步骤S4中从油茶籽中榨取的油进行收集处理;S6、码垛入库:将步骤S5中收集好的山茶油放入仓库中并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茶油制作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油茶籽烘干装置,该油茶籽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1)、下料口(2)、烘干单元(3)和碾磨单元(4),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油茶籽烘干装置对山茶油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nS1、清洗作业: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对油茶籽进行清洗处理并对清洗后的油茶籽晾干;/nS2、烘干作业:通过烘干单元(3)对步骤S1中晾干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去除油菜籽内部水分;/nS3、碾磨作业:通过碾磨单元(4)将步骤S2中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碾磨处理;/nS4、榨油作业:对步骤S3中碾磨后的油茶籽进行榨油处理;/nS5、下料作业:将步骤S4中从油茶籽中榨取的油进行收集处理;/nS6、码垛入库:将步骤S5中收集好的山茶油放入仓库中并码垛堆放;/n所述的烘干筒(1)上端设置有下料口(2)、烘干筒(1)内壁上方设置有烘干单元(3),烘干筒(1)内壁下方设置有碾磨单元(4);/n所述的烘干单元(3)包括驱动电机(31)、转动轴(32)、分料板(33)、分料口(34)、推料板(35)、加热板(36)和筛分机构(37),驱动电机(31)通过电机座设置在烘干筒(1)上端内壁上,转动轴(32)通过轴承设置在烘干筒(1)下端内壁上,驱动电机(31)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32)的上端,烘干筒(1)内壁上从上往下均匀设置有分料板(33),分料板(33)下端开设有分料口(34),转动轴(32)后端从上往下均匀设置有退料板,分料板(33)下端内壁上设置有加热板(36),分料板(33)前后两端内壁上设置有筛分机构(37);/n所述的推料板(35)包括H型推板(351)、滑动板(352)、辅助弹簧(353)、凹型框(354)、橡胶垫(355)和密封条(356),H型推板(351)从上往下均匀设置在转动轴(32)后端,滑动板(352)上下堆成通过滑动方式与H型推板(351)连接,滑动板(352)内端设置有辅助弹簧(353),滑动板(352)外端设置有凹型框(354),凹型框(354)上下对称通过滑动方式与H型推板(351)相连接,凹型框(354)外端设置有橡胶垫(355),橡胶垫(355)与H型推板(351)之间通过密封条(356)连接;/n所述的筛分机构(37)包括辅助电机(371)、旋转齿轮(372)、从动齿轮(373)、旋转凸轮(374)、筛网(375)和震动机构(376),烘干筒(1)内开设有电机腔,电机腔右端内壁上设置有辅助电机(371),辅助电机(371)输出端左端设置有旋转齿轮(372),从动齿轮(373)上下对称通过轴承设置在电机腔右端内壁上,旋转齿轮(372)通过啮合方式与从动齿轮(373)相连,从动齿轮(373)左端设置有旋转凸轮(374),筛网(375)从上往下均匀设置在分料板(33)左端内壁上,筛网(375)内端设置有震动机构(376),旋转凸轮(374)通过滑动方式与震动机构(376)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制作工艺,其使用了一种油茶籽烘干装置,该油茶籽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筒(1)、下料口(2)、烘干单元(3)和碾磨单元(4),其特征在于:采用上述油茶籽烘干装置对山茶油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1、清洗作业:通过人工或机械辅助的方式对油茶籽进行清洗处理并对清洗后的油茶籽晾干;
S2、烘干作业:通过烘干单元(3)对步骤S1中晾干后的油茶籽进行烘干,去除油菜籽内部水分;
S3、碾磨作业:通过碾磨单元(4)将步骤S2中烘干后的油茶籽进行碾磨处理;
S4、榨油作业:对步骤S3中碾磨后的油茶籽进行榨油处理;
S5、下料作业:将步骤S4中从油茶籽中榨取的油进行收集处理;
S6、码垛入库:将步骤S5中收集好的山茶油放入仓库中并码垛堆放;
所述的烘干筒(1)上端设置有下料口(2)、烘干筒(1)内壁上方设置有烘干单元(3),烘干筒(1)内壁下方设置有碾磨单元(4);
所述的烘干单元(3)包括驱动电机(31)、转动轴(32)、分料板(33)、分料口(34)、推料板(35)、加热板(36)和筛分机构(37),驱动电机(31)通过电机座设置在烘干筒(1)上端内壁上,转动轴(32)通过轴承设置在烘干筒(1)下端内壁上,驱动电机(31)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动轴(32)的上端,烘干筒(1)内壁上从上往下均匀设置有分料板(33),分料板(33)下端开设有分料口(34),转动轴(32)后端从上往下均匀设置有退料板,分料板(33)下端内壁上设置有加热板(36),分料板(33)前后两端内壁上设置有筛分机构(37);
所述的推料板(35)包括H型推板(351)、滑动板(352)、辅助弹簧(353)、凹型框(354)、橡胶垫(355)和密封条(356),H型推板(351)从上往下均匀设置在转动轴(32)后端,滑动板(352)上下堆成通过滑动方式与H型推板(351)连接,滑动板(352)内端设置有辅助弹簧(353),滑动板(352)外端设置有凹型框(354),凹型框(354)上下对称通过滑动方式与H型推板(351)相连接,凹型框(354)外端设置有橡胶垫(355),橡胶垫(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梅何欣悦
申请(专利权)人:刘红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