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嘉应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金柚用诱捕害虫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7887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金柚用诱捕害虫的装置,架体四个支撑腿,支撑腿之间设置有横杆,支撑腿上端突出与横杆,支撑腿上端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部设置有底座,底座中心处设置有孔洞,孔洞下侧的底座下平面上设置有挡环,孔洞上侧的底座上平面上设置有捕虫筒,捕虫筒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捕虫筒壁身上设置有水平的弧形通槽和垂直与弧形通槽的竖直通槽,弧形通槽和竖直通槽之间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挡环上平面固定设置有下固定板,下固定板外侧设置有上转动板,下固定板与上转动板间隙配合,上转动板上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设置与弧形通槽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物理的方式对金柚虫害进行防治,清理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柚用诱捕害虫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捕虫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金柚用诱捕害虫的装置。
技术介绍
金柚夏季物候期是幼果生长发育期、生理落果期、夏梢萌发期,气候特点是雨水多,气温高,为确保金柚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这时期易发生炭疽病、疫病等病虫,应加强防治。应用化学药剂防治沙田柚虫害,成本高,效果差,影响品质难以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是制约金柚优质高产的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金柚用诱捕害虫的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金柚用诱捕害虫的装置,包括架体和诱捕装置,所述的架体设置有四个支撑腿,所述的支撑腿之间设置有横杆,所述的支撑腿上端突出与横杆,所述的支撑腿上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上部设置有底座,底座中心处设置有孔洞,所述的孔洞下侧的底座下平面上设置有挡环,所述的孔洞上侧的底座上平面上设置有捕虫筒,所述的捕虫筒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的捕虫筒壁身上设置有水平的弧形通槽和垂直与弧形通槽的竖直通槽,弧形通槽和竖直通槽之间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的挡环上平面固定设置有下固定板,所述的下固定板外侧设置有上转动板,所述的下固定板与上转动板间隙配合,所述的上转动板上设置有转动杆,所述的转动杆设置与弧形通槽间隙配合。所述的支撑腿与连接管间隙配合。所述的底座为方形,底座中心的孔洞为圆形。所述的捕虫筒的下部为敞口形,捕虫筒的中部和上部均为圆柱形。述的上转动板上端为锥形,上转动板中心处设置有进虫孔,上装置板两侧设置有扇形板,下固定板与上转动板结构相同。所述的上转动板上和下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透光孔。本技术通过物理的方式对金柚虫害进行防治,扇形板均为四分之一圆周,四个扇形板组合成为一个圆锥形结构,上转动板的扇形板和下固定板的扇形板重合时,扇形板两侧为漏空的,虫可直接从漏空处掉落到地面上,上转动板的扇形板和下固定板的扇形板垂直时,上转动吧和下固定板组合成为一个锥形结构,即可使虫从进虫孔处进入,又能防止虫从下侧逃脱。当需要清理捕虫筒内的虫时,首先快速转动上转动板,由于惯性使上转动板上的虫从上转动板上掉落,上转动板转动的同时,会刮落下固定板上虫,掉落到地面从而完成对捕虫筒内虫的清理,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上转动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技术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技术橡胶垫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图6所示,一种金柚用诱捕害虫的装置,包括架体1和诱捕装置,诱捕装置泵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常规设置,如:可以将诱捕灯设置在密封盖底部,或者将诱捕液或沾液涂抹到捕虫筒的内壁上。所述的架体1设置有四个支撑腿101,所述的支撑腿101之间设置有横杆102,所述的支撑腿1上端突出与横杆,所述的支撑腿101上端设置有连接管2,所述的支撑腿与连接管间隙配合。通过连接管便于将底座和捕虫筒放置在支撑腿上,便于拆卸组合使用。所述的连接管2上部设置有底座3,所述的底座为方形,底座中心的孔洞为圆形。底座3中心处设置有孔洞4,所述的孔洞4下侧的底座3下平面上设置有挡环301,挡环固定在底座上,能够防止下固定板的掉落。所述的孔洞4上侧的底座3上平面上设置有捕虫筒302,所述的捕虫筒的下部为敞口形,捕虫筒的中部和上部均为圆柱形。敞口形的形状能够便于将上转动板从捕虫筒下部取出。所述的捕虫筒302上端设置有密封盖5,所述的捕虫筒302壁身上设置有水平的弧形通槽6和垂直与弧形通槽6的竖直通槽7,弧形通槽能够便于转动杆在弧形通槽内水平移动,水平移动的同时,下转动板随着移动。竖直通槽,便于将下转动板和转动杆从竖直通槽处取出,对下转动板进行清洗。弧形通槽6和竖直通槽7之间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8,橡胶垫之间具有间隙,能够防止虫从弧形通槽和竖直通槽处跑出,也不会影响到转动板在弧形通槽和竖直通槽内移动。所述的挡环301上平面固定设置有下固定板9,所述的下固定板9外侧设置有上转动板10,所述的下固定板9与上转动板10间隙配合,上转动板上端为锥形,上转动板中心处设置有进虫孔11,上装置板两侧设置有扇形板,下固定板与上转动板结构相同。扇形板均为四分之一圆周,四个扇形板组合成为一个圆锥形结构,上转动板的扇形板和下固定板的扇形板重合时,扇形板两侧为漏空的,虫可直接从漏空处掉落到地面上,上转动板的扇形板和下固定板的扇形板垂直时,上转动吧和下固定板组合成为一个锥形结构,即可使虫从进虫孔处进入,又能防止虫从下侧逃脱。上转动板上和下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透光孔。透光孔可以使光或者气味大面积的撒发,便于诱虫。所述的上转动板10上设置有转动杆11,所述的转动杆11设置与弧形通槽6间隙配合。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连接管、以及连接管连接的底座、底座连接的捕虫筒放到支撑腿上,然后将下固定板放入到捕虫筒下部,然后将转动杆卡设进竖直通槽内并向下移动,直到弧形通槽内,然后水平移动转动杆,使上转动板与下固定板垂直组成锥形即可,然后在捕虫筒内设置捕虫装置,合上密封盖即可。当需要清理捕虫筒内的虫时,首先快速转动上转动板,由于惯性使上转动板上的虫从上转动板上掉落,上转动板转动的同时,会刮落下固定板上虫,掉落到地面从而完成对捕虫筒内虫的清理,方便快捷。当需要对捕虫筒和上转动板和下转动板进行清洗时,转动杆移动到竖直通槽的最下端,从最下向上移动,依次取出上转动板和下固定板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柚用诱捕害虫的装置,包括架体和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设置有四个支撑腿,所述的支撑腿之间设置有横杆,所述的支撑腿上端突出与横杆,所述的支撑腿上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上部设置有底座,底座中心处设置有孔洞,所述的孔洞下侧的底座下平面上设置有挡环,所述的孔洞上侧的底座上平面上设置有捕虫筒,所述的捕虫筒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的捕虫筒壁身上设置有水平的弧形通槽和垂直与弧形通槽的竖直通槽,弧形通槽和竖直通槽之间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的挡环上平面固定设置有下固定板,所述的下固定板外侧设置有上转动板,所述的下固定板与上转动板间隙配合,所述的上转动板上设置有转动杆,所述的转动杆设置与弧形通槽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柚用诱捕害虫的装置,包括架体和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架体设置有四个支撑腿,所述的支撑腿之间设置有横杆,所述的支撑腿上端突出与横杆,所述的支撑腿上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上部设置有底座,底座中心处设置有孔洞,所述的孔洞下侧的底座下平面上设置有挡环,所述的孔洞上侧的底座上平面上设置有捕虫筒,所述的捕虫筒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的捕虫筒壁身上设置有水平的弧形通槽和垂直与弧形通槽的竖直通槽,弧形通槽和竖直通槽之间的两侧均设置有橡胶垫,所述的挡环上平面固定设置有下固定板,所述的下固定板外侧设置有上转动板,所述的下固定板与上转动板间隙配合,所述的上转动板上设置有转动杆,所述的转动杆设置与弧形通槽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木香张豫郝永河钟紫
申请(专利权)人:嘉应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