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秀娣专利>正文

一种抱箍快速开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864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孔机,尤其涉及抱箍快速开孔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对抱箍开孔,无需人工更换和移动抱箍,提高抱箍开孔效率的抱箍快速开孔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抱箍快速开孔机,包括有:支架,其顶部中间安装有放置箱,放置箱侧部转动式设有箱门;弧形板,其设置在支架顶部,弧形板穿过放置箱下部;推料机构,靠近弧形板一侧的支架侧部设有推料机构,远离箱门一侧的放置箱侧壁上部安装有开孔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推料机构,使抱箍自动移动到开孔部件的正下方,无需人工移动和更换抱箍,通过开孔机构,对抱箍进行打孔,并且开孔机构可同时对抱箍两侧进行开孔,在对同一抱箍开孔时,无需移动抱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抱箍快速开孔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开孔机,尤其涉及抱箍快速开孔机。
技术介绍
现在,为了固定住某些物件,人们通常会使用抱箍加以固定,但是,这种能够固定物件的抱箍两侧必须开有圆孔,而刚生产出来的抱箍两侧并没有孔,因此需要人工在抱箍两侧开孔,人工手拿抱箍将其放置接触钻孔机的钻杆下方进行钻孔,抱箍一侧钻完空后,人工再移动抱箍,将另一侧放置在钻孔机的钻杆下方。上述人工进行抱箍开孔的方式需要人工移动抱箍,在抱箍两侧均开完孔后,人工还得更换抱箍,开孔效率低下,为解决这些问题,需研发一种可自动对抱箍开孔,无需人工更换和移动抱箍,提高抱箍开孔效率的抱箍快速开孔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人工进行抱箍开孔耗费大量时间,需反复移动和更换抱箍,效率低下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自动对抱箍开孔,无需人工更换和移动抱箍,提高抱箍开孔效率的抱箍快速开孔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是:一种抱箍快速开孔机,包括有:支架,其顶部中间安装有放置箱,放置箱侧部转动式设有箱门;弧形板,其设置在支架顶部,弧形板穿过放置箱下部;推料机构,靠近箱门一侧的支架侧部设有推料机构;开孔机构,远离箱门一侧的放置箱侧壁上部安装有开孔机构。作为优选,推料机构包括:安装板,其安装在靠近箱门一侧的支架底部,远离支架一侧的安装板顶部设有减速电机;轴套,其设置在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靠近弧形板一侧的轴套侧壁上部连接转轴;第二滑轨,远离减速电机一侧的支架上部设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内滑动式安装第一滑块;第一连接杆,其数量为2,设置在靠近减速电机一侧的第一滑块的侧壁两侧,两侧的第一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弧形滑轨,靠近第二滑轨一侧的转轴端部位于第一弧形滑轨内;弧形推板,其滑动式设置在弧形板顶部,靠近第一弧形滑轨一侧的弧形推板侧部与其相靠近的第一弧形滑轨的侧壁上部之间设有第一推杆。作为优选,开孔机构包括:异形板,其设置在与箱门相对的放置箱侧壁上部,异形板底部连接液压缸;弧形压板,液压缸底部设有弧形压板,靠近减速电机一侧的弧形压板底部和与其相对的弧形压板底部均安装有压钉。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靠近弧形压板一侧的支架上部转动式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有两个方孔;第三L形滑轨,其数量为2个,设置在位于支撑板下方的支架侧壁两侧;第二滑块,其滑动式安装在两侧第三L形滑轨的上部,第三L形滑轨下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块,位于同一个第三L形滑轨内的第二滑块下部与第三滑块顶部之间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推杆,其安装在靠近支架一侧的第一弧形滑轨下部,远离减速电机一侧的第二推杆端部设有压杆,压杆两端可与两侧的第三滑块接触;支撑杆,两侧的第二滑块上部均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末端与支撑板底部接触。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推料机构,使抱箍自动移动到开孔部件的正下方,无需人工移动和更换抱箍,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2.通过开孔机构,对抱箍进行打孔,并且开孔机构可同时对抱箍两侧进行开孔,在对同一抱箍开孔时,无需移动抱箍。3.通过支撑机构,支撑弧形推板和抱箍,可防止抱箍开孔时,弧形推板和抱箍发生位置偏移,并且能够对打完孔的抱箍下料时进行导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架、放置箱、箱门和推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架、弧形板和推料机构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去除支撑机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去除放置箱和箱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板、弧形板、支架、第二推杆和部分推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支架,2:放置箱,3:箱门,4:弧形板,5:抱箍,6:推料机构,601:安装板,602:减速电机,603:轴套,604:转轴,605:第一弧形滑轨,606:第一连接杆,607:第二滑轨,608:第一滑块,609:第一推杆,611:弧形推板,7:开孔机构,701:异形板,702:液压缸,703:弧形压板,704:压钉,8:支撑机构,801:支撑板,802:第三L形滑轨,803:第二滑块,804:第三滑块,805:第二连接杆,806:第二推杆,807:压杆,808: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实施例1一种抱箍快速开孔机,如图1-6所示,包括有支架1、放置箱2、箱门3、弧形板4、推料机构6和开孔机构7,支架1顶部中间设有放置箱2,放置箱2左侧后部转动式安装有箱门3,支架1顶部设有弧形板4,弧形板4穿过放置箱2下部,支架1左侧设有推料机构6,放置箱2右壁上部连接开孔机构7。当需要对抱箍5两侧开孔时,先将多个抱箍5叠放在放置箱2内,关上箱门3,然后启动推料机构6内的部件,推料机构6内的转动部件随之逆时针转动,当推料机构6内的转动部件向右上转动时,推料机构6内的转动部件带动推料机构6内的导向部件向右移动,推料机构6内的导向部件带动推料机构6内的推料部件向右移动并带动最下方的抱箍5右移,当抱箍5移动到开孔机构7内开孔部件的正下方时,推料机构6内的转动部件开始向左上方转动,推料机构6内的导向部件带动推料机构6内的推料部件向左移动复位,且此时抱箍5向下运动到与支架1顶部接触。当推料机构6内的转动部件向下转动时,推料机构6内的导向部件停止移动,抱箍5也随之停止移动,人工启动开孔机构7内的部件,开孔机构7内的开孔部件随之对抱箍5进行开孔,抱箍5开完孔后,人工控制开孔机构7内的部件复位。当推料机构6内的转动部件再次向右上方转动时,另一个待开工的抱箍5随之右移到开孔机构7的开孔部件下,并且将打完孔的抱箍向右推动进行下料。如此重复上述步骤,便可将放置箱2内的抱箍5全部开完孔。实施例2具体地,如图1-6所示,推料机构6包括安装板601、减速电机602、轴套603、转轴604、第一弧形滑轨605、第一连接杆606、第二滑轨607、第一滑块608、第一推杆609和弧形推板611,支架1左壁前侧设有安装板601,安装板601顶部左侧安装有减速电机602,减速电机602的输出轴上连接轴套603,轴套603上部后侧设有转轴604,支架1左壁上部后侧安装有第二滑轨607,第二滑轨607内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608,第一滑块608前壁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杆606,两个第一连接杆606之间安装有第一弧形滑轨605,转轴604后端位于第一弧形滑轨605内,弧形板4顶部滑动式设有弧形推板611,第一弧形滑轨605上部右侧与弧形推板6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抱箍快速开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1),其顶部中间安装有放置箱(2),放置箱(2)侧部转动式设有箱门(3);/n弧形板(4),其设置在支架(1)顶部,弧形板(4)穿过放置箱(2)下部;/n推料机构(6),靠近箱门(3)一侧的支架(1)侧部设有推料机构(6);/n开孔机构(7),远离箱门(3)一侧的放置箱(2)侧壁上部安装有开孔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抱箍快速开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其顶部中间安装有放置箱(2),放置箱(2)侧部转动式设有箱门(3);
弧形板(4),其设置在支架(1)顶部,弧形板(4)穿过放置箱(2)下部;
推料机构(6),靠近箱门(3)一侧的支架(1)侧部设有推料机构(6);
开孔机构(7),远离箱门(3)一侧的放置箱(2)侧壁上部安装有开孔机构(7)。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抱箍快速开孔机,其特征在于,推料机构(6)包括:
安装板(601),其安装在靠近箱门(3)一侧的支架(1)底部,远离支架(1)一侧的安装板(601)顶部设有减速电机(602);
轴套(603),其设置在减速电机(602)的输出轴上,靠近弧形板(4)一侧的轴套(603)侧壁上部连接转轴(604);
第二滑轨(607),远离减速电机(602)一侧的支架(1)上部设有第二滑轨(607),第二滑轨(607)内滑动式安装第一滑块(608);
第一连接杆(606),其数量为2,设置在靠近减速电机(602)一侧的第一滑块(608)的侧壁两侧,两侧的第一连接杆(606)之间设有第一弧形滑轨(605),靠近第二滑轨(607)一侧的转轴(604)端部位于第一弧形滑轨(605)内;
弧形推板(611),其滑动式设置在弧形板(4)顶部,靠近第一弧形滑轨(605)一侧的弧形推板(611)侧部与其相靠近的第一弧形滑轨(605)的侧壁上部之间设有第一推杆(609)。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抱箍快速开孔机,其特征在于,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娣
申请(专利权)人:陈秀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