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红霞专利>正文

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7794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性油墨,尤其涉及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控制开关,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油墨重反应机构,改流回收机构和定量分墨机构;固定支架前端左中部与控制开关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内中左部部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顶端右部设置有油墨重反应机构;固定支架内右中部设置有改流回收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达到了防止油墨在自然状态下沉降,导致浓度不均匀,对使用油墨时容易产生水波纹的现象的水性油墨液体进行回收,再次调和,达到可投入生产的需求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性油墨,尤其涉及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
技术介绍
水性油墨由于用水作溶解载体,水性油墨具有显著的环保安全特点:安全、无毒无害、不燃不爆,几乎无挥发性有机气体产生,主要表现在不污染环境、减少残留毒物、减消耗降成本的效果,但是采用水性油墨印刷首先硬件要好,如良好的烘干设备,浅版等,水性油墨使用浅版来印刷,浓度不足时常常水波纹的现象,不能长时间储存,易形成沉淀。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降低油墨浓度的效果,从而达到了防止油墨在自然状态下沉降,导致浓度不均匀,对使用油墨时容易产生水波纹的现象的水性油墨液体进行回收,再次调和,达到可投入生产的需求的水性油墨增稠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水性油墨使用浅版来印刷,浓度不足时常常水波纹的现象,不能长时间储存,易形成沉淀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水性油墨使用浅版来印刷,浓度不足时常常水波纹的现象,不能长时间储存,易形成沉淀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本专利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控制开关,电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油墨重反应机构,改流回收机构和定量分墨机构;固定支架前端左中部与控制开关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内中左部部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顶端右部设置有油墨重反应机构;固定支架内右中部设置有改流回收机构,并且改流回收机构顶端与油墨重反应机构相连接;固定支架顶端左部设置有定量分墨机构,并且定量分墨机构右端底部与油墨重反应机构相连接;电机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插接,并且第一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油墨重反应机构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前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二传动轮进行插接,并且第二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定量分墨机构相连接。进一步的,油墨重反应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固定架,第一光杆,第一直齿轮,第二光杆,第二直齿轮,升降卡爪,转动轴座,搅拌器,重反应舱,第一顶盖,出料导管,导料网栅和压止连杆;第三传动轮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前端顶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后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一固定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顶端中部与第一直齿轮进行插接;第一固定架内右部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左端中部与第二光杆进行焊接;第一直齿轮左端与第二直齿轮进行啮合;第二直齿轮底端设置有升降卡爪;第二直齿轮内表面中部与搅拌器进行套接;升降卡爪底端与转动轴座进行转动连接;搅拌器外表面底部与重反应舱进行转动连接;重反应舱顶端设置有第一顶盖;重反应舱底端中部与出料导管进行插接;出料导管内表面中底部与导料网栅进行转动连接;导料网栅顶端与压止连杆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压止连杆顶端与转动轴座进行铰接,而且压止连杆位于第二光杆前部;第三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改流回收机构相连接;第一光杆前端和后端均与固定支架相连接;重反应舱底端与固定支架相连接;重反应舱前端中顶部与改流回收机构相连接;重反应舱右端中顶部与定量分墨机构相连接;出料导管底端与改流回收机构相连接。进一步的,改流回收机构包括第四传动轮,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三直齿轮,胄形导流板,出料尾管,第一回流管,泵机和第二回流管;第四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三直齿轮进行插接;第三直齿轮左端与胄形导流板进行啮合;胄形导流板前端左顶部和后端左顶部均与出料尾管进行转动连接;出料尾管左端与第一回流管进行螺栓连接;泵机顶端中部与第二回流管进行螺栓连接;第四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出料尾管顶端与出料导管相连接;第一回流管外表面左部与固定支架相连接;第二回流管外表面中部与固定支架相连接;第二回流管右端顶部与重反应舱相连接。进一步的,定量分墨机构包括第五传动轮,第四直齿轮,长齿轮,第五直齿轮,电动推杆,丝杆,转动限位块,添墨导管,纵轴限位框,滑动架,换向调位杆,固定板,倒墨斗,第一拨阀,储墨罐,第二拨阀和第二顶盖;第五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四直齿轮进行插接;第四直齿轮前端设置有长齿轮;第四直齿轮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五直齿轮,并且第五直齿轮位于长齿轮后端右底部;长齿轮右端与丝杆进行插接;第五直齿轮底端通过固定块与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丝杆外表面左部与转动限位块进行转动连接;丝杆后端右部设置有添墨导管;丝杆右端与纵轴限位框进行转动连接;纵轴限位框外表面左部和外表面右部均与滑动架进行滑动连接;滑动架内中部通过圆销与换向调位杆进行传动连接;换向调位杆顶端中部与固定板进行插接;固定板内后部与倒墨斗进行焊接;倒墨斗底端右中部与第一拨阀进行焊接;倒墨斗顶端设置有储墨罐;储墨罐底端右部与第二拨阀进行焊接,并且第二拨阀位于倒墨斗顶部;储墨罐顶端设置有第二顶盖;第五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前端中部通过圆杆与固定支架相连接;转动限位块前端与重反应舱相连接;滑动架底端通过安装块与重反应舱相连接;储墨罐底端与固定支架相连接。进一步的,第二拨阀包括矩形滑框,弹簧,阀板和拨块;矩形滑框内右端与弹簧进行焊接;矩形滑框内前端左部和内后端左部均与阀板进行滑动连接,并且阀板右端与弹簧相连接;阀板前端左部与拨块进行焊接;矩形滑框顶端与储墨罐进行焊接。进一步的,第二直齿轮内部设置有孔槽。进一步的,胄形导流板设置为当胄形导流板左端底部与第一回流管相抵时,胄形导流板阻断出料尾管流通。进一步的,第一拨阀和第二拨阀结构相同,并且拨块左端设置有弧形的缺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水性油墨使用浅版来印刷,浓度不足时常常水波纹的现象,不能长时间储存,易形成沉淀的问题,设计了油墨重反应机构、改流回收机构和定量分墨机构,通过油墨重反应机构联动改流回收机构,使用改流回收机构对浓度不满足要求的,在使用油墨时容易产生水波纹的现象的水性油墨液体进行回收,同时使用定量分墨机构向油墨重反应机构内定量的加入干燥的油墨原料,使用油墨重反应机构进行再次调和,使水性油墨达到可以使用的稠度,然后可以放出投入生产,当油墨浓度过高时,利用水到下渗效果优于溶质的下渗效果,再通过油墨重反应机构的进行缓慢自然下渗,从而达到了防止油墨在自然状态下沉降,导致浓度不均匀,对使用油墨时容易产生水波纹的现象的水性油墨液体进行回收,再次调和,达到可投入生产的需求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油墨重反应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料网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改流回收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定量分墨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倒墨斗和第一拨阀组合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储墨罐和第二拨阀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拨阀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固定支架,2-控制开关,3-电机,4-第一传动轮,5-第二传动轮,6-油墨重反应机构,7-改流回收机构,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控制开关(2),电机(3),第一传动轮(4)和第二传动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墨重反应机构(6),改流回收机构(7)和定量分墨机构(8);固定支架(1)前端左中部与控制开关(2)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1)内中左部部与电机(3)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1)顶端右部设置有油墨重反应机构(6);固定支架(1)内右中部设置有改流回收机构(7),并且改流回收机构(7)顶端与油墨重反应机构(6)相连接;固定支架(1)顶端左部设置有定量分墨机构(8),并且定量分墨机构(8)右端底部与油墨重反应机构(6)相连接;电机(3)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4)进行插接,并且第一传动轮(4)右端通过皮带与油墨重反应机构(6)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前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二传动轮(5)进行插接,并且第二传动轮(5)顶端通过皮带与定量分墨机构(8)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控制开关(2),电机(3),第一传动轮(4)和第二传动轮(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墨重反应机构(6),改流回收机构(7)和定量分墨机构(8);固定支架(1)前端左中部与控制开关(2)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1)内中左部部与电机(3)进行螺栓连接;固定支架(1)顶端右部设置有油墨重反应机构(6);固定支架(1)内右中部设置有改流回收机构(7),并且改流回收机构(7)顶端与油墨重反应机构(6)相连接;固定支架(1)顶端左部设置有定量分墨机构(8),并且定量分墨机构(8)右端底部与油墨重反应机构(6)相连接;电机(3)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4)进行插接,并且第一传动轮(4)右端通过皮带与油墨重反应机构(6)相连接;第一传动轮(4)前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二传动轮(5)进行插接,并且第二传动轮(5)顶端通过皮带与定量分墨机构(8)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油墨重反应机构(6)包括第三传动轮(601),第一锥齿轮(602),第二锥齿轮(603),第一固定架(604),第一光杆(605),第一直齿轮(606),第二光杆(607),第二直齿轮(608),升降卡爪(609),转动轴座(6010),搅拌器(6011),重反应舱(6012),第一顶盖(6013),出料导管(6014),导料网栅(6015)和压止连杆(6016);第三传动轮(601)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602)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602)前端顶部设置有第二锥齿轮(603);第一锥齿轮(602)后端中部通过圆杆与第一固定架(6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锥齿轮(603)顶端中部与第一直齿轮(606)进行插接;第一固定架(604)内右部与第一光杆(605)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架(604)左端中部与第二光杆(607)进行焊接;第一直齿轮(606)左端与第二直齿轮(608)进行啮合;第二直齿轮(608)底端设置有升降卡爪(609);第二直齿轮(608)内表面中部与搅拌器(6011)进行套接;升降卡爪(609)底端与转动轴座(6010)进行转动连接;搅拌器(6011)外表面底部与重反应舱(6012)进行转动连接;重反应舱(6012)顶端设置有第一顶盖(6013);重反应舱(6012)底端中部与出料导管(6014)进行插接;出料导管(6014)内表面中底部与导料网栅(6015)进行转动连接;导料网栅(6015)顶端与压止连杆(601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压止连杆(6016)顶端与转动轴座(6010)进行铰接,而且压止连杆(6016)位于第二光杆(607)前部;第三传动轮(601)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4)相连接;第三传动轮(601)底端通过皮带与改流回收机构(7)相连接;第一光杆(605)前端和后端均与固定支架(1)相连接;重反应舱(6012)底端与固定支架(1)相连接;重反应舱(6012)前端中顶部与改流回收机构(7)相连接;重反应舱(6012)右端中顶部与定量分墨机构(8)相连接;出料导管(6014)底端与改流回收机构(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增稠装置,其特征在于,改流回收机构(7)包括第四传动轮(701),第三锥齿轮(702),第四锥齿轮(703),第三直齿轮(704),胄形导流板(705),出料尾管(706),第一回流管(707),泵机(708)和第二回流管(709);第四传动轮(701)左端中部与第三锥齿轮(702)进行插接;第三锥齿轮(702)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703)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703)后端中部与第三直齿轮(704)进行插接;第三直齿轮(704)左端与胄形导流板(705)进行啮合;胄形导流板(705)前端左顶部和后端左顶部均与出料尾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霞
申请(专利权)人:陈红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