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74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组件组件,与阀体上部配合连接的上阀盖组件,与阀体下部配合连接的下阀盖组件,阀芯组件包括杠杆驱动组件和调压弹簧组件。本方案采用设置在阀体内部的杠杆驱动组件和调压弹簧组件配合,由阀出口产生微弱压力变化来感应患者的需求进行输气和断气;其次调压弹簧组件可调节阀的开启力,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量进行输气;阀上盖组件内设置有弹簧按钮与杠杆驱动组件配合,在患者没有自主呼吸时,可以强制性按下按钮进行输气,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
技术介绍
作为气体储存使用时的减压设备,气体减压阀应用越来越多,使用领域越来越宽。除了常规的压缩气体供气外,也应用于气体控制领域以及特殊应用领域。在医疗吸氧治疗领域,通常用气体减压阀是将气体减压到使用所需的压力,再由流量计设定所需要的流量供患者开放式吸氧。但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如野外或战地急救场合,需要有效利用携带的氧气,延长患者、伤员的吸氧时间,等待救援。与常规方式不同,患者采用闭式呼吸面罩供氧,气体减压后不是由流量计设定给气量,供氧量是由后面的需求阀(DemandValve),根据需求来给气的。对具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当有吸气需求,发出吸气动作时,需求阀感应到吸气动作后,自动开启给气。当患者停止吸气或呼气时,需求阀自动关闭,节约气源。另外对于没有自主呼吸的患者,还可通过手动操作,进行人工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可大大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如上所述,医用需求阀是通过感应患者的吸气动作,即阀出口产生的微弱压力变化来工作的。在实际使用中,为了安全起见,气源压力较低,但患者、伤员呼吸给气气量都较大。常规的减压阀结构不能满足要求。所以,现有的需求阀都设计成先导式减压阀结构,利用先导小阀来控制主阀,达到较大输出流量的要求。参见图1,其所示为现有使用的先导阀结构,由图可知现有的先导阀结构,包括阀上盖10,按钮弹簧11,隔膜12等组件置于阀上盖组件里,节流孔10位于阀体内。使用先导阀结构时主阀的启闭都是由先导开启后形成压力差来控制主阀开启。一方面,压差大小又是由先导阀的通径与节流孔径大小及比例来控制的。受进气压力的限制,为提高先导阀的压力稳定性,先导阀的通径应尽量小。受加工工艺限制,节流孔径不能做的更小。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患者产生的负压力相当微弱,主阀瓣前后的压差不能太大。所以,需求阀主阀只能采用柔软的橡胶膜片密封,以适应较小的阀瓣作用力。但是,受橡胶硬度、使用温度、尺寸精度、阀座装配精度的影响,实际中主阀开度变化较大。需要在装配过程进行调节,控制主阀的密封力大小。主阀密封力过大时,较小的阀瓣操作力开启不了主阀瓣或主阀瓣开启不到位,主阀不能正常工作。主阀密封力过小时,主阀密封不良,可能直接泄漏。由此可见,对于需求阀,先导阀结构方案存在压力微弱,操作力大小难于控制的新问题,装配中调试主阀密封力大小控制难度很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于现有医用需求阀采用先导阀式结构所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种新的有医用需求阀方案。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能够实现阀的开启力可调节,可解决阀操作力过小的问题和调试难度大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组件,与阀体上部分配合连接的上阀盖组件,与阀体下部分配合连接的下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内的两级串联杠杆,设置在阀体内的隔膜,以及设置在阀体内的调压弹簧组件,所述上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上端,所述隔膜密封设置在上阀盖组件与阀体上端之间,并与上阀盖组件接触配合;所述阀芯组件通过调压弹簧组件设置在阀体内,并通过两级串联杠杆与隔膜接触配合,由两级串联杠杆将隔膜感应到的气压力放大,操作阀的启闭;所述下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下端,并与阀芯组件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隔膜为带波状的橡胶柔性膜片,下部中心贴有金属圆盘。进一步地,所述两级串联杠杆包括一级杠杆和二级杠杆,所述二级杠杆尾部动力点与一级杠杆中部配合,为一级杠杆的阻力点。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杠杆的头部带铰轴孔为支点,末端动力点,中间靠支点侧的螺孔为阻力点。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杠杆上设置有调节顶丝,并作为二级杠杆阻力点与阀芯组件中的阀导杆顶部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杠杆的头部带铰轴孔为支点,末端动力点,中间靠支点侧为阻力点。进一步地,所述阀上盖组件主要包括中心帽,活动套,安全弹簧,按钮,螺盖,复位弹簧和阀上盖,所述安全弹簧置于中心帽中心凹形腔内,中心帽置于活动套内,按钮为圆盖形,上部带边部分覆盖设置在活动套上方,下部中心凹形腔与安全弹簧贴合,安全弹簧由按钮以螺纹方式拧入活动套内,复位弹簧置于活动套下环形腔内,再将活动套置于螺盖内,由上部按钮以螺纹方式一同拧入阀上盖中心腔内。进一步地,所述阀下盖组件主要包括阀下盖,呼吸阀瓣,吸气活门和活门螺钉;所述活门螺钉穿入吸气活门,以螺纹方式拧入呼气阀瓣的中心螺孔内,用来固定吸气活门;再将呼气阀瓣置于阀下盖内凹腔中。进一步地,所述阀芯组件主要包括阀杆、阀座密封、阀座以及阀导杆,所述阀座密封镶在阀座下部内腔内;所述阀导杆置于阀座中心圆孔内,阀导杆下部与阀杆上端配合,进行相互挤压,传递杠杆动力,非整圆形阀导杆与阀座中心圆孔配合形成通气道。进一步地,所述调压弹簧组件包括锁紧螺帽,调节活塞,密封圈,弹簧垫和阀杆弹簧组成;所述密封圈,弹簧垫安置在调节活塞中,所述调节活塞由锁紧螺帽固定,其与阀杆弹簧配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直动式医用需求阀,采用杠杆放大微弱的出口压力信号放大,直接操作于阀的开启,并可调节阀的开启力,可解决现有阀操作力过小的问题和调试难度大的问题,实现需求阀的功能。同时本直动式医用需求阀还能够消除进气压力变化对阀芯的作用力,保证有充足输出流量。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先导式需求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直动式医用需求阀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直动式医用需求阀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吸气工作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呼气工作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直动式医用需求阀人工给气工作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停止人工给气工作流程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例中直动式医用需求阀人工给气保护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参见图2和图3,其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剖面示意图和部件分解图。由图可知,本专利技术由阀体400,阀上盖组件100,阀芯组件200和阀下盖组件300,内置在阀体400内的阀芯组件200与阀体400配合上部连接阀上盖组件100,下部连接阀下盖组件300。其中,阀体400构成整个需求阀主体,用于承载阀上盖组件100,阀芯组件200和阀下盖组件300。整体呈圆柱状,阀体400上端口为环形,外带连接螺纹,其内为下凹形腔。下凹形腔底面中心有小凹形腔,下凹形腔和小凹形腔底面设置有螺孔钉。小凹形腔下端为中间小,两端大,中心为廻转腔体,廻转腔体外侧大头带有内螺纹。阀体400侧面为进气口,进气口底部置斜孔与中心廻转腔体中部连通。阀体400下端口亦为环形,外带连接螺纹,其内为凹形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组件,与阀体上部分配合连接的上阀盖组件,与阀体下部分配合连接的下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内的两级串联杠杆,设置在阀体内的隔膜,以及设置在阀体内的调压弹簧组件,所述上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上端,所述隔膜密封设置在上阀盖组件与阀体上端之间,并与上阀盖组件接触配合;所述阀芯组件通过调压弹簧组件设置在阀体内,并通过两级串联杠杆与隔膜接触配合,由两级串联杠杆将隔膜感应到的气压力放大,操作阀的启闭;所述下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下端,并与阀芯组件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组件,与阀体上部分配合连接的上阀盖组件,与阀体下部分配合连接的下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内的两级串联杠杆,设置在阀体内的隔膜,以及设置在阀体内的调压弹簧组件,所述上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上端,所述隔膜密封设置在上阀盖组件与阀体上端之间,并与上阀盖组件接触配合;所述阀芯组件通过调压弹簧组件设置在阀体内,并通过两级串联杠杆与隔膜接触配合,由两级串联杠杆将隔膜感应到的气压力放大,操作阀的启闭;所述下阀盖组件设置在阀体下端,并与阀芯组件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为带波状的橡胶柔性膜片,下部中心贴有金属圆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级串联杠杆包括一级杠杆和二级杠杆,所述二级杠杆尾部动力点与一级杠杆中部配合,为一级杠杆的阻力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杠杆的头部带铰轴孔为支点,末端动力点,中间靠支点侧的螺孔为阻力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杠杆上设置有调节顶丝,并作为二级杠杆阻力点与阀芯组件中的阀导杆顶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动式医用需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杠杆的头部带铰轴孔为支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跃钢缪立峰屈勇
申请(专利权)人: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