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71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其结构包括:固定杆、地钉以及大棚钢架,固定杆底部为中轴螺丝,中轴螺丝连接中轴,底托位于中轴螺丝和中轴之间,中轴顶部连接挡板,底托连接支撑节的底部,支撑节内部设有卡凸和转方,中轴穿过转方,最上方的支撑节连接顶板,顶板通过螺丝连接大棚钢架;地钉外侧为锥形地钉框架,地钉框架内部同样设有中轴螺丝、中轴、卡凸和转方,中轴底部设有轴承,地钉框架顶部连接固定板,固定板边缘设有卡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灵活的安装和拆卸,能够解决大棚受积雪和大风引起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
本技术涉及马铃薯种薯生产
,具体地说是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
技术介绍
马铃薯原产于秘鲁和智利的高山地区,17世纪中叶由荷兰人传入中国,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截至目前,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四种主要农作物。马铃薯块茎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且适应性广,已经逐步成为人类重要的粮食、蔬菜、饲料和工业原料。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易感染多种病毒,产生卷叶、花叶、束顶矮化等复杂症状。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的病毒可以逐代积累,严重时减产幅度可达40%-70%,严重降低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所谓“脱毒”,就是脱去马铃薯自身积累和感染的病毒。方法是切取马铃薯幼芽茎尖进行组织培养,育成脱毒试管苗,进而结出无病毒的块茎。该项技术称作“茎尖脱毒”技术,它已成为防治马铃薯病毒,提高马铃薯产量最好的方法。把茎尖脱毒和无病毒种薯繁育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脱毒快繁供种体系。脱毒试管苗定植后可用于生产原原种;原原种在大棚内扩大繁殖一级种薯,一级种薯可以进一步繁殖得到二级种薯。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一般采用钢筋结构,气温适宜马铃薯生长时常覆盖隔虫网,以减少种薯病虫害;气温较低时常覆盖塑料薄膜以提高大棚内温度。因此大棚全年均在使用,而北方冬季常有大雪和大风天气,积雪在大棚顶部重达数吨甚至数十吨,曾经压坏申请人数百个大棚,给申请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大风天气则会使大棚侧向变形甚至掀起,也会带来损失。为了防止大棚被压坏或者变形,现有的方法是选择更粗的钢筋,但这会增大成本。因此,在现有钢筋的情况下,增加大棚抗压能力和稳定性,同时不影响拖拉机在大棚内作业对马铃薯种薯生产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采用可以收起的固定杆,在没有拖拉机作业时拉下支撑和固定大棚,拖拉机作业时又可以快速向上收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其结构包括:固定杆、地钉以及大棚钢架,固定杆底部为中轴螺丝,中轴螺丝连接中轴,底托位于中轴螺丝和中轴之间,中轴顶部连接挡板,底托连接支撑节的底部,支撑节内部设有卡凸和转方,中轴穿过转方,最上方的支撑节连接顶板,顶板通过螺丝连接大棚钢架;地钉外侧为锥形地钉框架,地钉框架内部同样设有中轴螺丝、中轴、卡凸和转方,中轴底部设有轴承,地钉框架顶部连接固定板,固定板边缘设有卡销。优选的,中轴螺丝上部设有螺杆,中轴底部设有与之配套的螺孔,从而连接中轴螺丝和中轴。优选的,底托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支撑节的底部。优选的,挡板下部设有螺杆,中轴顶部设有与之配套的螺孔,从而连接挡板和中轴。优选的,支撑节设有多个,形如自动雨伞的柄,可以拉伸和收起,每个支撑节末端设有相对的突圈,防止拉伸时脱节。支撑节厚度设置在10-100mm,直径20-500mm,由钢材制成,能够承受压力。下一节的内径恰好是上一节的外径,能够相套吻合。优选的,中轴为方形,恰好穿过转方中央的方形孔,转方对立的两个角通过活动轴连接卡凸,转方转动时实现卡凸的伸出和拉回。支撑节设有多个不同高度成对设置的与卡凸相配套的孔,使卡凸能够在不同的高度伸出卡住支撑节。优选的,顶板为方形钢板,设有多个螺丝孔,通过螺丝和套环连接大棚钢架。优选的,地钉中的中轴螺丝、中轴、卡凸和转方形状和原理同固定杆内相应的结构。优选的,轴承连接地钉框架和中轴,使中轴能够转动。优选的,固定板为一圆形铁板,中央设有圆形空洞,使中轴螺丝露出,圆形空洞大小使固定杆的中轴螺丝能够放入其中,固定板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地钉框架顶部。优选的,固定板边缘设有一周凸起,凸起上设有多个卡销,一周凸起的内径大小恰好使固定杆的底托放入其中,插入卡销,从而连接固定杆和地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固定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固定杆截面图(卡凸收起时)。图3是本技术固定杆截面图(卡凸伸出时)。图4是本技术固定杆收起时效果图。图5是本技术固定杆支撑时效果图。图6是本技术地钉结构示意图。图中结构分别是:中轴螺丝1,底托2,中轴3,挡板4,支撑节5,卡凸6,转方7,顶板8,积雪9,地钉框架10,卡销11,固定板12,轴承13,大棚钢架1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如附图1-6所示,其结构包括:如附图1所示的固定杆、如附图6所示的地钉以及大棚钢架14,固定杆底部为中轴螺丝1,中轴螺丝1连接中轴3,底托2位于中轴螺丝1和中轴3之间,中轴3顶部连接挡板4,底托2连接支撑节5的底部,支撑节5内部设有卡凸6和转方7,中轴3穿过转方7,最上方的支撑节5连接顶板8,顶板8通过螺丝连接大棚钢架14;地钉外侧为锥形地钉框架10,地钉框架10内部同样设有中轴螺丝1、中轴3、卡凸6和转方7,中轴3底部设有轴承13,地钉框架10顶部连接固定板12,固定板12边缘设有卡销11。进一步地,中轴螺丝1上部设有螺杆,中轴3底部设有与之配套的螺孔,从而连接中轴螺丝1和中轴3。进一步地,底托2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支撑节5的底部。进一步地,挡板4下部设有螺杆,中轴3顶部设有与之配套的螺孔,从而连接挡板4和中轴3。进一步地,支撑节5设有多个,形如自动雨伞的柄,可以拉伸和收起,每个支撑节5末端设有相对的突圈,防止拉伸时脱节。支撑节5厚度设置在10-100mm,直径20-500mm,由钢材制成,能够承受压力。下一节的内径恰好是上一节的外径,能够相套吻合。进一步地,中轴3为方形,恰好穿过转方7中央的方形孔,转方7对立的两个角通过活动轴连接卡凸6,如附图2和3所示,转方7转动时实现卡凸6的伸出和拉回。支撑节5设有多个不同高度成对设置的与卡凸6相配套的孔,使卡凸6能够在不同的高度伸出卡住支撑节5。进一步地,顶板8为方形钢板,设有多个螺丝孔,通过螺丝和套环连接大棚钢架14。进一步地,地钉中的中轴螺丝1、中轴3、卡凸6和转方7形状和原理同固定杆内相应的结构。进一步地,轴承13连接地钉框架10和中轴3,使中轴3能够转动。进一步地,固定板12为一圆形铁板,中央设有圆形空洞,使中轴螺丝1露出,圆形空洞大小使固定杆的中轴螺丝1能够放入其中,固定板12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地钉框架10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地钉以及大棚钢架,固定杆底部为中轴螺丝,中轴螺丝连接中轴,底托位于中轴螺丝和中轴之间,中轴顶部连接挡板,底托连接支撑节的底部,支撑节内部设有卡凸和转方,中轴穿过转方,最上方的支撑节连接顶板,顶板通过螺丝连接大棚钢架;地钉外侧为锥形地钉框架,地钉框架内部同样设有中轴螺丝、中轴、卡凸和转方,中轴底部设有轴承,地钉框架顶部连接固定板,固定板边缘设有卡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地钉以及大棚钢架,固定杆底部为中轴螺丝,中轴螺丝连接中轴,底托位于中轴螺丝和中轴之间,中轴顶部连接挡板,底托连接支撑节的底部,支撑节内部设有卡凸和转方,中轴穿过转方,最上方的支撑节连接顶板,顶板通过螺丝连接大棚钢架;地钉外侧为锥形地钉框架,地钉框架内部同样设有中轴螺丝、中轴、卡凸和转方,中轴底部设有轴承,地钉框架顶部连接固定板,固定板边缘设有卡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螺丝上部设有螺杆,中轴底部设有与之配套的螺孔,从而连接中轴螺丝和中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节设有多个,形如自动雨伞的柄,可以拉伸和收起,每个支撑节末端设有相对的突圈,防止拉伸时脱节,支撑节下一节的内径恰好是上一节的外径,能够相套吻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薯生产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为方形,恰好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宏辉李晓梅康小林陈锋左磊灵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田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