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软镜机器人的控制器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软镜机器人的控制器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内窥镜作为一种医疗检测仪器,能够经天然孔道进入体内,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有利于医生做出准确诊断。但是现有的内窥镜多为刚性结构,具有弯曲角度单一、曲率受限、成本高、顺应性差等缺点,容易对人体的软组织造成伤害,极大地影响了手术效率和操作舒适度。软镜机器人因具有良好的柔性,在微创诊疗中得到了广泛关注。CN201220372825.2公开了电子内窥镜,其镜管包括相互连接的插入部、软质弯曲部和先端部,其中软质弯曲部可以通过拉线的方式进行驱动。现有的软镜机器人大多采用拉线驱动,并在控制端采用旋钮绕线操控,存在操纵力大、劳动强度大、误差远端放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软镜机器人的控制器及其应用,其中该控制器利用电压调控的方式实现偏转方向与角度的调控,具有控制方式简单、直观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软镜机器人的控制精度和控制效率;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软镜机器人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包括铜片(5)、外壳(1)、旋转组件、电源和拨片(2),其中:/n预设数量的所述铜片(5)首尾依次连接构成铜环,嵌合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一端,每个所述铜片(5)的内部分别与软镜机器人的一组电流输入端(7)连接;/n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轴(4)和控制把手(3),所述转轴(4)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采用导体材料制成;所述控制把手(3)与所述转轴(4)的一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轴(4)旋转,该控制把手(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n所述电源与所述转轴(4)的两端连接,用于对所述转轴(4)施加电压,使得所述转轴(4)内部产生电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软镜机器人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器包括铜片(5)、外壳(1)、旋转组件、电源和拨片(2),其中:
预设数量的所述铜片(5)首尾依次连接构成铜环,嵌合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一端,每个所述铜片(5)的内部分别与软镜机器人的一组电流输入端(7)连接;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轴(4)和控制把手(3),所述转轴(4)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内部,采用导体材料制成;所述控制把手(3)与所述转轴(4)的一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轴(4)旋转,该控制把手(3)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电源与所述转轴(4)的两端连接,用于对所述转轴(4)施加电压,使得所述转轴(4)内部产生电流;
所述拨片(2)采用导体材料制成,该拨片(2)与所述转轴(4)固定连接,以此利用所述转轴(4)带动所述拨片(2)旋转,并将电流从所述转轴(4)传到所述拨片(2);工作时,利用所述控制把手(3)带动所述转轴(4)和拨片(2)转动,使得与所述拨片(2)接触的铜片(5)产生电流,进而通过其对应的所述电流输入端(7)为所述软镜机器人提供电流,以此调节所述软镜机器人的弯曲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镜机器人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软镜机器人的控制器还包括电压调节组件(6),该电压调节组件(6)采用与所述转轴(4)和电源串联连接的滑动变阻器,以此控制所述转轴(4)上电流的通断和大小,进而控制所述软镜机器人的弯曲程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软镜机器人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片(2)呈扇形并且其外圆半径大于所述铜片(5)的外圆半径。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软镜机器人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片(5)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对应所述软镜机器人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软镜机器人的控制器在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刚,朱嘉淇,祝子位,徐轶,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