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光源散热的立体栽培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58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于光源散热的立体栽培架,包括栽培架、栽培营养液槽、光源和与光源相连的散热片及控温系统,所述光源连接在栽培营养液槽底部,所述散热片位于栽培营养液槽内与栽培营养液槽内的营养液直接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完全摒弃植物照明灯具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的常规思路,创新利用多层水培栽培架中,每层灯具上方具有营养液槽的特点,将栽培营养液槽和光源结合,灯具散热片设置在上方栽培营养液槽内,直接接触营养液,通过营养液的流动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光源散热的立体栽培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立体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利于光源散热的立体栽培架。
技术介绍
多层立体栽培模式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率,人工光为植物补充需要的光照,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多层立体栽培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多层立体栽培及大量光源的使用,使单位占地面积集中了成百上千瓦的电能,大量热量集中在栽培架密集的空间内,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栽培架内植物的生长,对植物的生长造成胁迫,同时会间接影响湿度、气流等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为了解决光源集中热量带来的负面影响,通常需要增加空调负荷、增加空气流动、增加栽培空间及层高、降低光源功率、减少光照时长及种植密度。这些解决方法都会对植物工厂效益、成本及生产效率带来负面影响。光源散热问题一直是多层立体栽培,包括植物工厂产业化发展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解决栽培架内光源的散热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对现代农业的集约化栽培以及植物工厂产业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光源散热方式的立体栽培架,改变传统光源散热方式,通过营养液将光源产生的热量直接带到外面。通过将上一层栽培营养液槽与下一层光源系统合并为一体,使得散热片与上层营养液直接接触,通过营养液的流动将其散热片的热量带走,实现散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完全摒弃灯具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的常规思路,并创新与多层水培栽培架进行了结合。利用每层灯具上方具有营养液槽的特点,将灯具散热结构与营养液相连,通过营养液流动带走光源热量,将热量集中在营养液水箱中进行温度控制。简便易行,成本较空调制冷大大降低,且有效改善空间内温度不均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光源散热方式的立体栽培架,包括栽培架、栽培营养液槽、光源和与光源相接触的散热片,所述栽培营养液槽设置在栽培架上,所述光源连接在栽培营养液槽的底部,所述散热片位于栽培营养液槽内与栽培营养液槽内的营养液直接接触。散热片置于栽培营养液槽的底部内,并穿过栽培营养液槽底部,与栽培营养液槽内的营养液直接接触,通过营养液的流动将其散热片的上热量带走进行散热控温。进一步的,所述栽培营养液槽与光源、散热片组合,并与栽培架相连接,构成立体栽培架。形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种植架。更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与光源固定连接,或拆卸连接,与光源相连的散热片穿过栽培营养液槽底部与栽培营养液槽内营养液直接接触。通过让散热片与营养液直接接触,使得营养液能通过散热片带走光源的热量。更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与光源可拆卸连接,所述散热片沿着栽培营养液槽的高度方向上凸出栽培营养液槽底部设置,散热片底部沿着栽培营养液槽的高度方向上凹陷形成一拱形安装槽,所述光源插设在拱形安装槽内。便于安装拆卸更换光源。更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与光源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嵌设在栽培营养液槽的底部,所述散热片沿着栽培营养液槽的高度方向上凸出栽培营养液槽底部设置,所述散热片的底部为平面设置,所述散热片的底部与光源的顶部相贴合。更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与光源之间设有连接件,或者所述散热片与光源之间直接接触,优选的,所述散热片与光源之间设有连接件。进一步的,位于栽培营养液槽的散热片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该结构的设置能够根据光源的数量进行设置,更加随机应变。更进一步的,位于栽培营养液槽内的散热片的数量为一个,散热片呈片状布置于栽培营养液槽底部,并与栽培营养液槽底面相平,散热片位于靠近栽培营养液槽的出液口处。该散热片可以将热能集中起来,再统一让营养液带走。更进一步的,位于栽培营养液槽内的散热片的数量为多个,散热片呈片状布置于栽培营养液槽底部,并与栽培营养液槽底面相平,多个散热片沿着栽培营养液槽内部水流方向等距布置。更进一步的,位于栽培营养液槽内的散热片,散热片突出于栽培营养液槽底部,散热片呈条状、曲线状、或者Z型,优选地,散热片呈条状,或散热片之间交错设置,形成弓字形引流道,散热片分为两组平行排列设于栽培营养液槽对称的两侧壁上,散热片沿着栽培营养液槽横向或纵向布置,引流道的设置方便其营养液流动,使营养液能够流经栽培营养液槽的所有区域。进一步的,所述栽培架的底部设有营养液水箱,所述营养液水箱连接有水箱控温设备。栽培营养液槽中的营养液回流到营养液水箱中,通过水箱控温设备进行降温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完全摒弃植物照明灯具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的常规思路,创新利用多层水培栽培架中,每层灯具上方具有营养液槽的特点,将栽培营养液槽和光源结合,灯具散热片设置在上方栽培营养液槽内,直接接触营养液,通过营养液的流动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2、本专利技术的灯具热量不再散发到空气中,大大减少空间控温成本。3、本专利技术通过热量散热在营养液里,防止热量散发到空气内导致植物工厂小环境的温湿度不均匀,不同方向、不同高度均存在差异,解决了导致温湿度不均匀的一个主要诱因,大大促进了植物的生长,并从另一个角度降低成本。4、本专利技术设置营养液带走光源热量,并回流到营养液集中收集装置中进行降温,大大简化降温手段和难度,且成本低,效果好,温度稳定。5、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设置的方式安装散热片,使得该栽培营养液槽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场景之中。6、本专利技术中其中一种散热片的位置位于靠近出液口,在营养液接触散热片吸热量后就可以立马从出液口流出不会在栽培营养液槽过多停留,从而不影响栽培营养液槽内的植株。7、本专利技术的散热片之间还可设有引流道,一方面有利于营养液按照需要的方向流动,另一方面增大其散热片与营养液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装置的散热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所述一种新型光源散热方式的立体栽培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1所述栽培营养液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2所述栽培营养液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3所述栽培营养液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1、2、3所述栽培营养液槽与光源连接剖面图;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1、2、3所述光源与栽培营养液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1、2、3所述光源与栽培营养液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1、2、3所述栽培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栽培营养液槽,2、连接件,3、散热片,4、光源,5、引流道,6、栽培架,7、营养液水箱,8.水箱控温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2、图5、图8,本实施例一种新型光源4散热方式的立体栽培架,包括栽培架6、栽培营养液槽1、光源4和与光源4相连的散热片3,所述栽培营养液槽1设置在栽培架6上,所述光源4连接在栽培营养液槽1底部,所述栽培营养液槽1为长方体设置,所述栽培营养液槽1对称的两短侧壁分别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光源4连接在栽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光源散热方式的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架、栽培营养液槽、光源和与光源相连的散热片,所述栽培营养液槽设置在栽培架上,所述光源连接在栽培营养液槽的底部,所述散热片位于栽培营养液槽内与栽培营养液槽内的营养液直接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光源散热方式的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栽培架、栽培营养液槽、光源和与光源相连的散热片,所述栽培营养液槽设置在栽培架上,所述光源连接在栽培营养液槽的底部,所述散热片位于栽培营养液槽内与栽培营养液槽内的营养液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光源散热方式的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营养液槽与光源、散热片组合,并与栽培架相连接,构成立体栽培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光源散热方式的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与光源固定连接,或拆卸连接,与光源相连的散热片穿过栽培营养液槽底部与栽培营养液槽内营养液直接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光源散热方式的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与光源可拆卸连接,所述散热片沿着栽培营养液槽的高度方向上凸出栽培营养液槽底部设置,散热片底部沿着栽培营养液槽的高度方向上凹陷形成一拱形安装槽,所述光源插设在拱形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新型光源散热方式的立体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与光源固定连接,所述散热片嵌设在栽培营养液槽的底部,所述散热片沿着栽培营养液槽的高度方向上凸出栽培营养液槽底部设置,所述散热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中科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