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物量干重确定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结瘤促生效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5809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以生物量干重确定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结瘤促生效应,是通过测定苜蓿品种接种根瘤菌株形成的地上生物量干重,分析生物量增长量效应,鉴别划分结瘤正向促生效应、结瘤无促生效应和结瘤负向促生效应,筛选正向促生效应的紫花苜蓿品种与根瘤菌株共生结瘤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生物量干重鉴别苜蓿与根瘤菌共生结瘤促生效应,提高了鉴定精准性和鉴定效率,结果稳定可靠,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易于应用;此方法在精准鉴定筛选苜蓿品种与根瘤菌株接种组合的同时,利用形成的地上生物量干重的增长量效应明确划分了结瘤正向促生效应、结瘤无促生效应和结瘤负向促生效应,对苜蓿品种与根瘤菌株结瘤正向促生效应的精准筛选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生物量干重确定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结瘤促生效应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以生物量干重确定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结瘤促生效应。
技术介绍
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体系是自然界效率最高的固氮体系,不同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株间存在共生匹配专一性。紫花苜蓿与根瘤菌的共生匹配专一性,即某一根瘤菌株仅能与特定紫花苜蓿基因型或品种高效结瘤固氮,是二者共生效果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当二者专一性强时,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植株能够产生根瘤并高效固氮促生,以高效“共生”的方式为植物生长提供氮素营养,促生效应强;当二者专一性弱时,接种根瘤菌的紫花苜蓿植株不会产生根瘤,或者产生根瘤但只固定少量的氮甚至不固氮,根瘤菌以类似于“寄生”的方式消耗植物养分,促生效应差或者无促生效应。因此,快速、精准的鉴定紫花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体系及其促生效应是提高苜蓿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对于苜蓿-根瘤菌共生组合促进生长效应的鉴定评价缺乏精准、快速简便的方法。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通常采用苜蓿品种接种根瘤菌株后测定占瘤率、結瘤数量、固氮酶活性、固氮量和株高等多个共生表型指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以生物量干重确定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结瘤促生效应,其特征在于,包括:/nS1、挑选健康紫花苜蓿品种种子数粒,经处理后种植培养至发芽,形成紫花苜蓿幼苗;/nS2、制备根瘤菌液:将根瘤菌株经培养处理后调制成根瘤菌液;/nS3、接种根瘤菌株:将制备的根瘤菌液加入紫花苜蓿幼苗根部;/nS4、测定指标:收获紫花苜蓿植株后处理,测定干重,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nS5、促生效应的确定:根据测定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判断促生效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以生物量干重确定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结瘤促生效应,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挑选健康紫花苜蓿品种种子数粒,经处理后种植培养至发芽,形成紫花苜蓿幼苗;
S2、制备根瘤菌液:将根瘤菌株经培养处理后调制成根瘤菌液;
S3、接种根瘤菌株:将制备的根瘤菌液加入紫花苜蓿幼苗根部;
S4、测定指标:收获紫花苜蓿植株后处理,测定干重,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S5、促生效应的确定:根据测定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判断促生效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生物量干重确定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结瘤促生效应,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紫花苜蓿使用紫花苜蓿品种MedicagosativaL.;根瘤菌株使用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生物量干重确定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结瘤促生效应,其特征在于:所述S1还包括:
S101、挑选子粒饱满健康的紫花苜蓿品种种子数粒,在生物安全柜内用碘伏溶液震荡灭菌,并用无菌水冲洗,于清水琼脂中催芽;
S102、将河沙洗净过筛,pH调至中性后烘干灭菌,并冷却;
S103、将紫花苜蓿品种种子均匀植入含处理河沙盆中培养发芽;
S104、套制双层盆结构,双层盆之间浇灌灭菌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生物量干重确定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结瘤促生效应,其特征在于:所述S103中,紫花苜蓿品种种子均匀植入含处理河沙盆中培养发芽的条件为:光照时间16h·d-1,有光照时温度21~25℃,无光照时温度16~20℃,相对湿度45±5%。在第7d浇灌500mLHoagland有氮营养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生物量干重确定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结瘤促生效应,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所述制备根瘤菌液包括将根瘤菌株TY平板活化后转接入TY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至菌液光密度OD600nm值为0.5~1,离心处理,抛去上清液后用等体积的无菌水冲洗菌体,并用涡旋振荡器将其打散,最后用无菌水调制成OD600nm为0.5的根瘤菌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以生物量干重确定苜蓿与根瘤菌专一性共生结瘤促生效应,其特征在于:TY液体培养基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文娟师尚礼刘畅姚博阿芸尹国丽祁娟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