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微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57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微耕机,包括微耕机主体,所述微耕机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圆孔,所述靠近圆孔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圆孔的内侧设置有转动器,所述转动器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转动器的另一侧外表面相对于第一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和第一伸缩杆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功能微耕机,可调节耕刀的高度,耕耘完成后不需要借助其他转运车辆来转运,多功能微耕机可在地面上行驶而不刮坏路面和耕刀,节约了成本和人力,较为便利,可调节每次耕耘的宽度,工作效率更高。

Multifunctional micro ti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微耕机
本技术涉及微耕机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微耕机。
技术介绍
随着农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微耕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微耕机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来源,重量轻且体积小,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等地区,便于使用和存放,是广大农民消费者替代牛耕的最佳选择;现有的微耕机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现有的微耕机的旋耕刀具低于车轮,当微耕机完成工作驶上陆地时,容易刮坏路面和旋耕刀具,需要借助其他转运车辆转运微耕机,耗时耗力,较为不便,其次,现有的微耕机每次耕耘的区域范围有限,无法根据工作需要增加旋耕刀具使得微耕机工作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微耕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多功能微耕机,包括微耕机主体,所述微耕机主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圆孔,所述靠近圆孔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圆孔的内侧设置有转动器,所述转动器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转动器的另一侧外表面相对于第一伸缩杆的一侧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和第一伸缩杆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环,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外表面设置有耕轮。优选的,所述微耕机主体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柴油发动机,所述柴油发动机的一侧设置有转向架,所述转向架与微耕机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转向架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扶手,所述扶手的一侧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与微耕机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微耕机主体的下方活动安装有轮子。优选的,所述卡槽以圆孔为圆心在微耕机主体的外表面呈圆形阵列排布,所述转动器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转动器对称分布在微耕机主体的两侧,所述转动器活动嵌于圆孔的内侧,所述卡块与转动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卡块活动嵌于卡槽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与转动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与连接杆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与第二伸缩杆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孔在第二伸缩杆和第一伸缩杆靠近边端处呈线性阵列。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一端嵌于第二伸缩杆的主杆上的固定孔内侧,所述固定环的另一端嵌于第二伸缩杆的活动伸缩杆上的固定孔的内侧,所述耕轮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耕轮与第二伸缩杆之间过盈配合,所述耕轮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耕刀。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主杆内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齿条板,所述第二伸缩杆的活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齿轮,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主杆和活动伸缩杆通过齿轮和齿条板的啮合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主杆和活动伸缩杆的连接关系及固定关系与第二伸缩杆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多功能微耕机,通过设置有卡槽、卡块和转动器,在使用时,当微耕机完成耕耘工作后,将第一伸缩杆上的固定环拔下,使第一伸缩杆收缩,随后把转动器从圆孔中拔出,将第二伸缩杆绕第一伸缩杆转动,直至第二伸缩杆上的耕轮高度高于轮子,耕轮上的耕刀不会碰到地面,然后将此时状态下的转动器上的卡块塞进相应角度的卡槽中,转动器进入圆孔完成固定,再将第一伸缩杆恢复至原状态插上固定环即可,此时耕刀碰不到地面,不会刮坏地面和耕刀,也不需要借助其他转运车辆来转运微耕机,微耕机可在地面上行驶,节约了成本和人力,较为便利,通过设置有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和固定环,可根据田亩大小,通过内部的齿轮和齿条板调节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长度,在第二伸缩杆上添加耕轮,添加完成后为防止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晃动,在主杆和活动伸缩杆对应的固定孔中插入固定环,此时微耕机每次的耕耘宽度增大,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功能微耕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多功能微耕机的卡块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多功能微耕机的固定环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多功能微耕机的第二伸缩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微耕机主体;2、柴油发动机;3、转向架;4、扶手;5、轮子;6、座椅;7、卡槽;8、圆孔;9、转动器;10、卡块;11、第一伸缩杆;12、连接杆;13、第二伸缩杆;14、固定孔;15、固定环;16、耕轮;17、齿条板;18、连接轴;19、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多功能微耕机,包括微耕机主体1,微耕机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圆孔8,靠近圆孔8的一侧开设有卡槽7,圆孔8的内侧设置有转动器9,转动器9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1,转动器9的另一侧外表面相对于第一伸缩杆11的一侧设置有卡块10,第一伸缩杆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13,第二伸缩杆13和第一伸缩杆11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4,固定孔14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环15,第二伸缩杆13的外表面设置有耕轮16。微耕机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柴油发动机2,柴油发动机2的型号为L100N6,柴油发动机2为微耕机工作提供动力,柴油发动机2的一侧设置有转向架3,转向架3与微耕机主体1之间为活动连接,转向架3用于转向,转向架3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扶手4,便于转向,扶手4的一侧设置有座椅6,座椅6与微耕机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使用者可坐在座椅6上工作,微耕机主体1的下方活动安装有轮子5,轮子5的高度高于耕轮16的高度;卡槽7以圆孔8为圆心在微耕机主体1的外表面呈圆形阵列排布,方便不同角度的卡块10插入,转动器9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转动器9对称分布在微耕机主体1的两侧,转动器9活动嵌于圆孔8的内侧,用来调节第二伸缩杆13的高度,卡块10与转动器9之间为固定连接,卡块10活动嵌于卡槽7的内侧;第一伸缩杆11与转动器9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伸缩杆11长度可更改,第一伸缩杆11与连接杆12之间为固定连接,连接杆12用于连接第一伸缩杆11和第二伸缩杆13,连接杆12与第二伸缩杆13之间为固定连接,固定孔14在第二伸缩杆13和第一伸缩杆11靠近边端处呈线性阵列,方便第二伸缩杆13伸长到一定长度后插入固定环15固定;固定环15的一端嵌于第二伸缩杆13的主杆上的固定孔14内侧,固定环15的另一端嵌于第二伸缩杆13的活动伸缩杆上的固定孔14的内侧,使得第二伸缩杆13稳定不晃动,耕轮16的数量为若干组,耕轮16与第二伸缩杆13之间过盈配合,耕轮1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耕刀,用于耕耘;第二伸缩杆13的主杆内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齿条板17,第二伸缩杆13的活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轴18,连接轴18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齿轮19,第二伸缩杆13的主杆和活动伸缩杆通过齿轮19和齿条板17的啮合活动连接,第一伸缩杆11的主杆和活动伸缩杆的连接关系及固定关系与第二伸缩杆13相同,第一伸缩杆11更改长度后也通过固定孔14和固定环15完成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多功能微耕机,在使用时,当微耕机完成耕耘工作后,使用者将第一伸缩杆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微耕机,包括微耕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耕机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圆孔(8),靠近所述圆孔(8)的一侧开设有卡槽(7),所述圆孔(8)的内侧设置有转动器(9),所述转动器(9)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1),所述转动器(9)的另一侧外表面相对于第一伸缩杆(11)的一侧设置有卡块(10),所述第一伸缩杆(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13),所述第二伸缩杆(13)和第一伸缩杆(11)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4),所述固定孔(14)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环(15),所述第二伸缩杆(13)的外表面设置有耕轮(16)。/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微耕机,包括微耕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耕机主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圆孔(8),靠近所述圆孔(8)的一侧开设有卡槽(7),所述圆孔(8)的内侧设置有转动器(9),所述转动器(9)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伸缩杆(11),所述转动器(9)的另一侧外表面相对于第一伸缩杆(11)的一侧设置有卡块(10),所述第一伸缩杆(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伸缩杆(13),所述第二伸缩杆(13)和第一伸缩杆(11)的上端外表面开设有固定孔(14),所述固定孔(14)的内侧设置有固定环(15),所述第二伸缩杆(13)的外表面设置有耕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耕机主体(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设置有柴油发动机(2),所述柴油发动机(2)的一侧设置有转向架(3),所述转向架(3)与微耕机主体(1)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转向架(3)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扶手(4),所述扶手(4)的一侧设置有座椅(6),所述座椅(6)与微耕机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微耕机主体(1)的下方活动安装有轮子(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微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7)以圆孔(8)为圆心在微耕机主体(1)的外表面呈圆形阵列排布,所述转动器(9)的数量为两组,所述两组转动器(9)对称分布在微耕机主体(1)的两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致诚会计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