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733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储能装置,包括柜体,柜体前端铰接柜门,柜体两侧和后侧均开有散热槽,散热槽内侧固定安装有防尘网,柜体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柜体内腔从上往下安装多块放置板,放置板上安装退役动力电池组、第一DC‑DC稳压单元、第二DC‑DC稳压单元、DC/AC逆变单元和控制器,控制器内设有控制芯片、报警单元、充/放电单元,光伏板通过第一DC‑DC稳压单元连接至DC/AC逆变单元,退役动力电池组通过第二DC‑DC稳压单元连接至DC/AC逆变单元,控制芯片连接第一DC‑DC稳压单元、第二DC‑DC稳压单元、DC/AC逆变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原理简单,能够充分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的余量,能够通过光伏板对退役动力电池组充电,再进行储能,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储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储能装置
,具体为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产业化,在未来几年内将有大批量的车用电芯被淘汰。动力电芯虽然不能继续用于电动汽车,但是还可以用于其它对电芯要求较低的场合,如储能系统等。我们通过梯级利用的方法来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降低动力电芯全寿命周期成本,对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储能装置结构原理复杂,储能效率低,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储能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储能装置,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前端铰接柜门,所述柜体两侧和后侧均开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内侧固定安装有防尘网,所述柜体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所述柜体内腔从上往下安装多块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安装退役动力电池组、第一DC-DC稳压单元、第二DC-DC稳压单元、DC/AC逆变单元和控制器,控制器内设有控制芯片、充放电单元和报警单元,光伏板通过第一DC-DC稳压单元连接至DC/AC逆变单元,退役动力电池组通过第二DC-DC稳压单元连接至DC/AC逆变单元,控制芯片连接第一DC-DC稳压单元、第二DC-DC稳压单元、DC/AC逆变单元,控制芯片连接报警单元,控制芯片通过充放电单元连接退役动力电池组。优选的,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充电芯片,所述充电芯片型号采用ME4059;所述充电芯片EN端连接电阻1a一端,VIN端分别连接电阻1a另一端、电容1b一端、电容2b一端,所述电容1b和电容2b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充电芯片CHRG端悬空,TEMP端通过电阻2a接地,SW端连接电感一端,所述电感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3a一端和充电芯片SEN端,所述充电芯片BAT端分别连接电阻3a另一端,所述充电芯片GND端接地。优选的,所述柜体底部安装有散热仓,所述散热仓内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柜体底部均布有若干个散热孔。优选的,所述柜体采用长方体结构,所述柜体高度为150cm-180cm,宽度为50cm-60cm,厚度为35cm-50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工作原理简单,能够充分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的余量,能够通过光伏板对退役动力电池组充电,再进行储能,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采用的充放电单元可以实现较大数值的充电电流,能够有效降低充电时长,提高充电效率,进而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储能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充放电单元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储能装置,包括柜体1,柜体1采用长方体结构,所述柜体1高度为150cm-180cm,宽度为50cm-60cm,厚度为35cm-50cm。所述柜体1前端铰接柜门2,所述柜体1两侧和后侧均开有散热槽4,所述散热槽4内侧固定安装有防尘网5,所述柜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6,所述柜体1内腔从上往下安装多块放置板7,所述放置板7上安装退役动力电池组8、第一DC-DC稳压单元17、第二DC-DC稳压单元18、DC/AC逆变单元19和控制器10,控制器10内设有控制芯片11、充放电单元12和报警单元13,光伏板6通过第一DC-DC稳压单元17连接至DC/AC逆变单元19,退役动力电池组8通过第二DC-DC稳压单元18连接至DC/AC逆变单元19,控制芯片11连接第一DC-DC稳压单元17、第二DC-DC稳压单元18、DC/AC逆变单元19,控制芯片11连接报警单元12,控制芯片11通过充放电单元12连接退役动力电池组8。本技术中,充放电单元12包括充电芯片14,所述充电芯片14型号采用ME4059;所述充电芯片14EN端连接电阻A1a一端,VIN端分别连接电阻A1a另一端、电容A1b一端、电容B2b一端,所述电容A1b和电容B2b另一端均接地,所述充电芯片14CHRG端悬空,TEMP端通过电阻B2a接地,SW端连接电感15一端,所述电感1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C3a一端和充电芯片14SEN端,所述充电芯片14BAT端分别连接电阻C3a另一端,所述充电芯片14GND端接地。本技术采用的充放电单元可以实现较大数值的充电电流,能够有效降低充电时长,提高充电效率,进而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储能效率。此外,本技术中,柜体1底部安装有散热仓16,所述散热仓16内安装有散热风扇,所述柜体1底部均布有若干个散热孔。采用此结构,能够提高柜体整体散热性能。工作原理:光伏板吸收外部太阳能,通过逆变器将太阳能逆变转换后,通过控制芯片将太阳能储存至退役动力电池中,进而再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综上所述,本技术工作原理简单,能够充分利用退役动力电池的余量,能够通过光伏板对退役动力电池组充电,再进行储能,延长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储能装置,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前端铰接柜门(2),所述柜体(1)两侧和后侧均开有散热槽(4),所述散热槽(4)内侧固定安装有防尘网(5),所述柜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6),所述柜体(1)内腔从上往下安装多块放置板(7),所述放置板(7)上安装退役动力电池组(8)、第一DC-DC稳压单元(17)、第二DC-DC稳压单元(18)、DC/AC逆变单元(19)和控制器(10),控制器(10)内设有控制芯片(11)、充放电单元(12)和报警单元(13),所述光伏板(6)通过第一DC-DC稳压单元(17)连接至DC/AC逆变单元(19),退役动力电池组(8)通过第二DC-DC稳压单元(18)连接至DC/AC逆变单元(19),控制芯片(11)连接第一DC-DC稳压单元(17)、第二DC-DC稳压单元(18)、DC/AC逆变单元(19),控制芯片(11)连接报警单元(13),控制芯片(11)通过充放电单元(12)连接退役动力电池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储能装置,包括柜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前端铰接柜门(2),所述柜体(1)两侧和后侧均开有散热槽(4),所述散热槽(4)内侧固定安装有防尘网(5),所述柜体(1)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板(6),所述柜体(1)内腔从上往下安装多块放置板(7),所述放置板(7)上安装退役动力电池组(8)、第一DC-DC稳压单元(17)、第二DC-DC稳压单元(18)、DC/AC逆变单元(19)和控制器(10),控制器(10)内设有控制芯片(11)、充放电单元(12)和报警单元(13),所述光伏板(6)通过第一DC-DC稳压单元(17)连接至DC/AC逆变单元(19),退役动力电池组(8)通过第二DC-DC稳压单元(18)连接至DC/AC逆变单元(19),控制芯片(11)连接第一DC-DC稳压单元(17)、第二DC-DC稳压单元(18)、DC/AC逆变单元(19),控制芯片(11)连接报警单元(13),控制芯片(11)通过充放电单元(12)连接退役动力电池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储能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彪熊伟李红刘紫鹏葛明成寇元涛李兵卢强熊方来陈昊嘉晏玉玲陈先宇唐静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