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杆以及耦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27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飞杆以及耦合结构,用于在滤波器腔体之间建立传输电磁信号。该飞杆包括:连接臂、两个第一耦合片、两个第二耦合片和两个第三耦合片;两个所述第一耦合片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耦合片分别与一个谐振器的翻盘侧面耦合;每个所述第一耦合片的末端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二耦合片,每个所述第二耦合片分别与一个所述谐振器的翻盘顶面耦合;每个所述第二耦合片的末端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三耦合片,每个所述第三耦合片与一个所述谐振器的谐振管耦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杆以及耦合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磁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杆及耦合结构。
技术介绍
腔体滤波器是通信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典型的频率选择装置,腔体滤波器能够有效的抑制无用信号,起着选择信号、衰减噪声、滤除干扰等作用。腔体滤波器中存在多个腔体,腔体中设置有谐振器,且谐振器包括谐振管和安装在谐振管顶端的翻盘。为了在腔体滤波器的不同腔体之间建立通信通道,需要在谐振器之间安装飞杆,让飞杆在两个谐振器间建立电磁耦合,使得在不同的腔体间能够通过飞杆传输信号。其中飞杆与谐振器的耦合强度直接影响信号传输的耦合带宽,耦合带宽越大,信号质量越好。传统的滤波器飞杆两端与谐振器的谐振管和翻盘侧面耦合,提供的耦合带宽不足,影响了通过滤波器的信号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臂、两个第一耦合片、两个第二耦合片和两个第三耦合片;两个所述第一耦合片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耦合片分别与一个谐振器的翻盘侧面耦合;每个所述第一耦合片的末端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二耦合片,每个所述第二耦合片分别与一个所述谐振器的翻盘顶面耦合;每个所述第二耦合片的末端各自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耦合片,每个所述第三耦合片与一个所述谐振器的谐振管耦合。优选的,所述第三耦合片的长度匹配所述谐振器的谐振管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三耦合片与所述谐振管的发送耦合的长度达到最大。优选的,所述第三耦合片的长度匹配所述谐振器的谐振管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三耦合片与所述谐振管的发送耦合的长度达到最大。优选的,所述第三耦合片的长度匹配所述谐振器的谐振管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三耦合片与所述谐振管发生耦合的长度达到最大。优选的,所述飞杆的厚度为1至2毫米。优选的,所述飞杆通过飞杆卡座固定在两个谐振器中间。优选的,所述飞杆是一体成型的。优选的,所述飞杆的材料为金属材料。优选的,所述飞杆与所述谐振器的最小间距不小于1毫米。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耦合结构,包括飞杆和两个谐振器;每个所述谐振器一个谐振管和安装所述谐振管顶端的翻盘,所述翻盘具有圆形的顶面和圆环状的侧面;所述飞杆包括:连接臂、两个第一耦合片、两个第二耦合片和两个第三耦合片;两个所述第一耦合片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两端,其中每个所述第一耦合片与一个所述翻盘的圆环状的侧面耦合;每个所述第一耦合片的末端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二耦合片,其中每个所述第二耦合片与所述翻盘的圆形顶面耦合;每个所述第二耦合片的末端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三耦合片,每个所述第三耦合片分别与一个所述谐振管耦合所述飞杆用于在所述两个谐振器之间传递电磁信号。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本申请提供的飞杆不仅与谐振器的谐振管和翻盘侧面耦合,还可以与翻盘顶部耦合,与谐振器的耦合强度大,可以为滤波器腔体之间的信号传输提供更大的带宽,有利于提高通过滤波器的信号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飞杆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飞杆及耦合结构的一个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通信行业中,腔体滤波器是一种常用的选频设备。随着5G通信标准的推广,通信行业对腔体滤波器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飞杆是腔体滤波器中常见的一种组件,常用于安装在腔体滤波器的谐振器之间,在不同的腔体之间建立电磁信号的传输通道。飞杆与谐振器的耦合强度会显著影响滤波器的性能,飞杆与谐振器耦合强度越大,飞杆所提供的耦合带宽就越大,飞杆传输信号的速率和质量也更高。目前的飞杆结构长采用哑铃状的结构,具体可参阅图1。飞杆10两端的盘片102分别伸入到谐振器20的翻盘202中,贴近谐振管201而不与谐振器20接触,每个盘片102主要与谐振器20的谐振管201进行耦合。这种飞杆10与谐振器20的翻盘202侧面耦合量较少,与谐振器20的翻盘202顶面几乎不发生耦合。尤其是在谐振器20的翻盘202深度较大的情况下,飞杆10仅与谐振器20的谐振管201进行耦合,提供的耦合带宽较小。在腔深小于19mm,谐振器20的翻盘202深度大的情况下,对于700MHz以下的信号,飞杆10提供的耦合带宽甚至不足15M。为了使飞杆提供更大的耦合带宽,需要增大飞杆与谐振器的耦合量。请参阅图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飞杆30和使用该飞杆30的耦合结构,主要应用在腔体滤波器的谐振器的耦合连接中,可以提供比传统哑铃状飞杆10更大的耦合强度和耦合带宽,在腔深小于19mm,谐振器20的翻盘深度大的情况下,飞杆30可以为700MHz以下的信号提供55M的耦合带宽,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请参阅图2,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飞杆30包括、两个第一耦合片301、两个第二耦合片302和两个第三耦合片303和连接臂304。其中,连接臂304是一根水平的片状金属,在连接臂304的两端各垂直向上延伸出一个第一耦合片301,第一耦合片301用来与谐振器20的翻盘202的侧面耦合。在第一耦合片301的末端,继续向两侧延伸出两个水平的第二耦合片302,用于和翻盘202的顶面耦合。在两个水平的第二耦合片302末端继续向下延伸出两个垂直的第三耦合片303,用来与谐振器的谐振管201耦合。该飞杆整体上以连接臂304的中线镜面对称,其中,第一耦合片301、第二耦合片302、第三耦合片303、连接臂304的宽度都基本相同,并且由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制成,厚度为1至2毫米。下面对安装有该飞杆的整体的耦合结构进行说明,请参阅图2,当本申请提供的飞杆30与两个谐振器20装配在一起时,组成一种耦合结构。该耦合结构包括图2所示的飞杆30,以及两个谐振器20。每个谐振器20包括一个圆柱形的谐振管201和一个安装在谐振管201顶端的圆环状的翻盘202,翻盘202的下部不设底面,以供飞杆30伸入翻盘202内。飞杆30的大致设置在两个谐振器20的中间位置,连接臂40的长度小于两谐振管201的距离,并略大于两个翻盘202的最小距离,使得第一耦合片301靠近翻盘202的内壁,但是又不至于接触或导通。第一耦合片301的长度和翻盘202的高度相当,以便充分与翻盘202耦合。第二耦合片302的长度略小于翻盘202的半径,并贴近翻盘202的顶壁,在不与翻盘202接触的情况下,尽量增大了与翻盘202的耦合强度。类似地,第三耦合片303的高度略小于谐振管201的高度,以便在不与谐振器20接触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与谐振管201的耦合强度。需要说明的是,任何时候飞杆30都不应和与谐振器20距离过近,以免因为震动、潮湿等缘故导致飞杆30与谐振器20导通,一个较为合理的最小距离是1毫米,可以在保证飞杆30与谐振器20具有较大耦合强度的同时,又基本不会意外导通。当飞杆30装配到两个谐振器20之间后,可以通过飞杆30与谐振器20的较强电磁耦合,在两谐振器20之间传输电磁信号,且提供比图1所示的哑铃状飞杆更大的带宽。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臂、两个第一耦合片、两个第二耦合片和两个第三耦合片;/n两个所述第一耦合片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耦合片分别与一个谐振器的翻盘侧面耦合;/n每个所述第一耦合片的末端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二耦合片,每个所述第二耦合片分别与一个所述谐振器的翻盘顶面耦合;/n每个所述第二耦合片的末端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三耦合片,每个所述第三耦合片与一个所述谐振器的谐振管耦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臂、两个第一耦合片、两个第二耦合片和两个第三耦合片;
两个所述第一耦合片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臂的两端,每个所述第一耦合片分别与一个谐振器的翻盘侧面耦合;
每个所述第一耦合片的末端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二耦合片,每个所述第二耦合片分别与一个所述谐振器的翻盘顶面耦合;
每个所述第二耦合片的末端各自设置有一个第三耦合片,每个所述第三耦合片与一个所述谐振器的谐振管耦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耦合片的长度匹配所述谐振器的谐振管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三耦合片与所述谐振管的发送耦合的长度达到最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耦合片的长度匹配所述谐振器的谐振管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三耦合片与所述谐振管的发送耦合的长度达到最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耦合片的长度匹配所述谐振器的谐振管的长度,以使得所述第三耦合片与所述谐振管发生耦合的长度达到最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杆的厚度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军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