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使用性能碳性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25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使用性能碳性电池,其包括锌壳以及碳棒,所述锌壳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为开口,所述锌壳的开口处设有金属帽,且所述金属帽抵接碳棒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帽的背离碳棒的一端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沿锌壳的径向贯穿凸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金属帽抵接碳棒,其作为正极,锌壳作为负极,无电池盒时,取一根导线,其端部穿过插孔并以电工接线方法弯折导线,使得导线贴合凸块(插孔的内壁),以连通电池正极,取另一根导线,将其紧密的绕卷于锌壳的外周,以连通电池负极,实现将电池作为临时电源使用,增大电池的使用范围,有利于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使用性能碳性电池
本技术涉及碳性电池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使用性能碳性电池。
技术介绍
碳性电池全称:中性锌-二氧化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常见型号:5号(AA或R6)、7号(AAA或R03)、1号(R20)。现有公告号为CN207637901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干电池,包括锌筒,锌筒内设置有糊状电解质层,糊状电解质层内设置有去极化混合物,锌筒的一端封闭并连接负极导电片,锌筒内还设有碳棒,碳棒插入去极化混合物内,碳棒的一端伸出去极化混合物并连接正极导电片,其中,负极导电片贴合锌筒的端面,正极导电片突出锌筒的端面。现有公告号为CN206976420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干电池盒,包括电池盒本体,电池盒本体的内部设有电池放置槽,电池放置槽的两个端壁上分别设有电池负极接头以及电池正极接头,其中,电池负极接头为金属抵紧弹簧,电池正极接头为金属弹片。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干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必须配合电池盒使用,在没有电池盒的情况下,干电池的正负电极接线困难,导致其在作为临时电源使用时,接线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高使用性能碳性电池,其中,作为正极的金属帽上设有插孔,作为负极的导电片上设有通孔,无电池盒时,取两根导线的端部分别穿过插孔、通孔并以电工接线方法弯折导线,以使得两根导线分别连通电池正负极,实现将电池作为临时电源使用,增大电池的使用范围,提高电池的易用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使用性能碳性电池,包括锌壳以及碳棒,所述锌壳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为开口,所述锌壳的开口处设有金属帽,且所述金属帽抵接碳棒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帽的背离碳棒的一端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孔沿锌壳的径向贯穿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锌壳内且位于碳棒的周侧填充去极化混合物,并利用糊状电解质层分隔锌壳与去极化混合物,金属帽抵接碳棒,其作为正极,锌壳作为负极,无电池盒时,取一根导线,其端部穿过插孔并以电工接线方法弯折导线,使得导线贴合凸块(插孔的内壁),以连通电池正极,取另一根导线,将其紧密的绕卷于锌壳的外周,以连通电池负极,实现将电池作为临时电源使用,提高电池的使用性能(易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锌壳封闭的端部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贴合锌壳,所述导电片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沿锌壳的轴向贯穿导电片,所述锌壳的外周设有避让空间,所述避让空间沿锌壳的径向贯穿锌壳,且所述避让空间连通至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电池盒并需要连接电池负极时,取一根导线,其端部依次穿过通孔、避让空间,随后以电工接线方法弯折导线,使得导线贴合导电片,以连通电池负极,避免连通负极的导线沿锌壳轴向从锌壳上滑脱,使得电池作为临时电源使用时,其供电稳定。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通孔设于导电片的边缘处,所述导电片远离通孔的一端固连锌壳,所述导电片具有弹性,并贴合所述锌壳,所述导电片设有通孔的一端向远离锌壳的方向弯曲时,所述导电片与锌壳间存在空隙,该空隙为所述避让空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电池盒并需要连接电池负极时,手动弯曲导电片,使得导电片上的通孔远离锌壳,随后取一根导线,其端部穿过通孔、避让空间,松开导电片,导电片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使得导电片带动避让空间内的导线抵紧锌壳,导线的两侧分别贴合锌壳、导电片,实现快速连通电池负极,同时,若需要提高连接可靠性,可辅助以电工接线方法弯折导线;该方案避免在锌壳的外周设置凹槽以提供避让空间,保证锌壳的内部容量。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块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插孔背离碳棒的一侧,且所述安装孔沿锌壳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凸块,所述安装孔连通插孔,所述安装孔内向远离碳棒的方向依次设有抵紧弹簧、嵌块,所述嵌块滑动嵌设于安装孔内,所述嵌块上设有沿插孔轴向延伸的贯穿孔,所述抵紧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时,所述嵌块的一端伸出安装孔,且此时,所述贯穿孔与插孔不连通,所述嵌块的端部与凸块的端部平齐时,所述贯穿孔与插孔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电池盒并需要连接电池正极时,直接用手按压嵌块,使得嵌块克服抵紧弹簧的弹性力向靠近碳棒的方向移动,并使得嵌块的端部与凸块的端部平齐,贯穿孔与插孔,此时,贯穿孔连通插孔,取导线穿过插孔、贯穿孔,随后松开嵌块,抵接弹簧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推动嵌块向远离碳棒的方向移动,贯穿孔的侧壁配合插孔的侧壁抵紧导线,实现快速连通电池正极,同时,若需要提高连接可靠性,可辅助以电工接线方法弯折导线。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孔为方孔,所述嵌块滑动嵌设于安装孔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嵌块在安装孔内转动,嵌块沿安装孔滑动过程中,贯穿孔始终平行插孔,使得嵌块的端部与凸块的端部平齐时,保证贯穿孔与插孔处于连通状态。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凸块上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位于插孔朝向碳棒的一侧,所述弹簧槽连通插孔,并正对所述安装孔,所述抵紧弹簧嵌设于弹簧槽内,所述贯穿孔的直径等于插孔的直径,且嵌块的端部与凸块的端部平齐时,所述贯穿孔与插孔同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槽为抵紧弹簧提高安装空间,避免抵紧弹簧伸入插孔内,无电池盒并需要连接电池正极时,通过手部按压嵌块,使得嵌块克服抵紧弹簧的弹性力向靠近碳棒的方向移动,并使得嵌块的端部与凸块的端部平齐,此时,贯穿孔与插孔同轴,且因贯穿孔的直径等于插孔的直径,便于导线顺利穿过插孔、贯穿孔。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嵌块包括嵌设段以及插接段,所述嵌设段的外周滑动贴合安装孔的内壁,所述插接段用于插接弹簧槽内,所述插孔侧壁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连通弹簧槽,并正对所述安装孔,所述定位槽用于抵接嵌设段的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电池盒并需要连接电池正极时,通常直接用手按压嵌块,手部皮肤柔性,可能使得部分皮肤嵌入至安装孔内,进而导致贯穿孔与插孔的不同轴(错位),嵌设段朝向插接的端部用于抵接定位槽的内壁,以实现定位,手部按压嵌块时,保证贯穿孔与插孔轴线重合,且因贯穿孔的直径等于插孔的直径,便于导线顺利穿过插孔、贯穿孔。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作为正极的金属帽上设有插孔,作为负极的导电片上设有通孔,无电池盒时,取两根导线的端部分别穿过插孔、通孔并以电工接线方法弯折导线,以使得两根导线分别连通电池正负极,实现将电池作为临时电源使用;嵌块滑动嵌设至金属帽中,且嵌块上设有与插孔连通的贯穿孔,导线穿过插孔、贯穿孔后,滑动嵌块使得贯穿孔的侧壁配合插孔的侧壁抵紧导线,实现快速连通电池正极;导电片具有弹性,使其设有通孔一端可弯曲远离锌壳,导线穿过通孔后,导电片使得导线抵接锌壳,实现快速连通电池负极。附图说明图1是电池的整体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使用性能碳性电池,包括锌壳(1)以及碳棒(2),所述锌壳(1)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为开口,所述锌壳(1)的开口处设有金属帽(3),且所述金属帽(3)抵接碳棒(2)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帽(3)的背离碳棒(2)的一端设有凸块(7),所述凸块(7)上设有插孔(71),所述插孔(71)沿锌壳(1)的径向贯穿凸块(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使用性能碳性电池,包括锌壳(1)以及碳棒(2),所述锌壳(1)的一端封闭,其另一端为开口,所述锌壳(1)的开口处设有金属帽(3),且所述金属帽(3)抵接碳棒(2)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帽(3)的背离碳棒(2)的一端设有凸块(7),所述凸块(7)上设有插孔(71),所述插孔(71)沿锌壳(1)的径向贯穿凸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使用性能碳性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锌壳(1)封闭的端部设有导电片(4),所述导电片(4)贴合锌壳(1),所述导电片(4)上设有通孔(41),所述通孔(41)沿锌壳(1)的轴向贯穿导电片(4),所述锌壳(1)的外周设有避让空间(42),所述避让空间(42)沿锌壳(1)的径向贯穿锌壳(1),且所述避让空间(42)连通至通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使用性能碳性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1)设于导电片(4)的边缘处,所述导电片(4)远离通孔(41)的一端固连锌壳(1),所述导电片(4)具有弹性,并贴合所述锌壳(1),所述导电片(4)设有通孔(41)的一端向远离锌壳(1)的方向弯曲时,所述导电片(4)与锌壳(1)间存在空隙,该空隙为所述避让空间(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使用性能碳性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7)上设有安装孔(72),所述安装孔(72)位于插孔(71)背离碳棒(2)的一侧,且所述安装孔(72)沿锌壳(1)的轴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凸块(7),所述安装孔(72)连通插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静鹏谢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江南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