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7184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包括外护套和若干根线缆,所述的外护套为弹性螺旋状结构,所述的线缆包裹于外护套内,所述的外护套的螺旋内层表面设置有荧光层;该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其回弹性好,能自行收缩,无需人工整理,避免遭受碾压踩踏,提高了使用寿命高,同时能自行发光,避免绊倒行人,提高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
技术介绍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新能源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需要使用到充电缆,充电电缆主要用于连接充电枪与充电桩,为新能源电动汽车传输电能。使用时,充电枪放置在充电桩上的枪托上,而充电枪连接电缆往往是散落在地上,充电操作时,充电枪连接电缆拖拽到电动车的充电插座处,将充电枪与充电插座连接进行充电;但长期使用,电缆受拖磨打扭。目前存在的问题有:1.散落的充电桩电缆占地面积大,容易受车辆碾压和人员踩踏;2.光线不充足时,行人容易被散乱的电缆绊倒;3.长时间电缆对地的摩擦和弯扭,容易加速外皮破损,减少电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其回弹性好,能自行收缩,无需人工整理,避免遭受碾压踩踏,提高了使用寿命高,同时能自行发光,避免绊倒行人,提高安全性。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包括外护套和若干根线缆,所述的外护套为弹性螺旋状结构,所述的线缆包裹于外护套内,所述的外护套的螺旋内层表面设置有荧光层。优选地,所述的外护套为经过热塑定型的管套。优选地,所述的线缆的类型包括有电源线、信号控制线。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所述的结构后,外护套的回弹力好,电缆在充电操作完成后,可在其自身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自行回缩,无需人工整理,减少占地面积,避免了车辆碾压或人员踩踏等其他机械损伤,提高使用寿命;同时外护套的内层具有荧光层,在光线不足情况下能自行发光,防止行人被地上电缆绊倒,提高安全性,而荧光层设置在内层即能起到提醒作用,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对荧光层的磨损,保证发光效果良好,延迟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护套,2—线缆,3—荧光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不做任何形式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包括外护套(1)和若干根线缆(2),所述的线缆(2)的类型包括有电源线、信号控制线;所述的外护套(1)为经过热塑定型的弹性螺旋状管套,所述的线缆(2)包裹于外护套(1)内,所述的外护套(1)的螺旋内层表面设置有荧光层(3)。若干根所述的线缆(2)绞合形成缆芯,在缆芯外层挤出弹性外护套(1),将一定长度的电缆按照所需要的成圈大小收卷在耐热管上面,放置在烘箱中加热一定时间后取出冷却定型,再于外护套(1)的螺旋内层喷涂、张贴或注塑荧光物质,形成荧光层(3),最终形成了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套(1)和若干根线缆(2),所述的外护套(1)为弹性螺旋状结构,所述的线缆(2)包裹于外护套(1)内,所述的外护套(1)的螺旋内层表面设置有荧光层(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夜视新能源汽车充电用弹簧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套(1)和若干根线缆(2),所述的外护套(1)为弹性螺旋状结构,所述的线缆(2)包裹于外护套(1)内,所述的外护套(1)的螺旋内层表面设置有荧光层(3)。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美清刘庆邱川展邓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电缆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