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6884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涉及环境采样领域。针对现有技术中样品采集不归一以及对应性较弱的问题提出本方案。包括上下布置的采气管和采液管,采气管下端通过密封气腔连接采液管;采气管设有可旋转的两层气密板,并通过牵引绳控制;以及设有用于封闭采气管上端的旋盖,和用于封闭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的橡胶塞。优点在于,可以在一次下投作业中完成气体采用和液体采用的工作,有效降低采样的人力成本。而且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同一次采样的气体样本和液体样本无需通过标签进行对应性识别,尤其适合郊区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境采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
技术介绍
下水道主要采集水体污染情况以及沼气的各种参数含量。目前采集装置都是针对气体或液体分开采集,无法在一次下投作业就同时获取气体样本和液体样本。来回的采集会增加了工作强度,而且分开放置的气体样本和液体样本必须通过粘贴标签才能在回到实验室的时候能识别出对应采集批次和采集点。若标签粘贴错误或遗漏粘贴,则导致样品采样信息混乱而失去采样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采气管和采液管,所述的采气管上端敞开并设有螺旋纹,下端连接设置一密封气腔,所述密封气腔下端连接所述采液管的上端;所述采气管下端设有第一气孔,内部设有上气密板和下气密板;所述的上气密板设置于下气密板上方,上气密板和下气密板的中部分别通过转轴与采气管连接,上气密板和下气密板的边缘分别设置密封圈;采气管内壁在远离上气密板转轴一端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上气密板在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接触;采气管内壁远离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的采液管下端设有一单向膜阀,上端设有第二气孔;所述的单向膜阀导通方向从采液管外指向采液管内;还设有第一牵引绳、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所述的第一牵引绳一端捆绑于采气管底部外围,另一端自由延伸;所述的第二牵引绳一端从采气管上端往下延伸,穿过上气密板靠近第一定位件的位置后与下气密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延伸;所述的第三牵引绳一端从采气管上端往下延伸,穿过上气密板靠近第二定位件的位置后与下气密板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延伸;所述的第二牵引绳和第三牵引绳用于使上气密板和下气密板同步转动;还设有用于封闭采气管上端的旋盖,所述旋盖与采气管的螺旋纹相适配;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的橡胶塞。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其优点在于,可以在一次下投作业中完成气体采用和液体采用的工作,有效降低采样的人力成本。而且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同一次采样的气体样本和液体样本无需通过标签进行对应性识别,尤其适合郊区工作。所述的采气管和密封气腔连接位置外侧设有一凹环,所述的第一牵引绳捆绑固定在所述凹环内。避免凹环在工作过程中滑动。所述的采液管底部还设有配重片。使下投和上来的过程中,均能保持良好的方向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采气管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10-采气管、11-第一气孔、12-上气密板、13-下气密板;20-采液管、21-第二气孔、22-单向膜阀;30-密封气腔、31-第一牵引绳、32-第二牵引绳、33-第三牵引绳、34-凹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采气管10和采液管20,所述的采气管10上端敞开,下端连接设置一密封气腔30,所述密封气腔30下端连接所述采液管20的上端。所述采气管10下端设有第一气孔11,内部设有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所述的上气密板12设置于下气密板13上方,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的中部分别通过转轴与采气管10连接,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的边缘分别设置密封圈。采气管10内壁在远离上气密板12转轴一端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上气密板12在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接触。采气管10内壁远离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的采液管20下端设有一单向膜阀22,上端设有第二气孔21。所述的单向膜阀22导通方向从采液管20外指向采液管20内。所述的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分别通过对应的密封圈,在处于水平位置时与采气管10气密式连接,使采气管10形成三个互相气密连接的腔体。第一腔体位于上气密板12上方,第二腔体位于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之间,第三腔体位于下气密板13下方。还设有第一牵引绳31、第二牵引绳32和第三牵引绳33。所述的第一牵引绳31一端捆绑于采气管10底部外围,另一端自由延伸。所述的第二牵引绳32一端从采气管10上端往下延伸,穿过上气密板12靠近第一定位件的位置后与下气密板13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延伸。所述的第三牵引绳33一端从采气管10上端往下延伸,穿过上气密板12靠近第二定位件的位置后与下气密板13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延伸。所述的第二牵引绳32和第三牵引绳33用于使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二牵引绳32和第三牵引绳33在穿过上气密板12后均与上气密板12固定连接。所述的采气管10和密封气腔30连接位置外侧设有一凹环34,所述的第一牵引绳31捆绑固定在所述凹环34内。所述的采液管20底部还设有配重片。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工作原理如下:操作人员将第一牵引绳31捆绑在凹环34,然后通过第一牵引绳31将所述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下放至下水道中。下放的过程中配重块可以使采液管20始终位于采气管10下方。采液管20到达下水道液位时单向膜阀22首先接触下水道的液体,液体从单向膜阀22进入采液管20内部。采液管20内部的气压从第二气孔21排出。继续下放第一牵引绳31,当采液管20装满液体后,由于密封气腔30的存在使所述的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不再下沉。此时拉动第三牵引绳33,使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离开水平位置,上气密板12被第二定位件限制,防止过翻。采气管10内的三个气腔之间不再气密,气体可以在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边缘流通,如图3所示。经过一段时间后,采气管10内的原有气体会被下水道的气体所替代。然后松开第三牵引绳33,拉动第二牵引绳32,使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恢复至水平位置,重新使采气管10内的三个腔体形成互相气密的状态。所述的第一定位件限制上气密板12防止过翻。拉起第一牵引绳31,将所述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从下水道回升至操作员位置。将第二牵引绳32和第三牵引绳33剪断,用旋盖将采气管10上方封闭,再分别用橡胶塞将第一气孔11、第二气孔21封闭。即可将同一时间同一采样点所对应的气体样本和液体样本同时采集以及对应封存。封存后的样品可以运回实验室进行后续的检验工作。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布置的采气管(10)和采液管(20),所述的采气管(10)上端敞开并设有螺旋纹,下端连接设置一密封气腔(30),所述密封气腔(30)下端连接所述采液管(20)的上端;所述采气管(10)下端设有第一气孔(11),内部设有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所述的上气密板(12)设置于下气密板(13)上方,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的中部分别通过转轴与采气管(10)连接,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的边缘分别设置密封圈;采气管(10)内壁在远离上气密板(12)转轴一端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上气密板(12)在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接触;采气管(10)内壁远离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的采液管(20)下端设有一单向膜阀(22),上端设有第二气孔(21);所述的单向膜阀(22)导通方向从采液管(20)外指向采液管(20)内;/n还设有第一牵引绳(31)、第二牵引绳(32)和第三牵引绳(33);所述的第一牵引绳(31)一端捆绑于采气管(10)底部外围,另一端自由延伸;所述的第二牵引绳(32)一端从采气管(10)上端往下延伸,穿过上气密板(12)靠近第一定位件的位置后与下气密板(13)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延伸;所述的第三牵引绳(33)一端从采气管(10)上端往下延伸,穿过上气密板(12)靠近第二定位件的位置后与下气密板(13)固定连接,另一端自由延伸;所述的第二牵引绳(32)和第三牵引绳(33)用于使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同步转动;/n还设有用于封闭采气管(10)上端的旋盖,所述旋盖与采气管(10)的螺旋纹相适配;还设有用于封闭所述第一气孔(11)和第二气孔(21)的橡胶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道样本采集封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布置的采气管(10)和采液管(20),所述的采气管(10)上端敞开并设有螺旋纹,下端连接设置一密封气腔(30),所述密封气腔(30)下端连接所述采液管(20)的上端;所述采气管(10)下端设有第一气孔(11),内部设有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所述的上气密板(12)设置于下气密板(13)上方,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的中部分别通过转轴与采气管(10)连接,上气密板(12)和下气密板(13)的边缘分别设置密封圈;采气管(10)内壁在远离上气密板(12)转轴一端设有第一定位件,所述上气密板(12)在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一定位件接触;采气管(10)内壁远离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的采液管(20)下端设有一单向膜阀(22),上端设有第二气孔(21);所述的单向膜阀(22)导通方向从采液管(20)外指向采液管(20)内;
还设有第一牵引绳(31)、第二牵引绳(32)和第三牵引绳(3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肖冰李科伟袁蒙杰杨明强胡珈宁张记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德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