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水泵的泵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33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清水泵的泵壳包括主泵壳与后泵壳,主泵壳为下端敞口的腔体,主泵壳的上端面设有通孔、环形槽、第一安装孔与定位槽,环形槽位于通孔的外侧,安装孔位于环形槽的外侧,定位槽位于主泵壳上端面的侧壁上,定位槽的下端连接有排气孔;主泵壳下端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孔与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设有第二安装孔;后泵壳内设有放置腔,放置腔与后泵壳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与第三安装孔,放置腔的内壁设有条形卡块;后泵壳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槽与进线孔;后泵壳的侧壁设有提手,后泵壳的下端面设有定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清水泵的泵壳,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方便快捷、质地轻盈、密封效果好、经济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水泵的泵壳
本技术涉及一种清水泵,特别涉及一种清水泵的泵壳。
技术介绍
清水泵是水泵的一种,清水泵的泵壳是供输送清水及物理化学性质类似于清水的其他液体之用,适用于工业和城市给排水、高层建筑增压送水、园林喷灌、消防增压、远距离输送、暖通制冷循环、农田灌溉、浴室等冷暖水循环增压及设备配套。现阶段的清水泵的泵壳的种类较多,但是普遍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包括结构较为复杂,加工起来不方便,整体结构上偏重,浪费了材料,无形中增加了经济成本,密封效果较差,安装起来也较为麻烦,浪费组装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质地轻盈、密封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的清水泵的泵壳。【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水泵的泵壳,包括主泵壳与后泵壳,所述主泵壳与所述后泵壳之间通过螺钉安装,所述主泵壳为下端敞口的腔体,所述主泵壳的上端面设有通孔、环形槽、第一安装孔与定位槽,所述环形槽位于所述通孔的外侧,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环形槽的外侧,所述定位槽位于所述主泵壳上端面的侧壁上,所述定位槽的下端连接有排气孔;所述主泵壳下端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孔与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后泵壳内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与所述后泵壳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与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配合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放置腔与所述环形槽配合,所述放置腔的内壁的周向均匀地分布有条形卡块;所述后泵壳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槽与进线孔,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后泵壳的侧壁设有提手,所述后泵壳的下端面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定位槽配合。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共有四个,四个所述安装孔两两对称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主泵壳内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共有八个,八个所述第二加强筋均匀地分布。进一步的,所述条形卡块共有十六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槽共有四个且均匀分布,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槽为圆弧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共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一个所述第四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共有四根且均匀分布。【3】有益效果本技术清水泵的泵壳,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方便快捷、质地轻盈、密封效果好、经济效益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清水泵的泵壳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清水泵的泵壳中主泵壳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清水泵的泵壳中主泵壳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清水泵的泵壳中后泵壳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清水泵的泵壳中后泵壳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清水泵的泵壳,包括主泵壳1与后泵壳2,所述主泵壳1与所述后泵壳2之间通过螺钉安装,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12后锁紧第三安装孔22,第三安装孔22为螺纹孔;所述主泵壳1为下端敞口的腔体,所述主泵壳1的上端面设有通孔11、环形槽18、第一安装孔12与定位槽17,通孔11可容电机的外壁通过,所述环形槽18位于所述通孔11的外侧,所述环形槽18用于放置密封圈,增强整体结构的密封性能,所述安装孔12位于所述环形槽18的外侧,所述定位槽17位于所述主泵壳1上端面的侧壁上,所述定位槽17的下端连接有一个排气孔19,排气孔19延伸至主泵壳1的腔体内;所述主泵壳1下端的侧壁上设有一个出水孔13与第一安装槽15,所述第一安装槽15内设有第二安装孔16,第二安装孔16用于安装底座;所述后泵壳2内设有放置腔21,放置腔21为圆柱体状,所述放置腔21与所述后泵壳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23与第三安装孔22,此种结构的设计能够有效地节约材料达到减轻重量与节约经济成本的目的,所述第三安装孔22配合所述第一安装孔12,所述放置腔21与所述环形槽18配合,所述放置腔21的内壁的周向均匀地分布有条形卡块24;所述后泵壳2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槽25与进线孔27,进线孔27共有两个且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槽25内设有第四安装孔26;所述后泵壳2的侧壁设有提手28,所述后泵壳2的下端面设有定位块29,所述定位块29与所述定位槽17配合。为了达到便于安装的目的,在本实施中所述安装孔12共有四个,四个所述安装孔12两两对称设置,每个安装孔12上对应地设有一个第三安装孔22,每个第三安装孔22与后泵壳2、放置腔21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为了提高使用寿命,在本实施例中主泵壳1内设有第二加强筋14,所述第二加强筋14共有八个,八个所述第二加强筋(14)均匀地分布在主泵壳1的内壁与上端面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23)共有四根且均匀分布。为了达到便于安装电机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条形卡块24共有十六根。为了达到便于安装底座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5共有四个且均匀分布,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槽15内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16。为了达到便于安装手柄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槽25为圆弧槽,所述第二安装槽25共有两个且对称设置,每个所述第二安装槽25内设有一个所述第四安装孔26。本技术清水泵的泵壳,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方便快捷、质地轻盈、密封效果好、经济效益高。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水泵的泵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壳(1)与后泵壳(2),所述主泵壳(1)与所述后泵壳(2)之间通过螺钉安装,所述主泵壳(1)为下端敞口的腔体,所述主泵壳(1)的上端面设有通孔(11)、环形槽(18)、第一安装孔(12)与定位槽(17),所述环形槽(18)位于所述通孔(11)的外侧,所述安装孔(12)位于所述环形槽(18)的外侧,所述定位槽(17)位于所述主泵壳(1)上端面的侧壁上,所述定位槽(17)的下端连接有排气孔(19);所述主泵壳(1)下端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孔(13)与第一安装槽(15),所述第一安装槽(15)内设有第二安装孔(16);所述后泵壳(2)内设有放置腔(21),所述放置腔(21)与所述后泵壳(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23)与第三安装孔(22),所述第三安装孔(22)配合所述第一安装孔(12),所述放置腔(21)与所述环形槽(18)配合,所述放置腔(21)的内壁的周向均匀地分布有条形卡块(24);所述后泵壳(2)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槽(25)与进线孔(27),所述第二安装槽(25)内设有第四安装孔(26);所述后泵壳(2)的侧壁设有提手(28),所述后泵壳(2)的下端面设有定位块(29),所述定位块(29)与所述定位槽(17)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水泵的泵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泵壳(1)与后泵壳(2),所述主泵壳(1)与所述后泵壳(2)之间通过螺钉安装,所述主泵壳(1)为下端敞口的腔体,所述主泵壳(1)的上端面设有通孔(11)、环形槽(18)、第一安装孔(12)与定位槽(17),所述环形槽(18)位于所述通孔(11)的外侧,所述安装孔(12)位于所述环形槽(18)的外侧,所述定位槽(17)位于所述主泵壳(1)上端面的侧壁上,所述定位槽(17)的下端连接有排气孔(19);所述主泵壳(1)下端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孔(13)与第一安装槽(15),所述第一安装槽(15)内设有第二安装孔(16);所述后泵壳(2)内设有放置腔(21),所述放置腔(21)与所述后泵壳(2)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23)与第三安装孔(22),所述第三安装孔(22)配合所述第一安装孔(12),所述放置腔(21)与所述环形槽(18)配合,所述放置腔(21)的内壁的周向均匀地分布有条形卡块(24);所述后泵壳(2)的上端面上设有第二安装槽(25)与进线孔(27),所述第二安装槽(25)内设有第四安装孔(26);所述后泵壳(2)的侧壁设有提手(28),所述后泵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景宽虞海伟孙锐郭军杨良斌罗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培源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