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24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涉及桥梁的维修与检测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本体和位于本体端部的挂钩组件,本体包括若干个可拆卸连接的梯节,梯节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竖杆和若干垂直连接于两竖杆的横杆。竖杆的一端沿竖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插杆,竖杆的另一端开设有供相邻的梯节中的插杆插入的插孔。与插孔相邻的横杆沿横杆长度方向开设有连通于插孔的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的连接机构。与现有技术中需要逐一旋上或拆卸多个固定螺栓以完成挂梯的组装或拆解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可快速完成组装或拆解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
本技术涉及桥梁的维修与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
技术介绍
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车辆、风、地震和人为因素等外来作用,以及自身的材料结构变化的影响,会使桥梁部分结构在没有达到设计年限前就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劣化。这些损伤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检测和维修,不仅会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存在桥梁突然的破坏和倒塌等安全隐患。因此,桥梁需要定期的检测和维修,以保证桥梁具有足够的使用寿命和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一些具有狭窄空间的桥梁或桥梁上部分处于狭小空间处的检测维修,目前常采用可移动的桥梁检测用梯子,便于工作人员施工检测。现有申请公布号为CN11025936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包括位于上端的挂钩组件、位于中部的连接组件和位于下端的支撑组件。挂钩组件为倒U型结构,连接组件由多段可拆卸连接的中部直梯构成,中部直梯连接于挂钩组件的下端。其中,中部直梯之间、中部直梯与挂钩组件之间、中部直梯与下部直梯之间均通过套筒连接,套筒上设有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实现套筒与直梯和挂钩间的紧固连接。上述公开专利通过拆解的方式增加设备的可携性,同时基于构件的可拼接性扩展了挂梯的适用范围。但是,上述公开专利中的挂梯通过固定螺栓实现套筒与直梯和挂钩间的紧固连接,每个套筒至少需要四颗固定螺栓,如果挂梯具有足够的长度,就需要更多数量的固定螺栓。在组装或拆解挂梯时,需要工作人员逐一旋上或拆卸固定螺栓才能实现挂梯的组装或拆解,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其具有组装和拆解简单易操作且便于携带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包括本体和位于本体端部的挂钩组件,所述本体包括若干个可拆卸连接的梯节,所述梯节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竖杆和若干垂直连接于两竖杆的横杆;所述竖杆的一端沿竖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插杆,竖杆的另一端开设有供相邻的梯节中的插杆插入的插孔;与插孔相邻的所述横杆沿横杆长度方向开设有连通于插孔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的连接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组装挂梯时,只需要将插杆插入插孔内,利用连接机构将插杆固定于插孔内即可完成挂梯的组装;需要拆解挂梯时,只需要解除对插杆的固定即可完成拆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不需要逐一旋上或拆卸固定螺栓即可完成对挂梯的组装或拆解,操作简单快捷。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沿横杆长度方向设置的两相互平行的支撑条,所述插杆设置有供支撑条插入的通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产生推拉动力驱动支撑条靠近或远离插孔的驱动组件;还包括使支撑条沿横杆长度方向移动的导向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挂梯时,将插杆插入插孔内,利用驱动组件驱动支撑条卡入通孔内以实现对插杆的固定,从而达到快速组装挂梯的目的。将支撑条脱离通孔即可完成对挂梯的拆解,操作简单快捷。利用导向结构防止支撑条的移动方向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支撑条准确的插入通孔内。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两支撑条之间、轴向垂直于支撑条长度方向的转动齿轮,两支撑条朝向转动齿轮的侧面均设置有与转动齿轮相互啮合的齿条;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齿轮转动的驱动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驱动件驱动转动齿轮转动以驱使支撑条插入或脱离插孔,从而达到组装或拆解挂梯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包括贯穿横杆侧壁连接于转动齿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转动齿轮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旋转把手驱动转动齿轮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条插入或脱离通孔,操作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实施。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把手设置有用于固定旋转把手的锁定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锁定机构固定旋转把手,防止挂梯组装完成后,旋转把手转动使得支撑条脱离通孔,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轴线平行于连接杆且贯穿旋转把手设置的锁紧条,所述横杆朝向旋转把手的侧面开设有若干供锁紧条插入的限位槽,若干所述限位槽沿连接杆的周向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锁紧条插入限位槽内以达到固定旋转把手的目的,防止挂梯组装完成后,旋转把手转动使得支撑条脱离通孔,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条远离横杆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帽,所述旋转把手滑移设置有用于支撑限位帽以防止脱离限位槽后的锁紧条插入限位槽的滑块;所述旋转把手朝向限位帽的侧面开设有供滑块卡入的滑道,所述滑道和滑块均呈T字型;所示锁紧条设置有用于产生使锁紧条插入限位槽作用力的弹性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动旋转把手时,将锁紧条脱离限位槽,利用滑块支撑限位帽以防止锁紧条卡入限位槽内,便于工作人员转动旋转把手。需要固定旋转把手时,解除滑块对限位帽的支撑,锁紧条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可快速插入限位槽内。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条同轴设有位于旋转把手与横杆之间的限位环,所述弹性件为套设于锁紧条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旋转把手和限位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压缩弹簧在防止锁紧条脱离旋转把手的同时,压缩弹簧产生的弹力会作用于旋转把手和限位环,使得限位环具有靠近限位槽的趋势,从而使得锁紧条具有卡入限位槽的趋势。解除滑块对限位帽的支撑后,锁紧条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插入限位槽,从而固定旋转把手。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结构包括沿支撑条长度方向设于支撑条侧面的滑条,所述横杆的内侧壁设置有供滑条卡入的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条卡入滑槽内,可使支撑条在移动的过程中只能沿横杆的长度方向移动,避免支撑条的移动方向发生偏移,影响支撑条准确的卡入通孔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支撑条、转动齿轮和旋转把手,可通过转动旋转把手使得支撑条插入或脱离通孔,以达到快速组装或拆解挂梯的目的;2、利用锁定机构以固定旋转把手,防止挂梯在组装完成后,旋转把手发生转动使得支撑条脱离通孔,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横杆和竖杆的爆炸图;图3为实施例中横杆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中横杆的爆炸图;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梯节;10、挂钩;11、竖杆;111、插孔;112、插杆;113、通孔;12、横杆;120、空腔;121、滑槽;122、安装座;123、限位槽;2、支撑条;21、齿条;22、滑条;3、转动齿轮;4、连接杆;5、旋转把手;51、滑道;511、开口;512、封堵块;52、滑块;6、锁紧条;61、限位帽;62、限位环;63、压缩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参照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包括本体和位于本体端部的挂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若干个可拆卸连接的梯节(1),所述梯节(1)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竖杆(11)和若干垂直连接于两竖杆(11)的横杆(12);/n所述竖杆(11)的一端沿竖杆(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插杆(112),竖杆(11)的另一端开设有供相邻的梯节(1)中的插杆(112)插入的插孔( 111);/n与插孔( 111)相邻的所述横杆(12)沿横杆(12)长度方向开设有连通于插孔( 111)的空腔(120),所述空腔(120)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112)的连接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包括本体和位于本体端部的挂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若干个可拆卸连接的梯节(1),所述梯节(1)包括两相互平行的竖杆(11)和若干垂直连接于两竖杆(11)的横杆(12);
所述竖杆(11)的一端沿竖杆(1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插杆(112),竖杆(11)的另一端开设有供相邻的梯节(1)中的插杆(112)插入的插孔(111);
与插孔(111)相邻的所述横杆(12)沿横杆(12)长度方向开设有连通于插孔(111)的空腔(120),所述空腔(120)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112)的连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沿横杆(12)长度方向设置的两相互平行的支撑条(2),所述插杆(112)设置有供支撑条(2)插入的通孔(113);
所述空腔(120)内设置有用于产生推拉动力驱动支撑条(2)靠近或远离插孔(111)的驱动组件;
还包括使支撑条(2)沿横杆(12)长度方向移动的导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两支撑条(2)之间、轴向垂直于支撑条(2)长度方向的转动齿轮(3),两支撑条(2)朝向转动齿轮(3)的侧面均设置有与转动齿轮(3)相互啮合的齿条(21);
还包括用于驱动转动齿轮(3)转动的驱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桥梁检测挂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贯穿横杆(12)侧壁连接于转动齿轮(3)的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远离转动齿轮(3)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把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红云张小来孙华徐德君王秋茹周正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联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