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温性能的推拉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223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保温性能的推拉窗结构,上滑Ⅰ(7)与左上方(9)的连接处设有左上隔热条组,左上隔热条组与左上方(9)的上端相对,左窗扇(3)的下滑Ⅰ(8)的下部与内窗框(2)的下部内侧接触,下滑Ⅰ(8)上设有左下隔热条组,左下隔热条组与左内下方(11)的下部相对,左外边框(12)上设有左隔热条组,上滑Ⅱ(14)与右上方(16)的连接处设有右上隔热条组,右上隔热条组与右上方(16)的上端相对,在下滑Ⅱ(15)上设有右下隔热条组,右下隔热条组与右内下方(18)的下部相对,右隔热条组与右光企(22)的右侧相对,右光企(22)的左侧与右侧窗玻璃(17)的右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推拉窗的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保温性能的推拉窗结构
本技术涉及高保温性能的推拉窗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推拉窗的左窗扇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左上隔热条和左下隔热条,左窗扇的外侧设有左外隔热条,推拉窗的右窗扇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右上隔热条和右下隔热条,右窗扇的外侧设有右外隔热条,左上隔热条对着外部,而上部的能量传递处位于上滑的中间位置,因此左上隔热条起不到保温的作用,左上下隔热条对着外部,而下部的能量传递处位于下滑的中间位置,因此左下隔热条起不到保温的作用,左外隔热条都直接对着外部,能量传递出位于光企密封条处,左外隔热条起不到保温效果;右上隔热条对着外部,而上部的能量传递处位于上滑的中间位置,因此右上隔热条起不到保温的作用,右上下隔热条对着外部,而下部的能量传递处位于下滑的中间位置,因此右下隔热条起不到保温的作用,右外隔热条都直接对着外部,能量传递出位于光企密封条处,右外隔热条起不到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高保温性能的推拉窗结构,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推拉窗的保温性能。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高保温性能的推拉窗结构,它设有外窗框,在外窗框的内框嵌入有内窗框,在内窗框内设有左窗扇和右窗扇,左窗扇的左侧设有左勾企,右窗扇的右侧设有右勾企,左勾企与右勾企相对应,左窗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滑Ⅰ和下滑Ⅰ,左窗扇的上滑Ⅰ的上部与内窗框的上部内侧接触,在上滑Ⅰ的下部连接有左上方,上滑Ⅰ的下部通过左上方与左侧窗玻璃的上部连接,在上滑Ⅰ与左上方的连接处设有左上隔热条组,左上隔热条组与左上方的上端相对,左上方的下端与左侧窗玻璃的上部连接,左窗扇的下滑Ⅰ的下部与内窗框的下部内侧接触,在下滑Ⅰ的上部连接有左内下方,在左内下方内部设有滑轮Ⅰ,下滑Ⅰ的上部通过左内下方与左侧窗玻璃的下部连接,在下滑Ⅰ上设有左下隔热条组,左下隔热条组与左内下方的下部相对,左内下方的上部与左侧窗玻璃的下部连接,在左窗扇的左侧设有左外边框,左外边框外侧与内窗框的左部内侧接触,左外边框的内侧通过左光企与左侧窗玻璃的左侧连接,在左外边框上设有左隔热条组,左隔热条组与左光企的左侧相对,左光企的右侧与左侧窗玻璃的左侧连接,右窗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滑Ⅱ和下滑Ⅱ,右窗扇的上滑Ⅱ的上部与内窗框的上部内侧接触,在上滑Ⅱ的下部连接有右上方,上滑Ⅱ的下部通过右上方与右侧窗玻璃的上部连接,在上滑Ⅱ与右上方的连接处设有右上隔热条组,右上隔热条组与右上方的上端相对,右上方的下端与右侧窗玻璃的上部连接,右窗扇的下滑Ⅱ的下部与内窗框的下部内侧接触,在下滑Ⅱ的上部连接有右内下方,在右内下方内部设有滑轮Ⅱ,下滑Ⅱ的上部通过右内下方与右侧窗玻璃的下部连接,在下滑Ⅱ上设有右下隔热条组,右下隔热条组与右内下方的下部相对,右内下方的上部与右侧窗玻璃的下部连接,在右窗扇的右侧设有右外边框,右外边框外侧与内窗框的右部内侧接触,右外边框的内侧通过右光企与右侧窗玻璃的右侧连接,在右外边框上设有右隔热条组,右隔热条组与右光企的右侧相对,右光企的左侧与右侧窗玻璃的右侧连接。所述的左上隔热条组设有两水平放置的左上隔热条,两左上隔热条水平放置后与左上方的上端相对。所述的左下隔热条组设有两水平放置的左下隔热条,两左下隔热条水平放置后与左内下方的下部相对。所述的右上隔热条组设有两水平放置的右上隔热条,两右上隔热条水平放置后与右上方的上端相对。所述的右下隔热条组设有两水平放置的右下隔热条,两右下隔热条水平放置后与右内下方的下部相对。所述的左隔热条组设有两竖直放置的左隔热条,两左隔热条竖直放置后与左光企的左侧相对。所述的右隔热条组设有两竖直放置的右隔热条,两右隔热条竖直放置后与右光企的右侧相对。所述的左勾企与右勾企之间设有左勾企隔热条和右勾企隔热条,左勾企隔热条安装在左勾企的外侧面,右勾企隔热条安装在右勾企的外侧面,左勾企隔热条与右勾企隔热条相对。所述的左勾企隔热条设置为“7”字隔热条,右勾企隔热条设置为“7”字隔热条。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不但可以避免左上隔热条、左下隔热条、右上隔热条、右上隔热条、左隔热条和右隔热条直接与外窗框直接相对,从而可以全方位的防止大量热量散失,提高了隔热效果,而且左上隔热条和左下隔热条分别与左侧窗玻璃两侧的左上方和左内下方相对,右上隔热条和右下隔热条分别与右侧窗玻璃两侧的右上方和右内下方相对,左隔热条与左侧窗玻璃左侧的左光企相对以及右隔热条与右侧窗玻璃右侧的右光企相对,这样可以避免了热量从左窗扇和右窗扇的间隙中流出,进一步提高了隔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窗扇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右窗扇的B-B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横向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图2、图3和图4中,本技术提供了高保温性能的推拉窗结构,它设有外窗框1,在外窗框1的内框嵌入有内窗框2,在内窗框2内设有左窗扇3和右窗扇4,左窗扇3的左侧设有左勾企5,右窗扇4的右侧设有右勾企6,左勾企5与右勾企6相对应,左窗扇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滑Ⅰ7和下滑Ⅰ8,左窗扇3的上滑Ⅰ7的上部与内窗框2的上部内侧接触,在上滑Ⅰ7的下部连接有左上方9,上滑Ⅰ7的下部通过左上方9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上部连接,在上滑Ⅰ7与左上方9的连接处设有左上隔热条组,左上隔热条组与左上方9的上端相对,左上方9的下端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上部连接,所述的左上隔热条组设有两水平放置的左上隔热条23,两左上隔热条23水平放置后与左上方9的上端相对,左窗扇3的下滑Ⅰ8的下部与内窗框2的下部内侧接触,在下滑Ⅰ8的上部连接有左内下方11,在左内下方11内部设有滑轮Ⅰ19,下滑Ⅰ8的上部通过左内下方11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下部连接,在下滑Ⅰ8上设有左下隔热条组,左下隔热条组与左内下方11的下部相对,左内下方11的上部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下部连接,所述的左下隔热条组设有两水平放置的左下隔热条24,两左下隔热条24水平放置后与左内下方11的下部相对,在左窗扇3的左侧设有左外边框12,左外边框12外侧与内窗框2的左部内侧接触,左外边框12的内侧通过左光企13与左侧窗玻璃10的左侧连接,在左外边框12上设有左隔热条组,左隔热条组与左光企13的左侧相对,所述的左隔热条组设有两竖直放置的左隔热条27,两左隔热条27竖直放置后与左光企13的左侧相对,左光企13的右侧与左侧窗玻璃10的左侧连接,右窗扇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滑Ⅱ14和下滑Ⅱ15,右窗扇4的上滑Ⅱ14的上部与内窗框2的上部内侧接触,在上滑Ⅱ14的下部连接有右上方16,上滑Ⅱ14的下部通过右上方16与右侧窗玻璃17的上部连接,在上滑Ⅱ14与右上方16的连接处设有右上隔热条组,右上隔热条组与右上方16的上端相对,所述的右上隔热条组设有两水平放置的右上隔热条25,两右上隔热条25水平放置后与右上方16的上端相对,右上方16的下端与右侧窗玻璃17的上部连接,右窗扇4的下滑Ⅱ15的下部与内窗框2的下部内侧接触,在下滑Ⅱ15的上部连接有右内下方18,在右内下方18内部设有滑轮Ⅱ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保温性能的推拉窗结构,其特征是它设有外窗框(1),在外窗框(1)的内框嵌入有内窗框(2),在内窗框(2)内设有左窗扇(3)和右窗扇(4),左窗扇(3)的左侧设有左勾企(5),右窗扇(4)的右侧设有右勾企(6),左勾企(5)与右勾企(6)相对应,左窗扇(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滑Ⅰ(7)和下滑Ⅰ(8),左窗扇(3)的上滑Ⅰ(7)的上部与内窗框(2)的上部内侧接触,在上滑Ⅰ(7)的下部连接有左上方(9),上滑Ⅰ(7)的下部通过左上方(9)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上部连接,在上滑Ⅰ(7)与左上方(9)的连接处设有左上隔热条组,左上隔热条组与左上方(9)的上端相对,左上方(9)的下端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上部连接,左窗扇(3)的下滑Ⅰ(8)的下部与内窗框(2)的下部内侧接触,在下滑Ⅰ(8)的上部连接有左内下方(11),在左内下方(11)内部设有滑轮Ⅰ(19),下滑Ⅰ(8)的上部通过左内下方(11)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下部连接,在下滑Ⅰ(8)上设有左下隔热条组,左下隔热条组与左内下方(11)的下部相对,左内下方(11)的上部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下部连接,在左窗扇(3)的左侧设有左外边框(12),左外边框(12)外侧与内窗框(2)的左部内侧接触,左外边框(12)的内侧通过左光企(13)与左侧窗玻璃(10)的左侧连接,在左外边框(12)上设有左隔热条组,左隔热条组与左光企(13)的左侧相对,左光企(13)的右侧与左侧窗玻璃(10)的左侧连接,右窗扇(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滑Ⅱ(14)和下滑Ⅱ(15),右窗扇(4)的上滑Ⅱ(14)的上部与内窗框(2)的上部内侧接触,在上滑Ⅱ(14)的下部连接有右上方(16),上滑Ⅱ(14)的下部通过右上方(16)与右侧窗玻璃(17)的上部连接,在上滑Ⅱ(14)与右上方(16)的连接处设有右上隔热条组,右上隔热条组与右上方(16)的上端相对,右上方(16)的下端与右侧窗玻璃(17)的上部连接,右窗扇(4)的下滑Ⅱ(15)的下部与内窗框(2)的下部内侧接触,在下滑Ⅱ(15)的上部连接有右内下方(18),在右内下方(18)内部设有滑轮Ⅱ(20),下滑Ⅱ(15)的上部通过右内下方(18)与右侧窗玻璃(17)的下部连接,在下滑Ⅱ(15)上设有右下隔热条组,右下隔热条组与右内下方(18)的下部相对,右内下方(18)的上部与右侧窗玻璃(17)的下部连接,在右窗扇(4)的右侧设有右外边框(21),右外边框(21)外侧与内窗框(2)的右部内侧接触,右外边框(21)的内侧通过右光企(22)与右侧窗玻璃(17)的右侧连接,在右外边框(21)上设有右隔热条组,右隔热条组与右光企(22)的右侧相对,右光企(22)的左侧与右侧窗玻璃(17)的右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保温性能的推拉窗结构,其特征是它设有外窗框(1),在外窗框(1)的内框嵌入有内窗框(2),在内窗框(2)内设有左窗扇(3)和右窗扇(4),左窗扇(3)的左侧设有左勾企(5),右窗扇(4)的右侧设有右勾企(6),左勾企(5)与右勾企(6)相对应,左窗扇(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滑Ⅰ(7)和下滑Ⅰ(8),左窗扇(3)的上滑Ⅰ(7)的上部与内窗框(2)的上部内侧接触,在上滑Ⅰ(7)的下部连接有左上方(9),上滑Ⅰ(7)的下部通过左上方(9)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上部连接,在上滑Ⅰ(7)与左上方(9)的连接处设有左上隔热条组,左上隔热条组与左上方(9)的上端相对,左上方(9)的下端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上部连接,左窗扇(3)的下滑Ⅰ(8)的下部与内窗框(2)的下部内侧接触,在下滑Ⅰ(8)的上部连接有左内下方(11),在左内下方(11)内部设有滑轮Ⅰ(19),下滑Ⅰ(8)的上部通过左内下方(11)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下部连接,在下滑Ⅰ(8)上设有左下隔热条组,左下隔热条组与左内下方(11)的下部相对,左内下方(11)的上部与左侧窗玻璃(10)的下部连接,在左窗扇(3)的左侧设有左外边框(12),左外边框(12)外侧与内窗框(2)的左部内侧接触,左外边框(12)的内侧通过左光企(13)与左侧窗玻璃(10)的左侧连接,在左外边框(12)上设有左隔热条组,左隔热条组与左光企(13)的左侧相对,左光企(13)的右侧与左侧窗玻璃(10)的左侧连接,右窗扇(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上滑Ⅱ(14)和下滑Ⅱ(15),右窗扇(4)的上滑Ⅱ(14)的上部与内窗框(2)的上部内侧接触,在上滑Ⅱ(14)的下部连接有右上方(16),上滑Ⅱ(14)的下部通过右上方(16)与右侧窗玻璃(17)的上部连接,在上滑Ⅱ(14)与右上方(16)的连接处设有右上隔热条组,右上隔热条组与右上方(16)的上端相对,右上方(16)的下端与右侧窗玻璃(17)的上部连接,右窗扇(4)的下滑Ⅱ(15)的下部与内窗框(2)的下部内侧接触,在下滑Ⅱ(15)的上部连接有右内下方(18),在右内下方(18)内部设有滑轮Ⅱ(20),下滑Ⅱ(15)的上部通过右内下方(18)与右侧窗玻璃(17)的下部连接,在下滑Ⅱ(15)上设有右下隔热条组,右下隔热条组与右内下方(18)的下部相对,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富杨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宇马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