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的梁板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170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既有建筑的梁板加固结构,包括梁和设在梁顶部的楼板,所述梁和楼板上均设置有加固部件,加固部件通过胶粘剂粘合在原有梁板结构上并通过锚栓固定,同时梁和楼板上的加固部件通过螺杆连接为整体,该加固结构整体呈框架式并和原有梁板形成复合结构受力模式,有效改善了原有结构的应力状态,提高了梁板抗弯、抗剪能力,同时能够制约原有结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增强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该加固结构对原有梁板结构增加尺寸小、工期短,相对于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建筑的梁板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既有建筑加固
,具体为一种既有建筑的梁板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梁板是楼盖中相互作用梁、板的结合;整体浇筑楼盖中梁、板是相互作用的整体,彼此之间密切联系,共同受力和变形。随着时代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早期的一些建筑结构无论从耐久性和使用功能都不能满足现今的要求。其中部分旧建筑位于城市中心商业繁华地段,且很多都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建筑,完全拆除重建不但对周边居民生活和环境产生巨大影响,而且也极大损害了对建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因此,对于这一类必须改建但又不适宜拆除重建的旧建筑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对原有建筑进行结构加固的施工方法进行处理。目前,常见的既有建筑加固方式是在原有梁板基础上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加固方式对原有结构尺寸增加较大,造成可使用的面积减小,同时该方式工期较长且并不利于节能环保的社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明显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同时对原有梁板结构增加尺寸小、工期短、节能环保的既有建筑的梁板加固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既有建筑的梁板加固结构,包括梁和设在梁顶部的楼板,梁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连接部件和若干间隔排列的U形钢板箍,U形钢板箍紧箍在连接部件和梁外侧且通过锚栓固定;楼板上开设有若干竖直贯穿楼板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成行横向排列在梁的两侧且和梁的侧面具有一定距离,第一通孔内植入第一螺杆并将第一螺杆和楼板固定,第一螺杆上端突出于楼板顶面,第一螺杆下端突出于楼板底面;楼板顶面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带有螺孔的第一条形板件,楼板底面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带有螺孔的第四条形板件,第一条形板件与第四条形板件正对平行;第一螺杆的下端穿第四条形板件上的螺孔并与U形钢板箍的上端部焊接固定,第一螺杆的上端依穿过第一条形板件上的螺孔并安装螺帽将第一条形板件固定在楼板顶面。优选的,楼板上还开设有若干竖直贯穿楼板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纵向排列且间隔设置有多行,第二通孔内植入第二螺杆并将第二螺杆和楼板固定,第二螺杆上端突出于楼板顶面,第二螺杆下端突出于楼板底面;楼板顶面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带有螺孔的第二条形板件,楼板底面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带有螺孔的第三条形板件,第二螺杆的下端穿过第三条形板件上的螺孔并安装螺帽将第三条形板件固定在楼板底面,第二螺杆的上端穿过第二条形板件上的螺孔并安装螺帽将第二条形板件固定在楼板顶面。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该整体的加固结构形成包裹原有梁板结构的框架结构,该整体的加固结构和原有梁板形成复合结构受力模式,粘贴结合锚固加固方式有效提高了胶粘剂和加固部件以及原有梁板结构之间的粘合度,改善了原有结构的应力状态,提高了梁板抗弯、抗剪能力,能够制约原有结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同时该加固结构对原有梁板结构增加尺寸小、工期短,相对于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节能环保。优选的,楼板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有碳纤维布,碳纤维布纵向及/或横向排列且间隔设置多行粘贴在楼板顶面及底面,可以提高楼板的受压承载力,增强结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裂能力。优选的,连接部件包括角钢和钢垫板,角钢设置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梁的两底角,钢垫板设置在梁的两侧面的顶部,U形钢板箍将角钢和钢垫板包裹并采用胶粘剂粘合且同时采用锚栓固定;角钢的长度和梁的长度相等;钢垫板的顶部和楼板底部贴合,钢垫板的底部和第一螺杆的底部平齐,钢垫板的宽度和U形钢板箍的宽度相等,钢垫板的厚度和角钢的厚度相等且均为5~10mm。通过上述设置,在梁底部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与其长度相等的角钢,在梁顶部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厚度和角钢相等的钢垫板,再通过胶粘剂和锚栓将U形钢板箍固定在梁上,显著改善了原有建筑结构的应力状态,提高了梁板结构的抗弯、抗剪能力以及承载能力,钢垫板有效保证了U形钢板箍竖直段的加固粘合度。优选的,连接部件包括厚度为5~10mm的第一钢板压条,第一钢板压条和梁的长度相等且第一钢板压条通过胶粘剂粘合在梁的底部,U形钢板箍将第一钢板压条包裹并采用胶粘剂粘合且同时采用锚栓固定。通过上述设置,在梁底部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与其长度相等的第一钢板压条,再通过胶粘剂和锚栓将U形钢板箍固定在梁上,显著改善了原有建筑结构的应力状态,提高了梁板结构的抗弯、抗剪能力以及承载能力。优选的,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二钢板压条,第二钢板压条通过胶粘剂粘合在梁的两侧面的顶部,U形钢板箍将第一钢板压条包裹,第二钢板压条粘合在U形钢板箍上并通过锚栓固定。通过上述设置,在连接部件设置第一钢板压条的基础上,在梁的两侧面顶部通过胶粘剂粘合5~10mm第二钢板压条再由U形钢板箍包裹固定,显著改善了原有建筑结构的应力状态,提高了梁板结构的抗弯、抗剪能力以及承载能力。优选的,U形钢板箍底端还设有紧贴U形钢板箍的工字钢,所述工字钢两端下侧设置工字钢立柱,形成龙门状支撑架,U形钢板箍底端与工字钢焊实,与原混凝土梁共同承力,提升梁的承载能力。优选的,U形钢板箍的厚度为5~10mm,两两U形钢板箍间隔200~300mm且相互平行设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施工速度快,完成周期短,既节省工期又节省劳动力;2、本技术的加固部件采用双重固定方式显著提高了胶粘剂的站合度,加固结构整体呈框架结构将原有梁板结构包裹,显著改善原有梁板结构的应力状态,提高了梁板抗弯、抗剪能力,同时能够制约原有梁板结构裂缝的产生与发展,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3、本技术的加固结构对原有梁板结构增加尺寸小,使用的加固材料价格低,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的浪费和拆卸旧建筑物造成的环境污染,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二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二、四仰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锚栓加固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仰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六仰视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六楼板顶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九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九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梁,2-楼板,3-U形钢板箍,4-第一条形板件,5-第二条形板件,6-第三条形板件,7-第一螺杆,8-第二螺杆,9-角钢,10-钢垫板,11-第一钢板压条,12-第二钢板压条,13-第四条形板件,14-碳纤维布,15-工字钢,16-工字钢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既有建筑的梁板加固结构,包括梁1和设在梁1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既有建筑的梁板加固结构,包括梁(1)和设在梁(1)顶部的楼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1)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连接部件和若干间隔排列的U形钢板箍(3),U形钢板箍(3)紧箍在连接部件和梁(1)外侧且通过锚栓固定;所述楼板(2)上开设有若干竖直贯穿楼板(2)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成行横向排列在梁(1)的两侧且和梁(1)的侧面具有一定距离,第一通孔内植入第一螺杆(7)并将第一螺杆(7)和楼板(2)固定,第一螺杆(7)上端突出于楼板(2)顶面,第一螺杆(7)下端突出于楼板(2)底面;所述楼板(2)顶面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带有螺孔的第一条形板件(4),所述楼板(2)底面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带有螺孔的第四条形板件(13),第一条形板件(4)与第四条形板件(13)正对平行;第一螺杆(7)的下端穿第四条形板件(13)上的螺孔并与U形钢板箍(3)的上端部焊接固定,第一螺杆(7)的上端依穿过第一条形板件(4)上的螺孔并安装螺帽将第一条形板件(4)固定在楼板(2)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既有建筑的梁板加固结构,包括梁(1)和设在梁(1)顶部的楼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1)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连接部件和若干间隔排列的U形钢板箍(3),U形钢板箍(3)紧箍在连接部件和梁(1)外侧且通过锚栓固定;所述楼板(2)上开设有若干竖直贯穿楼板(2)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成行横向排列在梁(1)的两侧且和梁(1)的侧面具有一定距离,第一通孔内植入第一螺杆(7)并将第一螺杆(7)和楼板(2)固定,第一螺杆(7)上端突出于楼板(2)顶面,第一螺杆(7)下端突出于楼板(2)底面;所述楼板(2)顶面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带有螺孔的第一条形板件(4),所述楼板(2)底面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带有螺孔的第四条形板件(13),第一条形板件(4)与第四条形板件(13)正对平行;第一螺杆(7)的下端穿第四条形板件(13)上的螺孔并与U形钢板箍(3)的上端部焊接固定,第一螺杆(7)的上端依穿过第一条形板件(4)上的螺孔并安装螺帽将第一条形板件(4)固定在楼板(2)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的梁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2)上还开设有若干竖直贯穿楼板(2)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纵向排列且间隔设置有多行,第二通孔内植入第二螺杆(8)并将第二螺杆(8)和楼板(2)固定,第二螺杆(8)上端突出于楼板(2)顶面,第二螺杆(8)下端突出于楼板(2)底面;所述楼板(2)顶面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带有螺孔的第二条形板件(5),楼板(2)底面上通过胶粘剂粘合固定设置有带有螺孔的第三条形板件(6),第二螺杆(8)的下端穿过第三条形板件(6)上的螺孔并安装螺帽将第三条形板件(6)固定在楼板(2)底面,第二螺杆(8)的上端穿过第二条形板件(5)上的螺孔并安装螺帽将第二条形板件(5)固定在楼板(2)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既有建筑的梁板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智文梁军谢钧陈一乔李勇军陈春光张澄铎关家豪罗国彰张春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