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081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其包括安装于装配式柱底部的中空套管,所述套管一端开口且与其内部连通,所述套管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连接于套管顶部内壁的内管,所述内管连接套管一端套设有第一弹性件,另一端滑动套设有外管,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于套管顶部内壁,另一端连接于外管连接内管一端,所述外管可滑出套管开口的一端外,所述外管连接内管一端设有防止外管滑出内管的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外管伸出套管外,所述第一弹性件压缩后,所述外管可缩入套管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缓解装配式柱受到的冲击力,使装配式柱不易出现崩裂或者裂纹,具有能够减震,从而保护装配式柱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减震的
,尤其是涉及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建筑品质的优点。以预制框架结构为例,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为生产装配式板、装配式柱吊装、大梁吊装、小梁吊装、DECK吊装、梁柱接头箍筋、顶层钢筋铺设与楼板灌浆,以此循环,在一层楼层施工完毕后施工下一楼层。柱吊装是装配式建筑施工流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装配式板顶部垂直设有钢筋,装配式柱底部开设有供钢筋插入的孔洞,柱吊装是通过吊运设备将装配式板顶部的钢筋插入装配式柱底部的孔洞,以实现装配式柱在装配式板上安装的过程。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将装配式柱安装在装配式板时,装配式柱通过升降直接与装配式板进行对接,装配式柱底部容易因受到过大的冲击力而导致崩裂或者出现裂纹,从而影响装配式柱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其能够缓解装配式柱受到的冲击力,使装配式柱不易出现崩裂或者裂纹,具有能够减震,从而保护装配式柱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包括安装于装配式柱底部的中空套管,所述套管一端开口且与其内部连通,所述套管内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连接于套管顶部内壁的内管,所述内管连接套管一端套设有第一弹性件,另一端滑动套设有外管,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于套管顶部内壁,另一端连接于外管连接内管一端,所述外管可滑出套管开口的一端外,所述外管连接内管一端设有防止外管滑出内管的限位部;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外管伸出套管外,所述第一弹性件压缩后,所述外管可缩入套管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伸缩杆与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压缩时,伸缩杆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能够伸出或者缩入套管。将套管安装在装配式柱底部后,伸缩杆伸出装配式柱底部,装配式柱安装在装配式板上时,伸缩杆能够先与装配式板接触,随着装配式柱不断靠近装配式板,伸缩杆能够缩入套管内,直至装配式柱与装配式板接触。在伸缩杆与第一弹性件的配合下,能够避免装配式板直接与装配式板进行对接,从而能够缓解装配式柱受到的冲击力,使装配式底部不易因受到过大的冲击力而导致崩裂或者出现裂纹,具有能够减震,从而保护装配式柱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件外套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一端连接于外管远离内管一端,另一端连接于套管端部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弹性件,能够增强伸缩杆受到的弹力,使伸缩杆与第一弹性件对装配式柱与装配式板之间的安装具有更强的缓冲作用,从而增强减震效果,对装配式柱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设有至少两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伸缩杆的数量越多,伸缩杆与第一弹性件所起的缓冲作用越强,减震效果越好,通过设置至少两根伸缩杆,能够达到提高减震效果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开口一端设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远离装配式柱一面上设有可抵接于装配式板上的阻尼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减震板上设置阻尼块,将装配式柱安装在装配式板上后,阻尼块能够抵接于装配式板,起阻尼作用,结合伸缩杆与第一弹性件的减震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装配式柱与装配式板之间的减震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尼块设有多个,且均匀设于减震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阻尼块的分布越均匀,阻尼块的阻尼作用越强,通过将阻尼块均匀设置,使得装配式柱与装配式板之间的减震作用越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配式板上开设有与外管伸出套管一端适配的插孔,所述装配式柱安装于装配式板上后,所述外管伸出套管插入插孔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外管伸出套管的长度与插孔的深度之和大于钢筋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弹性件处于初始状态时外管伸出套管的长度设置为大于钢筋的长度,使得将装配式柱安装在装配式板上的时候,伸缩杆插入装配式板能够先于钢筋插入孔洞,即伸缩杆能够先于装配式柱接触装配式板,不仅能够减震,还便于装配式柱的定位,对装配式柱的安装具有导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管伸出套管一端外壁为锥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外管伸出套管一端外壁设置为锥面,能够减小伸缩杆该端与装配式板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伸缩杆插入装配式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为压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设置为压簧,压簧具有弹性,从而能够实现第一弹性件和/或第二弹性件功能的正常发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伸缩杆与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压缩时,伸缩杆在第一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能够伸出或者缩入套管。将套管安装在装配式柱底部后,伸缩杆伸出装配式柱底部,装配式柱安装在装配式板上时,伸缩杆能够先与装配式板接触,随着装配式柱不断靠近装配式板,伸缩杆能够缩入套管内,直至装配式柱与装配式板接触。在伸缩杆与第一弹性件的配合下,能够避免装配式板直接与装配式板进行对接,从而能够缓解装配式柱受到的冲击力,使装配式底部不易因受到过大的冲击力而导致崩裂或者出现裂纹,具有能够减震,从而保护装配式柱的效果;2.通过设置阻尼块,阻尼块具有减震的效果,进一步对装配式柱的安装起增强减震作用;3.通过限定外管伸出套管的长度以及外管伸出套管一端外表面的形状,有利于装配式柱的安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体现套筒与装配式柱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套筒与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用于体现伸缩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用于体现插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管;2、装配式柱;21、孔洞;22、安装孔;23、安装槽;3、装配式板;31、插孔;4、钢筋;5、减震组件;51、伸缩杆;511、内管;512、外管;52、第一弹性件;6、限位部;7、第二弹性件;8、凸缘;9、减震板;101、阻尼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包括套管1(见图2),图中还包括供套管1安装的装配式柱2,以及设于装配式柱2下方的装配式板3,装配式板3上表面沿其边缘均匀垂直设有多根钢筋4,装配式柱2下表面沿其边缘均匀开设有多个与钢筋4适配的孔洞21,钢筋4可插入孔洞21内。钢筋4插入孔洞21内后,实现装配式柱2在装配式板3上的安装。参照图2,装配式柱2底部开设有安装孔22与安装槽23,安装槽23设于装配式柱2底部中间,安装孔22设于安装槽23中间,且与安装槽23连通。套管1设于装配式柱2底部内,套管1插入安装孔22内,套管1下表面与装配式柱2底面所在平面齐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装配式柱(2)底部的中空套管(1),所述套管(1)一端开口且与其内部连通,所述套管(1)内设有伸缩杆(51),所述伸缩杆(51)包括连接于套管(1)顶部内壁的内管(511),所述内管(511)连接套管(1)一端套设有第一弹性件(52),另一端滑动套设有外管(512),所述第一弹性件(52)一端连接于套管(1)顶部内壁,另一端连接于外管(512)连接内管(511)一端,所述外管(512)可滑出套管(1)开口的一端外,所述外管(512)连接内管(511)一端设有防止外管(512)滑出内管(511)的限位部(6);所述第一弹性件(52)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外管(512)伸出套管(1)外,所述第一弹性件(52)压缩后,所述外管(512)可缩入套管(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装配式柱(2)底部的中空套管(1),所述套管(1)一端开口且与其内部连通,所述套管(1)内设有伸缩杆(51),所述伸缩杆(51)包括连接于套管(1)顶部内壁的内管(511),所述内管(511)连接套管(1)一端套设有第一弹性件(52),另一端滑动套设有外管(512),所述第一弹性件(52)一端连接于套管(1)顶部内壁,另一端连接于外管(512)连接内管(511)一端,所述外管(512)可滑出套管(1)开口的一端外,所述外管(512)连接内管(511)一端设有防止外管(512)滑出内管(511)的限位部(6);所述第一弹性件(52)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外管(512)伸出套管(1)外,所述第一弹性件(52)压缩后,所述外管(512)可缩入套管(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52)外套设有第二弹性件(7),所述第二弹性件(7)一端连接于外管(512)远离内管(511)一端,另一端连接于套管(1)端部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荣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