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式水篦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6076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翻转式水篦子装置,包括固定板和承载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开设有开放槽,所述开放槽两端侧壁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对称焊接有两个转板,其中一个所述转板与一个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转板与另一个安装槽的内壁相抵,所述承载板的上端开设有细流槽,所述细流槽的内壁设有多个用于防止杂物掉落的控流防护装置。本装置中,由挡板的设计,在各个挡板的组合作用下,使得不受外力时,各个挡板相抵将细流槽封闭,降低了行人物品掉落至挡板下端的风险,使得行人的物品捡拾更加容易,由滞留腔的设计,在水流较小时,可实现对小量水流的积累集中排放,可实现对小量水流的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式水篦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篦子
,尤其涉及翻转式水篦子装置。
技术介绍
水篦子是由扁钢及扭绞方钢或扁钢和扁钢焊接而成;水篦子具有外形美观、最佳排水、高强度、规格多及成本低等优点,通常采用钢格板水篦子。现有的水篦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其上端存在较大且多的间隙,使得行人在经过水篦子时,一旦不慎将物品掉落,极有可能直接经缝隙掉落至其下方,使得捡拾不便,造成麻烦,且对于较大流量的水流时容易造成水流堆积,不能及时排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不具有保护作用的缺点,而提出的翻转式水篦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翻转式水篦子装置,包括固定板和承载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开设有开放槽,所述开放槽两端侧壁对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承载板的两端对称焊接有两个转板,其中一个所述转板与一个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转板与另一个安装槽的内壁相抵,所述承载板的上端开设有细流槽,所述细流槽的内壁设有多个用于防止杂物掉落的控流防护装置。优选地,所述控流防护装置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的两端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转轴,所述细流槽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转槽,两个所述转轴分别与两个转槽的内壁通过扭簧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挡板的内部开设有滞留腔,所述滞留腔的上端开设有两个方形的主流槽和多个圆形的进流孔,所述滞留腔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出流孔。优选地,所述滞留腔的内底部焊接有导向块,两个所述主流槽分位于挡板靠近两个转板的两端。优选地,多个所述挡板两两相抵,多个所述挡板的侧壁均为圆弧状,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优选地,所述导向块为三菱柱状结构,所述导向块的斜面由进流孔指向出流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装置中,由挡板的设计,在各个挡板的组合作用下,使得不受外力时,各个挡板相抵将细流槽封闭,降低了行人物品掉落至挡板下端的风险,使得行人的物品捡拾更加容易,由滞留腔的设计,在水流较小时,可实现对小量水流的积累集中排放,可实现对小量水流的排放,同时不会使挡板频繁翻转,使得对行人掉落物品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2、本装置中,由转板的设计,在暴雨等极端情况下,可转动转板,使得承载板转起,将开放槽完全释放,可实现大流量的水流泄流,实现迅速有效的泄流,避免水流堆积造成不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翻转式水篦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B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固定板、2承载板、3开放槽、4安装槽、5转板、6细流槽、7挡板、8转轴、9转槽、10滞留腔、11主流槽、12进流孔、13导向块、14出流孔、15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翻转式水篦子装置,包括固定板1和承载板2,固定板1的上端开设有开放槽3,开放槽3两端侧壁对称开设有安装槽4,承载板2的两端对称焊接有两个转板5,其中一个转板5与一个安装槽4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个转板5与另一个安装槽4的内壁相抵,承载板2的上端开设有细流槽6,细流槽6的内壁设有多个用于防止杂物掉落的控流防护装置;控流防护装置包括挡板7,挡板7的两端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转轴8,细流槽6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转槽9,两个转轴8分别与两个转槽9的内壁通过扭簧转动连接,在不受外力时,挡板7处于水平状态。挡板7的内部开设有滞留腔10,滞留腔10的上端开设有两个方形的主流槽11和多个圆形的进流孔12,滞留腔10的侧壁贯穿开设有多个出流孔14,在水流较小时,将经主流槽11和进流孔12进入到滞留腔10内,在水流积累到一定量时,将会使得挡板7失去平衡并克服扭簧弹力发生转动,使得水流经出流孔14流出,对小流量的水流可实现收集后集中排放的效果,避免实时排放造成挡板7间出现间隙的时间较长,造成物品进入到挡板7下端,造成不便。滞留腔10的内底部焊接有导向块13,两个主流槽11分位于挡板7靠近两个转板5的两端,水流在刚开始接触挡板7时,将首先经两侧的主流槽11进入滞留腔10,同时主流槽11较大,可快速的引流,位于边缘可降低掉落物进入的可能性。多个挡板7两两相抵,可实现对细流槽6的封闭,避免行人物品不慎掉落至挡板7下端,造成捡拾不便,多个挡板7的侧壁均为圆弧状,便于挡板7的转动,固定板1的上端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5,用于稳定的安装固定板1,避免水流较大时被冲走,使得地面出现坑洼造成行人受伤;导向块13为三菱柱状结构,导向块13的斜面由进流孔12指向出流孔14,可使得滞留腔10内部的水流向滞留腔10的边缘地带流动,使得挡板7两侧的压力差值增幅明显,进而使得挡板7可以顺利的转动,保证水流的及时泄流。在雨水等水流流向固定板1时,在水流未到达时,挡板7在扭簧弹力作用下处于水平状态,即各个挡板7侧壁两两相抵并且处于将细流槽6封闭,此时行人掉落的物品不会直接掉落至挡板7下端,可避免行人掉落物不易捡拾的情况发生,在水流到达时,将率先经两侧的主流槽11进入到滞留腔10中,在水流积累时将会由进流孔12进入到滞留腔10中,当进入到滞留腔10中的水流达到一定量时,水流的重力将使得挡板7克服扭簧弹力向滞留腔10一侧转动,进而使得各个挡板7之间出现较大的间隙,使得外界水流得到快速的被收集,避免形成积水,在挡板7转动后,滞留腔10内部的水流将在导向块13的斜面导向下不断的经出流孔14流出,不会造成水流的滞留,并且在水流较大时,一旦挡板7转动,在后续水流的冲击下挡板7将持续克服扭簧弹力处于倾斜状态,保证大流量泄水,从而避免水流的堆积造成不便。在出现暴雨等极端情况时,积水量非常大,仅仅依靠挡板7的间隙不足以快速泄流时,可转动转板5,使得承载板2带动各个挡板7脱离开放槽3,使得开放槽3得以开放,此时的开放槽3没有遮挡,可实现最大程度的泄流,解决大流量的积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翻转式水篦子装置,包括固定板(1)和承载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上端开设有开放槽(3),所述开放槽(3)两端侧壁对称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承载板(2)的两端对称焊接有两个转板(5),其中一个所述转板(5)与一个所述安装槽(4)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转板(5)与另一个安装槽(4)的内壁相抵,所述承载板(2)的上端开设有细流槽(6),所述细流槽(6)的内壁设有多个用于防止杂物掉落的控流防护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翻转式水篦子装置,包括固定板(1)和承载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上端开设有开放槽(3),所述开放槽(3)两端侧壁对称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承载板(2)的两端对称焊接有两个转板(5),其中一个所述转板(5)与一个所述安装槽(4)的侧壁转动连接,另一个所述转板(5)与另一个安装槽(4)的内壁相抵,所述承载板(2)的上端开设有细流槽(6),所述细流槽(6)的内壁设有多个用于防止杂物掉落的控流防护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水篦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防护装置包括挡板(7),所述挡板(7)的两端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转轴(8),所述细流槽(6)的两侧内壁对称开设有两个转槽(9),两个所述转轴(8)分别与两个转槽(9)的内壁通过扭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式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润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