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600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包括隧道主体、安装在该隧道主体内的疏散标志和消火栓箱,隧道主体包括顶棚、行车道和侧壁,在两侧壁对应处设有若干平行于水平线布置的反光指示标,位于同一侧壁上的各反光指示标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首尾叠加贯穿整个隧道布置,位于行车道右侧的反光指示标的反光方向与行车方向相反,疏散标志和消火栓箱均平行于反光指示标的布置在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坡形隧道的侧壁上安装反光指示标,利用反光指示标平行于水平线布置的方式形成新的水平基线,通过反光作用强化坡形隧道内水平基线的视觉效果,加强驾驶人员对隧道坡度的感知,使驾驶人员能够快速、便捷的识别上下坡路况,可以有效提升隧道的通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
本技术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
技术介绍
2017年2月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其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目前中国过江、跨海隧道由于地势和施工需要,隧道整体呈“V”字型或“W”字型分布,这导致隧道内车辆速度分布不均匀,其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员一般匀速驾驶车辆,未能感知隧道坡度对车速的影响。当车辆进入上坡路段后,车速受隧道坡度影响开始减速。这一现象导致大量的车辆会拥堵在“V”字型或“W”字型隧道上坡路段和下坡路段交界处,降低隧道通行效率,导致车辆排放的污染物在隧道内积聚,一旦发生火灾,将无法及时有效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减少坡度变化引起隧道内拥堵现象的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本技术提供的这种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包括隧道主体、安装在该隧道主体内的疏散标志和消火栓箱,隧道主体包括顶棚、行车道和侧壁,在两侧壁对应处设有若干平行于水平线布置的反光指示标,位于同一侧壁上的各反光指示标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首尾叠加贯穿整个隧道布置,位于行车道右侧的反光指示标的反光方向与行车方向相反,疏散标志和消火栓箱均平行于反光指示标的布置在侧壁上。为与隧道其它指示标志颜色保证基本一致,避免颜色过多引起司机视觉疲劳,反光指示标的反光颜色为蓝色。为进一步强化反光指示标的视觉效果,在侧壁与顶棚的交界线粘贴吸光条。为进一步强化反光指示标的视觉效果,侧壁面与顶棚通过混凝土圆弧段过渡连接。所述行车道为单行道,位于行车道左侧的反光指示标的反光方向与行车方向相反。反光指示标的宽度为0.08~0.1m、长度为15~20m。反光指示标的最大直线反光距离为250m。上下相邻两反光指示标间隔0.5H~0.8H布置,H为隧道高度。为了避免反光指示标过长带来的安装不便,同一高度上的反光指示标采用多段拼接而成。本技术通过在坡形隧道的侧壁上安装反光指示标,利用反光指示标平行于水平线布置的方式形成新的水平基线,通过反光作用强化坡形隧道内水平基线的视觉效果,加强驾驶人员对隧道坡度的感知,使驾驶人员能够快速、便捷的识别上下坡路况;同时,疏散标志和消火栓箱均以此水平基线为安装基准,可统一隧道内的视觉观感,强化反光指示标的视觉指示效果,从而可以有效提升隧道的通行效率,减少或避免坡度变化引起隧道内拥堵现象,使隧道运营维护变得更加安全、高效、绿色。本技术在不影响隧道净空高度的情况下,直观、视觉冲击力强,安全可靠,成本低,安装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坡形隧道下坡段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坡形隧道上坡段横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坡形隧道纵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技术中坡形隧道下坡段横剖面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标记及所对应的构件名称为:1、顶棚;2、行车道;3、侧壁;4、疏散标志;5、消火栓箱;6、反光指示标;7、吸光条;8、安全疏散出口;9、水平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从图1至图3可以看出,本技术这种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包括隧道主体、安装在该隧道主体内的疏散标志4、消火栓箱5、反光指示标6和安全疏散出口9,隧道主体包括顶棚1、行车道2、对称连接于顶棚1和行车道2之间的侧壁3,行车道2与水平线9间相交成α角,3°≤α≤15°,行车道2为单行道,反光指示标6相互平行的粘贴在两侧壁3对应处,反光指示标6均平行于水平线9布置,上下相邻两反光指示标6间隔0.5H~0.8H布置,其中,H为隧道高度;位于同一侧壁3上的各反光指示标6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首尾叠加贯穿整个隧道的侧壁3布置,位于行车道2左右两侧的反光指示标6的反光方向均与行车方向相反;消火栓箱5和疏散标志4均安装在侧壁3上,消火栓箱5和疏散标志4的横向定位线均平行于反光指示标6布置,以反光指示标6为基准布置消火栓箱5和疏散标志4,能统一隧道内的视觉观感,强化反光指示标6的指示效果;安全疏散出口8安装在侧壁3上。从图1至图3可以看出,在本技术隧道主体内侧的侧壁3与顶棚1的交界线处粘贴有吸光条7,通过该吸光条7可以对隧道内非水平线部位的视觉效果进行弱化,从而进一步强化反光指示标6的视觉效果。在本技术中,反光指示标6的宽度为0.08~0.1m、长度为15~20m,反光指示标6背面为耐高温、防水、具有粘性的粘贴面,材质为强力不干胶,用于将反光指示标6固定在隧道内的侧壁3上;反光指示标6正面为反光材料,为与隧道其它指示标志颜色保证基本一致,反光颜色设计为蓝色,最大直线反光距离为250m。实施例二从图4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行车道2为双行道,位于行车道2右侧的反光指示标6的反光方向与行车方向相反。在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隧道主体内侧的侧壁3与顶棚1之间还可采用混凝土圆弧段过渡连接,利用该混凝土圆弧段可以将侧壁3与顶棚1的交界线处的直角进行视觉效果上的弱化,此直角属于隧道内的非水平线部位,其弱化后可进一步强化反光指示标6的视觉效果。以V字型隧道为例,本技术这种坡形隧道的修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修建带有坡度的隧道主体,隧道主体包括顶棚1、行车道2、对称连接于顶棚1和行车道2之间的侧壁3,使用坡度仪或根据施工图确定行车道2的坡度,进而确定好水平线9;S2、先用定位胶带给反光指示标6找平,并注意正确放置反光指示标6的方向,使反光指示标6的反光方向与隧道行车方向相反,当隧道为双洞双线隧道时,两侧壁3上反光指示标6的反光方向均与行车方向相反;当隧道为单洞双线隧道时,位于行车道2右侧的反光指示标6的反光方向与行车方向相反;从隧道入口处开始,在距离隧道路面1.5m处的两侧壁3对应位置处粘贴平行于水平线9布置的反光指示标6,当该反光指示标6与行车道2相交后,在该反光指示标6下方0.5H~0.8H处粘贴下一反光指示标6,H为隧道高度;如此反复,至下坡段内的反光指示标6与上坡段内的行车道2相交后,在该反光指示标6上方0.5H~0.8H处粘贴下一反光指示标6,H为隧道高度;如此反复,至最后一反光指示标6位于隧道出口处,从而实现位于同一侧壁3上的各反光指示标6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首尾叠加贯穿整个隧道的行车道2布置;S3、在侧壁3上每间隔50~100m安装一个疏散标志4,疏散标志4与反光指示标6平行安装,疏散标志最低点距离隧道路面1.2m~1.6m;S4、在侧壁3上沿隧道走向安装多个消火栓箱5,消火栓箱5与反光指示标6平行安装,消火栓箱5内的栓口距离隧道路面1.1m,相邻消火栓箱5间距不大于45m。在上述步骤2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每隔200m需对反光指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包括隧道主体、安装在该隧道主体内的疏散标志(4)和消火栓箱(5),隧道主体包括顶棚(1)、行车道(2)和侧壁(3),其特征在于:在两侧壁对应处设有若干平行于水平线布置的反光指示标(6),位于同一侧壁上的各反光指示标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首尾叠加贯穿整个隧道布置,位于行车道右侧的反光指示标的反光方向与行车方向相反,疏散标志和消火栓箱均平行于反光指示标的布置在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包括隧道主体、安装在该隧道主体内的疏散标志(4)和消火栓箱(5),隧道主体包括顶棚(1)、行车道(2)和侧壁(3),其特征在于:在两侧壁对应处设有若干平行于水平线布置的反光指示标(6),位于同一侧壁上的各反光指示标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首尾叠加贯穿整个隧道布置,位于行车道右侧的反光指示标的反光方向与行车方向相反,疏散标志和消火栓箱均平行于反光指示标的布置在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其特征在于:反光指示标的反光颜色为蓝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其特征在于:在侧壁与顶棚的交界线粘贴吸光条(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通行效率的坡形隧道,其特征在于:侧壁与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胜王国安王超峰徐燃石伟龙谢恩赵家明何路陶浩文谢宝超范传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