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液体通过隔板的流量的化粪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83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液体通过隔板流量的化粪池,涉及化粪池装置技术领域,以方便实时控制液体通过隔板上的过水孔的流量,提高化粪池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两个隔板将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沉降腔、厌氧发酵腔和澄清腔,沉降腔连接有进水管,澄清腔连接有出水管;隔板开设有过水孔,过水孔内设置有百叶窗本体,百叶窗本体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叶片,上下相邻叶片搭接形成与过水孔内壁相互适配的密封层,百叶窗本体背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所有叶片同时转动的转动单元,转动单元连接有贯穿壳体的驱动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液体通过隔板的流量的化粪池
本技术涉及化粪池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节隔板过水量的化粪池。
技术介绍
化粪池是基本的污泥处理设施,同时也是生活污水的预处理设施,保障生活社区的环境卫生,避免生活污水及污染物在居住环境的扩散。传统的化粪池采用砖石砌成,但该方式容易出现渗漏现象,污染周围环境及地下水。现有的三格式化粪池,通过采用两个隔板将壳体内部分割为沉降腔、厌氧发酵腔和澄清腔,在隔板上通常设置过水孔,液体通过过水孔在壳体内的沉降腔、厌氧腔和澄清腔内流动,但是现有的过水孔的孔径大小一旦制成就不可改变,不能实时控制液体从过水孔通过隔板的流速,并且过水孔由于在壳体的内壁,不能控制启闭,只能保持常开状态,而不能对液体进行截流,当需要在发酵腔内长时间发酵时,由于过水孔常开,而不能实现在发酵腔内长时间发酵,化粪池的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液体通过隔板流量的化粪池,以方便实时控制液体通过隔板上的过水孔的流量,提高化粪池的实用性。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便于调节液体通过隔板的流量的化粪池,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两个隔板将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沉降腔、厌氧发酵腔和澄清腔,沉降腔连接有进水管,澄清腔连接有出水管;隔板开设有过水孔,过水孔内设置有百叶窗本体,百叶窗本体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叶片,上下相邻叶片搭接形成与过水孔内壁相互适配的密封层,百叶窗本体背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所有叶片同时转动的转动单元,转动单元连接有贯穿壳体的驱动杆。优选地:转动单元包括连接杆、转动销和传动杆;连接杆设置有多个并与叶片一一对应,任一连接杆的一端与叶片的背部相互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传动杆相互铰接,连接杆的中部通过转动销与过水孔的内壁相互连接。优选地:隔板中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便于驱动杆移动的滑槽,滑槽的下端贯穿过水孔,驱动杆设置在滑槽内,驱动杆的下端贯穿过水孔。优选地:驱动杆与滑槽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优选地:传动杆与驱动杆并排设置,传动杆靠近驱动杆的一侧水平设置有定位筒,驱动杆的侧壁水平设置有顶升柱,顶升柱伸入定位筒内,顶升柱设置有弹簧槽,弹簧槽内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筒相互连接,定位筒的内径大于顶升柱的外径。优选地:叶片的上端贯穿设置有多个通孔,叶片的下端设置有与通孔相互适配的凸起,相邻上下叶片搭接时凸起进入到通孔内形成密封。优选地:通孔的内径沿液体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凸起的外形呈圆锥形。优选地:过水孔的内壁上端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设置有与通孔对应的密封块;过水孔的内壁下端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贯穿开设有与凸起相互适配的密封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在隔板上的过水孔内设置与百叶窗原理类似的百叶窗本体,通过转动单元,实现对相邻百叶窗本体的之间的间隙调节,实现对过水孔内的液体流量进行调节,上下相邻的叶片搭接实现相邻叶片的密封,保证所有的叶片在转动到竖直方向时对过水孔进行完全堵塞,实现截流的效果,避免相邻腔室的粪水混合物通过过水孔溢流,实现相对隔离,进而保证充分的厌氧反应等;驱动杆与转动单元相互连接,并且驱动杆贯穿壳体,实现通过贯穿壳体外的驱动杆实现实时控制通孔的百叶窗本体的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隙,不需要人工进入到壳体内进行检修调整过水孔的截面大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过水孔为方孔或圆孔,无论为方孔或圆孔,所有的叶片拼合形成与过水孔的截面形状相互适配,进而保证能完全对过水孔进行封锁。2、转动单元通过转动销将叶片进行相对固定,转动销与过水孔的内壁相互连接,使叶片能绕着转动销转动,进而实现叶片的相对倾角的调节,进而实现相邻叶片之间的间隙调整,达到改变过水孔的流量的作用;传动杆为悬空设置,传动杆上下移动时,不是笔直地在竖直方向移动,而是会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偏移。3、在隔板的中部开设有便于驱动杆移动的滑槽,通过滑槽对驱动杆起到限位作用,驱动杆贯穿过水孔的上下两端的侧壁,并且在驱动杆与滑槽之间设置密封圈,保证过水孔内的粪水不会通过进入到滑槽内,造成驱动杆的堵塞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粪水的臭味通过滑槽传递到壳体外污染环境。4、传动杆与驱动杆之间通过定位筒、顶升柱和压缩弹簧,将驱动杆在竖直方向的直上直下运动传递到传动杆,使百叶窗本体能绕着转动轴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转动;定位筒的内径大于顶升柱的外径,使顶升柱在上下移动一定距离后,才会与定位筒的内壁相互接触,保证定位筒与顶升柱能发生一定偏移,进而方便实现传动杆与驱动杆的相对偏移,驱动杆在竖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顶升柱的侧壁先与定位筒的内壁相互接触,对定位筒施加竖直向下或竖直向上的力,传动杆在竖直方向移动时,通过压缩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实现左右偏移,进而实现传动杆和叶片都绕着转动轴转动一定角度,通过对固驱动板锁定保持不动,即可实现所有叶片的倾斜角度状态保持;通过定位筒、顶升柱和压缩弹簧,驱动杆在竖直方向移动实现叶片的转动,保证了密封圈的密封效果。5、在叶片的上端设置有通孔,在下端设置凸起,上下相邻叶片搭接的时候,凸起进入到通孔内对搭接部位保持一体性,起到辅助密封的作用,避免液体从相邻叶片的搭接处溢出,密封失效。6、通孔贯穿设置,并且沿着水流的方向逐渐增大,有效起到避免通孔堵塞的作用,当粪渣能进入到通孔内,由于孔径逐渐增大,保证了粪渣不会在通孔内停留,凸起能进入到通孔内部,进一步避免了通孔的堵塞。7、在过水孔的内壁上端与下端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密封块与最上端叶片的上端通孔相互适配,第二挡板的密封孔与最下端叶片的凸起相互适配,通过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与百叶窗本体相互配合,进一步保证了当叶片转动到竖直方向时对过水孔的完全封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化粪池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转动单元的放大机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壳体,110-进水管,120-出水管,2-隔板,210-沉降腔,220-厌氧发酵腔,230-澄清腔,240-过水孔,250-滑槽,3-百叶窗本体,310-叶片,311-通孔,312-凸起,4-转动单元,410-转动销,420-连接杆,430-传动杆,5-密封圈,6-定位筒,7-顶升柱,8-压缩弹簧,9-驱动杆,10-第一挡板,11-密封块,12-第二挡板,13-密封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节液体通过隔板的流量的化粪池,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隔板(2)将壳体(1)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沉降腔(210)、厌氧发酵腔(220)和澄清腔(230),所述沉降腔(210)连接有进水管(110),所述澄清腔(230)连接有出水管(120);/n其特征在于:隔板(2)开设有过水孔(240),所述过水孔(240)内设置有百叶窗本体(3),所述百叶窗本体(3)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叶片(310),上下相邻叶片(310)搭接形成与过水孔(240)内壁相互适配的密封层,所述百叶窗本体(3)背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所有叶片(310)同时转动的转动单元(4),所述转动单元(4)连接有贯穿壳体(1)的驱动杆(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液体通过隔板的流量的化粪池,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两个隔板(2)将壳体(1)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隔为沉降腔(210)、厌氧发酵腔(220)和澄清腔(230),所述沉降腔(210)连接有进水管(110),所述澄清腔(230)连接有出水管(120);
其特征在于:隔板(2)开设有过水孔(240),所述过水孔(240)内设置有百叶窗本体(3),所述百叶窗本体(3)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叶片(310),上下相邻叶片(310)搭接形成与过水孔(240)内壁相互适配的密封层,所述百叶窗本体(3)背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对所有叶片(310)同时转动的转动单元(4),所述转动单元(4)连接有贯穿壳体(1)的驱动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调节液体通过隔板的流量的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4)包括连接杆(420)、转动销(410)和传动杆(430);
连接杆(420)设置有多个并与叶片(310)一一对应,任一所述连接杆(420)的一端与叶片(310)的背部相互连接,所述连接杆(420)的另一端与传动杆(430)相互铰接,所述连接杆(420)的中部通过转动销(410)与过水孔(240)的内壁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调节液体通过隔板的流量的化粪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中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便于驱动杆(9)移动的滑槽(250),所述滑槽(250)的下端贯穿过水孔(240),所述驱动杆(9)设置在滑槽(250)内,所述驱动杆(9)的下端贯穿过水孔(24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建军于顺吴镝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威尔森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