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80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设置有微孔载体本体,微孔载体本体的底部贯穿横板并延伸至横板的外部与装置本体内壁的底部接触,微孔载体本体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推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装置本体自带的盖板取下,再将定位柱与微孔载体本体分离,再向上拉动微孔载体本体,再取出微孔载体,从而达到了便于更换微孔载体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不便于更换微孔载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
本技术涉及流动生物床
,具体为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
技术介绍
生物流化床是以砂、活性炭、焦炭一类的较小的惰性颗粒为载体充填在床内,载体表面被生物膜覆着,污水以一定流速从下向上流动,使载体颗粒处于流化状态。废水自下向上流过砂床使载体层呈流动状态,从而在单位时间加大生物膜同废水的接触面积和充分供氧,并利用填料沸腾状态强化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构筑物。构筑物中填料的表面积超过3300m2/m3填料,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很少脱落,可省去二次沉淀池。床中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达8000-40000mg/L,氧的利用率超过90%,根据半生产性试验结果,当空床停留时间为16-45分钟时BOD和氮的去除率均大于90%,此时填料粒径为1mm,膨胀率为100%,BOD负荷16.6kg(BOD5)/(m3·d)。生物流化床工艺效率高、占地少、投资省,在美、日等国已用于污水硝化、脱氮等深度处理和污水二级处理及其他含酚、制药等工业废水处理。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是一种对流动生物床进行过滤的装置,但是现有的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不便于更换微孔载体,而微孔载体一般与装置焊接,导致使用者在使用时非常繁琐,从而降低了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具备便于更换微孔载体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不便于更换微孔载体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设置有微孔载体本体,所述微孔载体本体的底部贯穿横板并延伸至横板的外部与装置本体内壁的底部接触,所述微孔载体本体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推盘,所述推盘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底部贯穿微孔载体本体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贯穿微孔载体本体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的内部,所述限位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侧贯穿横板并延伸至横板的内部,所述装置本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与装置本体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远离水泵的一端贯穿装置本体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优选的,所述微孔载体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砂子层,所述砂子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焦炭层,所述焦炭层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层。优选的,所述推盘顶部的内侧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的底部与推盘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传动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内侧与微孔载体本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滑动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分别与微孔载体本体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将装置本体自带的盖板取下,再将定位柱与微孔载体本体分离,再向上拉动微孔载体本体,再取出微孔载体,从而达到了便于更换微孔载体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不便于更换微孔载体的问题,该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具备便于更换微孔载体的优点,使用者在使用时非常便捷,从而提高了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支撑腿和底盘,可以对装置本体进行支撑,防止装置本体出现晃动的现象,通过设置砂子层、焦炭层和活性炭层,可以对内部的生物进行过滤,使其吸附在砂子层、焦炭层和活性炭层的表面,通过设置推板,可以增加推盘与手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手在推盘上打滑,通过设置复位弹簧,可以对传动杆进行复位,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通过设置滑动杆,可以对滑动套进行限位,防止滑动套出现晃动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正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图。图中:1装置本体、2横板、3微孔载体本体、4推盘、5传动杆、6滑动套、7限位杆、8定位柱、9水泵、10进水管、11出水管、12支撑腿、13底盘、14砂子层、15焦炭层、16活性炭层、17推板、18复位弹簧、19滑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3,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2,支撑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13,通过设置支撑腿12和底盘13,可以对装置本体1进行支撑,防止装置本体1出现晃动的现象,装置本体1的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横板2,横板2的顶部设置有微孔载体本体3,微孔载体本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砂子层14,砂子层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焦炭层15,焦炭层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层16,通过设置砂子层14、焦炭层15和活性炭层16,可以对内部的生物进行过滤,使其吸附在砂子层14、焦炭层15和活性炭层16的表面,微孔载体本体3的底部贯穿横板2并延伸至横板2的外部与装置本体1内壁的底部接触,微孔载体本体3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推盘4,推盘4顶部的内侧设置有推板17,推板17的底部与推盘4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推板17,可以增加推盘4与手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手在推盘4上打滑,推盘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5,传动杆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8,复位弹簧18的内侧与微孔载体本体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复位弹簧18,可以对传动杆5进行复位,从而方便使用者使用,传动杆5的底部贯穿微孔载体本体3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套6,滑动套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杆19,滑动杆19的两端分别与微孔载体本体3内壁的两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滑动杆19,可以对滑动套6进行限位,防止滑动套6出现晃动的现象,滑动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限位杆7的底部贯穿微孔载体本体3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3的内部,限位杆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8,定位柱8的外侧贯穿横板2并延伸至横板2的内部,装置本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9,水泵9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远离水泵9的一端与装置本体1连通,水泵9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11,出水管11远离水泵9的一端贯穿装置本体1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3的内部,通过设置装置本体1、横板2、微孔载体本体3、推盘4、传动杆5、滑动套6、限位杆7、定位柱8、水泵9、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的配合,首先将装置本体1自带的盖板取下,再将定位柱8与横板2分离,再向上拉动微孔载体本体3,取出微孔载体3,从而达到了便于更换微孔载体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不便于更换微孔载体的问题,该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横板(2),所述横板(2)的顶部设置有微孔载体本体(3),所述微孔载体本体(3)的底部贯穿横板(2)并延伸至横板(2)的外部与装置本体(1)内壁的底部接触,所述微孔载体本体(3)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推盘(4),所述推盘(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5),所述传动杆(5)的底部贯穿微孔载体本体(3)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套(6),所述滑动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所述限位杆(7)的底部贯穿微孔载体本体(3)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3)的内部,所述限位杆(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8),所述定位柱(8)的外侧贯穿横板(2)并延伸至横板(2)的内部,所述装置本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9),所述水泵(9)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远离水泵(9)的一端与装置本体(1)连通,所述水泵(9)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远离水泵(9)的一端贯穿装置本体(1)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3)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流动生物床生物膜法专用流动生物床微孔载体,包括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本体(1)的内部横向固定连接有横板(2),所述横板(2)的顶部设置有微孔载体本体(3),所述微孔载体本体(3)的底部贯穿横板(2)并延伸至横板(2)的外部与装置本体(1)内壁的底部接触,所述微孔载体本体(3)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推盘(4),所述推盘(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杆(5),所述传动杆(5)的底部贯穿微孔载体本体(3)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动套(6),所述滑动套(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所述限位杆(7)的底部贯穿微孔载体本体(3)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3)的内部,所述限位杆(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柱(8),所述定位柱(8)的外侧贯穿横板(2)并延伸至横板(2)的内部,所述装置本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水泵(9),所述水泵(9)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10),所述进水管(10)远离水泵(9)的一端与装置本体(1)连通,所述水泵(9)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11),所述出水管(11)远离水泵(9)的一端贯穿装置本体(1)并延伸至微孔载体本体(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言红红言文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永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