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5664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包括一用于存放印版辊筒的版辊架,版辊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前端竖梁和两根后端竖梁,每一前端竖梁的顶部与对应后端竖梁的顶部均共同设置有一行吊轨道,两行吊轨道上共同滑动安装有一装卸装置,两前端竖梁之间和两后端竖梁之间分别固定有若干根相对设置的承重横梁,每一承重横梁均为水平设置且均相互平行,每相对设置的两承重横梁两端均分别相对设置有一支撑横梁,每相对设置的两支撑横梁上均设置有一换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立体层叠式结构,并采用伺服行吊辅助装卸,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空间利用率,具有占地面积小、存放数量多、劳动强度小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
本技术涉及柔性版印刷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
技术介绍
柔性版印刷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印刷产品的不同需要定制不同的印版辊筒,随着时间的增长,产品的多样性带来的是印版辊筒数量与种类的不断增加,使得印版辊筒的存放会占用大量的空间。如图1所示,目前使用比较普遍的印版辊筒存放架为三脚架结构的存放架,该类型的存放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占地面积很大,且只能存放少量的印版辊筒,若存放数量很大的印版辊筒,累计起来仍然需要很多的空间。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采用立体层叠式结构,并采用伺服行吊辅助装卸,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空间利用率,具有占地面积小、存放数量多、劳动强度小的特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包括一用于存放印版辊筒的版辊架,所述版辊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前端竖梁和两根后端竖梁,每一所述前端竖梁的顶部与对应所述后端竖梁的顶部均共同设置有一行吊轨道,两所述行吊轨道上共同滑动安装有一装卸装置,两所述前端竖梁之间和两所述后端竖梁之间分别固定有若干根相对设置的承重横梁,每一所述承重横梁均为水平设置且均相互平行,每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承重横梁两端均分别相对设置有一支撑横梁,每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支撑横梁上均设置有一换手装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卸装置包括一平行于所述承重横梁且由驱动装置驱动滑动的伺服行吊,所述伺服行吊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滑动安装于对应所述行吊轨道上的滑动座,所述伺服行吊的两端相对固定有一竖向设置的起重竖梁,每一所述起重竖梁上均通过升降轨道滑动安装有一升降滑块,每一所述升降滑块均由一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每一所述升降滑块内侧均固定有一吊臂,每一所述吊臂上均设有一平行于所述承重横梁的水平滑轨,每一所述水平滑轨上均滑动安装有一用于吊装所述印版辊筒的吊装钩,每一所述吊装钩均由固定于所述升降滑块上的进退气缸驱动移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换手装置均包括两相对设置于对应所述支撑横梁内侧壁上的支撑轨道,每一所述支撑轨道均为水平设置且均平行于所述支撑横梁,每一所述支撑轨道上均滑动安装有一换手滑动架,每一所述换手滑动架均由固定于所述支撑横梁上的换手气缸驱动移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换手滑动架的两端均分别设有一防止所述印版辊筒掉落的第一防掉凸块。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印版辊筒的两端分别放置于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支撑横梁的顶部。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支撑横梁的后端均固定有一用于防止印版辊筒掉落的第二防掉凸块。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一所述起重竖梁的下端与地面之间均留有一定的高度。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由于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包括版辊架,版辊架上设置有装卸装置和换手装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第一步,将本技术安装于厂房的某一固定区域,并预留移动的操作空间,将装有印版辊筒的小推车推至伺服行吊的下方,做好准备工作;第二步,控制两进退气缸启动,两进退气缸分别带动对应吊装钩在吊臂的水平滑轨上滑动,使两吊装钩逐渐靠近并将印版辊筒的两端分别放置在两吊装钩上;第三步,版辊架自下而上有多层支撑横梁,人为选择将印版辊筒放置在第几层的支撑横梁上,控制升降滑块上链轮链条机构的驱动装置启动,带动升降滑块在升降轨道上向上滑动到指定层所处的高度上;第四步,控制伺服电机驱动涡轮蜗杆机构,并带动滑动座和伺服行吊在行吊轨道上滑动,伺服行吊带动起重竖梁、吊装钩和吊装钩上的印版辊筒逐渐靠近版辊架,然后将印版辊筒放在选定支撑横梁的换手滑动架上,然后控制进退气缸带动吊装钩缩回并送印版辊筒,控制换手气缸启动,换手气缸拉动换手滑动架在支撑轨道上移动,伺服行吊继续在行吊轨道上向后移动,使两起重竖梁和印版辊筒均绕过两前端竖梁;第五步,当两起重竖梁和印版辊筒均移动到前端竖梁后侧时,控制两进退气缸同时伸出,印版辊筒的两端再次被两吊装钩托起,伺服行吊在行吊轨道上继续滑动,带动吊装钩和印版辊筒移动,可将印版辊筒放置在支撑横梁的任意位置上,并可按照印版辊筒的大小安排合适的间距;第六步,最后进退气缸带动吊装钩缩回,两驱动装置带动伺服行吊和升降滑块均回到起始位置上,重复上述步骤可摆放多支印版辊筒。相较于传统三脚架结构的印版辊筒存放架,本技术采用了立体层叠式的结构,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版辊架可存放大小印版辊筒的数量是普通三脚架结构的8倍左右,极大增加了本技术存放印版辊筒的数量,从而减小了版辊架的占地面积;同时采用伺服行吊辅助装卸,无需工作人员人工搬运装卸印版辊筒,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在每一层支撑横梁上均设置有换手装置,因为伺服行吊在吊装印版辊筒的过程中,两前端竖梁与吊装钩的运动轨迹干涉,增加换手装置可帮助伺服行吊绕过两前端竖梁,并将继续将印版辊筒吊装至指定位置上。由于每一换手滑动架的两端均设有一第一防掉凸块,每一支撑横梁的后端均固定有一第二防掉凸块,第一防掉凸块避免了印版辊筒在换手过程中发生滚动而掉落,第二防掉凸块避免放置在支撑横梁上印版辊筒掉落而对印版辊筒造成损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三脚架结构印版辊筒存放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5为图2的前视图;图6为图4中C-C向的剖视图。其中:1、印版辊筒;2、版辊架;3、前端竖梁;4、后端竖梁;5、行吊轨道;6、承重横梁;7、支撑横梁;8、伺服行吊;9、滑动座;10、起重竖梁;11、升降轨道;12、升降滑块;13、吊臂;14、水平滑轨;15、吊装钩;16、进退气缸;17、支撑轨道;18、换手滑动架;19、换手气缸;20、第一防掉凸块;21、第二防掉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图5和图6共同所示,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包括一用于存放印版辊筒1的版辊架2,版辊架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前端竖梁3和两根后端竖梁4,每一前端竖梁3的顶部与对应后端竖梁4的顶部均共同设置有一行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存放印版辊筒的版辊架,所述版辊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前端竖梁和两根后端竖梁,每一所述前端竖梁的顶部与对应所述后端竖梁的顶部均共同设置有一行吊轨道,两所述行吊轨道上共同滑动安装有一装卸装置,两所述前端竖梁之间和两所述后端竖梁之间分别固定有若干根相对设置的承重横梁,每一所述承重横梁均为水平设置且均相互平行,每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承重横梁两端均分别相对设置有一支撑横梁,每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支撑横梁上均设置有一换手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存放印版辊筒的版辊架,所述版辊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根前端竖梁和两根后端竖梁,每一所述前端竖梁的顶部与对应所述后端竖梁的顶部均共同设置有一行吊轨道,两所述行吊轨道上共同滑动安装有一装卸装置,两所述前端竖梁之间和两所述后端竖梁之间分别固定有若干根相对设置的承重横梁,每一所述承重横梁均为水平设置且均相互平行,每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承重横梁两端均分别相对设置有一支撑横梁,每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支撑横梁上均设置有一换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版印刷机用印版辊筒立体存放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装置包括一平行于所述承重横梁且由驱动装置驱动滑动的伺服行吊,所述伺服行吊底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滑动安装于对应所述行吊轨道上的滑动座,所述伺服行吊的两端相对固定有一竖向设置的起重竖梁,每一所述起重竖梁上均通过升降轨道滑动安装有一升降滑块,每一所述升降滑块均由一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每一所述升降滑块内侧均固定有一吊臂,每一所述吊臂上均设有一平行于所述承重横梁的水平滑轨,每一所述水平滑轨上均滑动安装有一用于吊装所述印版辊筒的吊装钩,每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彬李干
申请(专利权)人:青州蒙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