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及直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546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及直升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包括拉扭带和芯轴,芯轴包括两个支撑杆和两个绕线筒,拉扭带缠绕在两个绕线筒的侧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直升机拉扭带结构通过设计圆柱体可转动地插设于圆柱孔中使得两个支撑杆之间可以转动,进而实现拉扭带可扭转,在直升机飞行时,拉扭带除了承受旋翼离心作用产生的拉伸荷载之外,拉扭带还可以扭转从而实现旋翼变距功能。在拉扭带缠绕过程中芯轴可以对拉扭带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缠绕结束后芯轴可以和拉扭带一起固化成型,解决了拉扭带缠绕过程的支撑问题以及拉扭带的定型问题,提高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工艺的可控性以及生产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及直升机
本技术涉及直升机
,尤其涉及一种直升机拉扭带结构以及包括该直升机拉扭带结构的直升机。
技术介绍
拉扭带结构是直升机桨毂常用的一种结构承载受力件,其主要作用是承受直升机桨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和桨叶的变距运动产生的扭矩,从而改善桨毂轴向铰的受力状况,使桨毂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使用安全,便于维护。但目前现有的拉扭带结构的中间芯轴多采用多段式无连接设计,而芯轴内支撑杆无机械连接会导致实际生产操作时拉扭带无法拉直定型,工艺不易控制,并且会使拉扭带成品在使用过程中受力不均匀,受力严峻的拉扭带部分容易被拉断,影响拉扭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直升机拉扭带结构,该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直升机,其包括本技术的直升机拉扭带结构。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包括拉扭带和芯轴,所述芯轴包括两个支撑杆和两个绕线筒,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支撑杆同轴的圆柱体,另一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支撑杆同轴、用于与所述圆柱体相配合的圆柱孔,所述圆柱体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圆柱孔中;两个所述绕线筒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且每个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端面分别抵接对应的所述绕线筒的侧面,所述拉扭带缠绕在两个所述绕线筒的侧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绕线筒的侧面相抵接,每个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端面朝同一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凹陷形成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凹面与对应的所述绕线筒的侧面凹凸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绕线筒的侧面设有限位凹槽,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收容于所述限位凹槽中并与所述限位凹槽凹凸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包括缠绕在两个所述绕线筒侧面上的若干圈纤维丝,若干圈所述纤维丝粘连形成所述拉扭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纤维丝为凯夫拉纤维丝。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的形状为圆柱形或者长方体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柱体为定位销,所述圆柱孔为定位销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绕线筒包括主体和分别固定在所述主体两端的两个挡板,所述拉扭带缠绕在两个所述主体的侧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筒开设有贯穿所述主体和两个所述挡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中心线相垂直。另一方面,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直升机,包括上述的直升机拉扭带结构。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其芯轴的两个支撑杆通过圆柱体可转动地插设于圆柱孔中而相连,圆柱体可转动地插设于圆柱孔中使得两个支撑杆之间可以转动,进而实现拉扭带可扭转,在直升机飞行时,拉扭带除了承受旋翼离心作用产生的拉伸荷载之外,拉扭带还可以扭转从而实现旋翼变距功能。在拉扭带缠绕过程中芯轴可以对拉扭带起到支撑和限位作用,缠绕结束后芯轴可以和拉扭带一起固化成型,解决了拉扭带缠绕过程的支撑问题以及拉扭带的定型问题,提高了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操作便利性、工艺的可控性以及生产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技术直升机包括上述的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在直升机停机时,直升机拉扭带结构的芯轴可以起到定型和支撑作用;在直升机飞行时,拉扭带除了承受旋翼离心作用产生的拉伸荷载之外,拉扭带还可以扭转从而实现旋翼变距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直升机拉扭带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直升机拉扭带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直升机拉扭带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芯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为图5所示芯轴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芯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8为图7所示芯轴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芯轴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图10为图9所示芯轴的分解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绕线筒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直升机拉扭带结构的制造流程图;附图标号说明:拉扭带100,芯轴200,支撑杆210,弧形凹面211,限位凸起212,绕线筒220,限位凹槽221,主体222,挡板223,通孔224,圆柱体231,圆柱孔232,缠绕治具300,纤维丝400,纤维纱锭410,张力计420,浸胶槽430,挤胶轮组440,导轮450,树脂5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部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当一个部被认为是“连接”到另一个部,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10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包括拉扭带100和芯轴200,芯轴200包括两个支撑杆210和两个绕线筒220,其中一个支撑杆210的第一端设有与支撑杆210同轴的圆柱体231,另一支撑杆210的第一端设有与支撑杆210同轴、用于与圆柱体231相配合的圆柱孔232,圆柱体231可转动地插设于圆柱孔232中;两个绕线筒220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杆210的第二端,且每个支撑杆210的第二端端面分别抵接对应的绕线筒220的侧面,拉扭带100缠绕在两个绕线筒220的侧面上。上述直升机拉扭带结构,通过设计圆柱体231可转动地插设于圆柱孔232中使得两个支撑杆210之间可以转动,实现支撑杆210可拉伸和扭转的功能,进而实现拉扭带100可扭转,在直升机飞行时,拉扭带100除了承受旋翼离心作用产生的拉伸荷载之外,拉扭带100还可以扭转从而实现旋翼变距功能。具体地,如图6、图8和图10所示,圆柱体231凸出设置于其中一个支撑杆210的第一端端面,圆柱孔232为盲孔,两个支撑杆210通过圆柱体231插入圆柱孔232而实现相连,在工作状态下,由于圆柱体231可转动地插设在圆柱孔232中,因此可以实现拉扭带100扭转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扭带(100)和芯轴(200),所述芯轴(200)包括两个支撑杆(210)和两个绕线筒(220),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支撑杆(210)同轴的圆柱体(231),另一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支撑杆(210)同轴、用于与所述圆柱体(231)相配合的圆柱孔(232),所述圆柱体(231)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圆柱孔(232)中;/n两个所述绕线筒(22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二端,且每个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二端端面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绕线筒(220)的侧面,所述拉扭带(100)缠绕在两个所述绕线筒(220)的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扭带(100)和芯轴(200),所述芯轴(200)包括两个支撑杆(210)和两个绕线筒(220),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支撑杆(210)同轴的圆柱体(231),另一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支撑杆(210)同轴、用于与所述圆柱体(231)相配合的圆柱孔(232),所述圆柱体(231)可转动地插设于所述圆柱孔(232)中;
两个所述绕线筒(22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二端,且每个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二端端面分别连接对应的所述绕线筒(220)的侧面,所述拉扭带(100)缠绕在两个所述绕线筒(220)的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二端端面与对应的所述绕线筒(220)的侧面相抵接,每个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二端端面朝同一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一端凹陷形成弧形凹面(211),所述弧形凹面(211)与对应的所述绕线筒(220)的侧面凹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拉扭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绕线筒(220)的侧面设有限位凹槽(221),所述支撑杆(210)的第二端设有限位凸起(212),所述限位凸起(212)收容于所述限位凹槽(221)中并与所述限位凹槽(221)凹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翔古小文周毅文窦新国姚雨辰李聪朱重庆张航齐阳杨宪辉李南王亚骏王林张腾涛王定雪戴志鸿郑监林刘烜赫江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科天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