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一收物联网中接收端的同步报警及复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469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发一收物联网中接收端的同步报警及复位方法,该方法能够在多发一收物联网结构中,简单地设置现场监测报警器实时发送报警数据和定时发送心跳数据,远程同步报警器即能够可靠地同步报警与同步复位。即使接收端会出现少量数据碰撞干扰,且在网设备数量较大心跳频繁造成远程同步报警器程序执行频繁因接收新数据中断,本方法依然保证高实时性的报警状态可靠同步。应用该方法,监测报警类物联网的组网结构和数据收发逻辑得到简化,远程设备和现场设备的发送接收逻辑易于开发;在单一网络内带定时心跳的发送设备数量翻倍时,该方法对汇集接收无线数据的设备内微处理器的资源消耗并不线性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发一收物联网中接收端的同步报警及复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发一收星型物联网结构下,使远程同步报警器与多个现场监测报警器同步报警及自动快速复位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监测温度、烟雾、气体浓度并实时报警的物联网应用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方案为,现场安装的多个传感器设备可以自带声光报警等提示信号,向附近人员提示警情,且能够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其自身传感器监测到现场的异常而即时产生的报警信息,传送至设置在值班室、监控室等处的远程同步报警器。远程同步报警器根据收到的报警信息,启动该设备的声光报警装置,从而提示附近的值班人员现场发生了警情,甚至值班室报警器还可能将汇集的数据上传到云端并推送到相关人员的移动终端。在这种物联网应用中,多发一收的星型组网结构是最简单的组网逻辑。对于此类报警类传感器网络中的远程同步报警器,除了作为数据汇集的网关外,其自身的声光报警单元,也应该要随着现场设备的报警而迅速启动报警,并且在所有现场设备状态恢复正常后,能够及时复位,实现远程报警与现场报警的高度同步。监测报警系统为了保证系统持续可靠工作,要求能在设备故障时自动发现和提示。前端监测设备一般设计为能够主动定时上传自身完好的状态信息,通常称之为“心跳”数据。在一个前端报警器数量高达数百个的传感器网络中,值班室报警器和现场监测报警器在不报警状态下,大量的“心跳”数据依然持续在局域网内传送和接收,尤其对于多发一收星型网络的接收端设备,将频繁接收处理不同设备的心跳数据。由于现场监测报警器与远程同步报警器之间通常使用无线射频或者微波通信技术,多个发射端同时发送数据时,对于接收端而已,一个设备发生的数据会成为另一个设备的干扰,造成数据传递中的丢失。网络中的设备越多,设备发送数据的频率越高,数据包丢失的数量越多,这使得多发一收、带定时心跳数据的无线局域网内,远程同步报警器接收数据变得不可靠。远程同步报警器在接收关键数据时可能受其他心跳的干扰而丢失数据,+将导致远程同步报警器与大量现场监测报警器的同步逻辑难以实现。这体现在,远程同步报警器既难以保证任意现场监测报警器发出报警状态后也同步发出报警提示,也难以随现场报警复位后及时自动复位。尽管减少局域网设备数量和降低设备发送心跳周期,提升无线网络发送空速,能够减少数据碰撞,使得数据丢失减少,但是整个物联网系统依然存在错失关键信息造成的远程报警同步动作不可靠问题。因此当前在一些物联网工程应用中,如发送和接收设备均带声光报警等提示装置,且发送设备不报警时依然定期发送心跳数据,简单易开发的多发一收星型组网结构的无线局域网会难以得到实施应用。当需要使用的现场设备较多时,系统开发者往往采取了更加复杂的主机设备(远程同步报警器)轮询从机设备(现场监测报警器)的组网方式,或者在从机设备收到主机广播信号后,分时间片延时上报错开干扰的方式。尤其地,局域网设备数量较高,而采用空速较低的扩频通信技术如Lora时,多发一收网络采用轮询或分时间片的组网方式,延时更为突出,使得现场与远程设备出现明显的不同步。上述同步问题,造成组网和数据上报逻辑复杂,开发难度较高,而且远程报警和复位的时间延迟可能较大,报警和复位的实时性很难保证,这将阻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多发一收简单物联网报警系统的工程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多发一收星型组网无线系统中,远程同步报警器与大量现场监测报警器实现报警同步和复位同步的方法。应用该方法,能够实现在较简单的组网逻辑下,任意现场设备报警则远程设备即时报警,全部现场设备均复位后远程设备在设定的延时上限时间内自动复位。现场任一设备依然可以高频率发送心跳信号,实现对设备工作状态完好的监测。在部分数据接收丢失的情况下,该方法依然保证报警系统的报警和复位同步效果,从而降低了物联网系统的开发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远程同步报警器与现场监测报警器报警及复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每一只现场监测报警器在识别到警情时,除自身启动报警单元,还通过无线模块连续重复发送报警数据,直至现场警报完全解除为止;2)每一只现场监测报警器在未检出警情时,间隔固定时间上传一次自身状态完好的心跳数据;心跳及报警数据均带自身身份标码;3)网络中汇集现场监测报警器信息并执行同步报警的远程同步报警器,默认工作在初始状态IDLE下。该状态下,接收到任意设备报警状态,即启动自身报警装置,并进入报警状态1,并标记报警的传感器身份编码,未接收任何数据或仅接收到心跳数据则维持IDLE状态不变;4)报警状态1下,开始计时1s时间,期间若未收到任何新的现场监测报警器数据,或仅收到非标记报警传感器的心跳数据,则计时达到1s后自动进入报警状态2,维持报警装置启动;5)报警状态2下,开始计时1s时间,期间若未收到任何新的现场监测报警器数据,或仅收到非标记报警传感器的心跳数据,则计时达到1s后自动进入报警状态3,维持报警装置启动;6)重复上述计时1s进入新报警状态的过程若干次,直至累计计时时间达到希望远程同步报警器自动复位的最大延时时间,例如最大接受现场监测报警器复位后,远程同步报警器在最多5s即自动复位,则计时至报警状态5,且维持报警装置启动;在报警状态5下,计时1s期间若仍未收到任何现场监测报警器数据,或仅收到非来自标记报警设备的心跳数据,则计时达到1s后自动返回初始状态IDLE,停止远程同步报警器的声光报警。7)在上述报警状态1开始至复位前的任何状态,如果收到来自任意一只现场监测报警器的报警数据,则重新以报警状态1开始并重新更新标记最新的报警传感器身份标码。8)在上述报警状态1开始至复位前的任何状态,如果收到来自之前标记的现场监测报警器的正常心跳数据,则自动返回初始状态IDLE,停止远程同步报警器的报警动作。优选地,所述现场监测报警器在持续报警状态下,每0.5s通过无线模块重复发送一次报警数据,直至现场警报解除。优选地,现场监测报警器在无报警状态下,每2-5min发送一次心跳数据,用于后台系统及时发现前端设备不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优选地,远程同步报警器收到任意一个报警器报警数据,立即启动报警。优选地,局域网设备最大数量可以取255个,即将设备身份编码设置为1个字节。优选地,在远程同步报警器处于1~N的任何报警状态中,收到之前标记的报警器重新发出的正常心跳数据,能证明其现场警情已经解除时,远程同步报警器即可自动复位。优选地,远程同步报警器最后收到一次报警数据之后,计时5s-10s内未收到标记报警传感器的心跳数据,也未收到任意设备的报警数据时,即可自动停止报警实现复位。优选地,可以通过增加计时报警状态的数量和每个状态的计时时间,来修改远程同步报警器的自动复位延时。优选地,无线收发模块使用带发送前载波侦听技术的LoRa无线通信模块,在2.4kbps及更高的空速下传递无线数据。应用该套方法,在接收端偶尔发生数据丢失时,整个物联网系统依旧能够低延时可靠工作。主要表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发一收物联网中接收端的同步报警及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n一个局域网内拥有多个带无线发送模块的现场监测报警器和唯一带无线接收模块的远程同步报警器;/n远程同步报警器在任意现场监测报警器报警时都能迅速同步报警,在所有现场监测报警器停止报警后的指定时间内能够复位自动停止报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发一收物联网中接收端的同步报警及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个局域网内拥有多个带无线发送模块的现场监测报警器和唯一带无线接收模块的远程同步报警器;
远程同步报警器在任意现场监测报警器报警时都能迅速同步报警,在所有现场监测报警器停止报警后的指定时间内能够复位自动停止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一收物联网中接收端的同步报警及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远程同步报警器不会因多发一收的设备间数据干扰而影响同步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一收物联网中接收端的同步报警及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时占用电子系统中微处理器资源极少,并且不随其接收的现场监测报警器数量大量增加而线性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一收物联网中接收端的同步报警及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现场监测报警器发现警情且警情持续时,实时且快速重复发送报警信息;在未发现警情时,定时发送自身及现场状态正常的心跳信息,且上述信息均带有设备自身身份识别代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一收物联网中接收端的同步报警及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现场监测报警器无需额外在现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佩江泽富田源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达温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