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15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包括修复体,以及设置修复体内部的定位及传感装置,所述修复体安装在患者口腔的牙齿或种植体上;患者正常使用该修复体,修复体内的定位及传感装置定位患者的位置,将位置信息发送到监护人的电脑和/或手机终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患者的远程位置监控;能够记录患者安装修复体的牙齿的咀嚼压力情况,并可通过患者用力咬牙达到一定压力和一定时长,及时报警,避免了遇到突发事件无法及时报警,以及失踪后错过最佳寻找时机的情况;并可监测患者是否未咀嚼进食达一定时间,及时报警,避免了失踪后没有尽早报警,以及遇难后尸体、残骸难于寻找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产品
,涉及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
技术介绍
每天都有儿童、青少年以及女性等弱势群体走失的案件发生,他们或被拐卖,或被绑架,处于危险境地。此外,老年人随着衰老,身患心脑血管等疾病,导致记忆力减退,外出可能会迷路,给家人寻找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警察,军人,战地记者,科学探险家,出国旅游、访问的人员等,可能处于危险境地或迷路。在发生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后,幸存者、遇难者的找寻以及身份核实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已有包含GPS追踪设备的物品,但由于现有产品功能单一,只能用于查询被监护人员的时实位置信息,没有存储患者身份信息的功能,也无法自动地向监护人员报警,使用较为不便。且遇到拐卖、绑架等情况时,随身物品很可能被取走,无法发挥定位和报警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解决了现有追踪设备功能单一,使用不便、容易被发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包括修复体,以及设置修复体内部的定位及传感装置;所述修复体安装在患者口腔的牙齿或种植体上;患者正常使用该修复体,修复体内的定位及传感装置定位患者的位置,将位置信息发送到监护人的电脑和/或手机终端。所述定位及传感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设置在装置外壳内的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定位模块为GPS或者北斗双定位模块,能够接受GPS或北斗系统的定位信号,并将定位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监控人的电脑和/或手机终端。所述定位及传感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装置外壳内的压力感应模块、主控模块;所述定位及传感器装置固定设置在修复体内部的底部位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镶嵌在患者牙齿咬合时能够承受牙齿咬合压力的装置外壳一侧内部;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感应患者牙齿咬合压力,并将所感应到的患者牙齿咬合压力实时传输至主控模块。在主控模块中预设第一压力阈值,及第一时间阈值,当患者遇到紧急情况,患者无法及时用手机打电话报警时,用力咬牙齿;当主控模块判断由压力感应模块感应的咬合压力高于第一压力阈值,且持续时间长于预先设定的第一时间阈值时,主控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向监护人的电脑/手机发送报警信息以及患者的定位信息,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压力阈值应大于患者正常咀嚼时以及患者在碰到紧急情况时下意识咬紧牙齿时压力感应模块所承受的压力值。在主控模块中预设第二压力阈值,及第二时间阈值,当主控模块判断由压力感应模块感应的咬合压力持续第二压力阈值额时间长于预先设定的第二时间阈值时,主控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向监护人的电脑/手机发送报警信息以及患者的定位信息,其中所述预设第二压力阈值不大于患者正常咀嚼时压力感应模块所承受的压力值。所述报警信息每隔一分钟发送一次,直到报警条件不再满足时为止;所述第一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能够通过监护人的电脑和/或手机终端进行修改。所述定位及传感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装置外壳内的信息储存模块以及电源模块;所述信息存储模块与主控模块相连,用于保存患者的个人信息,通过监护人的电脑和/或者手机调取信息存储模块中的信息;其中,所述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户口信息、护照号、驾照号、身高、面部照片、胎记、指纹、血型、DNA序列、紧急联系人的姓名地址以及电话;所述电源模块为定位及传感器装置内的各模块提供所需电源。所述修复体,根据患者牙体缺损或牙体缺失情况,能够制作成多种不规则形状和不同的颜色,以修复不同的牙体缺损;所述定位及传感装置的外壳能够根据患者的牙体缺损或牙体缺失情况能够制作成多种不规则形状,采用患者牙本质的颜色,根据患者牙齿的颜色,制作成不同的颜色。所述装置外壳采用3D打印制作。所述修复体能够制作成固定修复体或活动修复体。其中,所述固定修复体,通过化学和/或机械作用固定在口腔的牙齿或种植体上,因患者不能自行摘戴,称作固定义齿;所述活动修复体,患者能够自行摘下修复体,再戴在口腔里,也称作活动义齿。所述化学作用,即通过粘固剂或粘结剂将修复体固定在口腔的牙齿或种植体上;所述机械作用,即通过固定装置将修复体固定在口腔的牙齿或种植体上;所述修复体还能够安装在牙科种植体上,并采用能够穿透通信信号的材料。所述主控模块,定位模块、信息储存模块、压力感应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均位于装置外壳内部;主控模块分别与定位模块、信息储存模块、压力感应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电源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定位模块、信息储存模块、压力感应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相连接;无线通信模块通过无线方式与监护人电脑或者手机相连接;所述装置外壳,对在装置外壳中各模块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界的腐蚀,并承受从修复体传递来的咬合压力;所述电源模块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所述修复体用于修复牙体缺损,也能用于修复牙列中一个或几个缺失牙。所述固定修复体,采用在患者口腔外部通过3D打印或人工层层堆积修复材料的方式制作而成,也能采用在患者口腔内部通过人工层层堆积修复材料的方式,并将定位和传感装置镶嵌入修复体,得到智能固定修复体,并将智能固定修复体通过牙科专用粘结剂粘结在牙齿上。所述活动修复体能够采用3D打印制作而成,将定位和传感装置镶嵌入修复体。所述活动修复体能够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再通过人工操作将定位和传感装置镶嵌入修复体。所述传统工艺包括:卡环铸造或弯制、排牙、制作蜡基托、装盒包埋、热处理等步骤。所述活动修复体的树脂基托内能够埋入较大体积的GPS天线,为GPS定位模块提供更好的通信。所述修复体还能够安装在牙科种植体上。患者没有患牙,自愿安装种植体和修复体。所述修复体,采用能够穿透通信信号的材料,如树脂材料,也可为陶瓷材料。所述压力感应模块,包括石墨烯压力感受器及集成电路;所述集成电路将石墨烯压力感受器获得的压力转换成相应的电压信号或者电流信号。所述定位模块,包括GPS模块和集成电路,接受GPS和北斗的双通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牙科修复体内安装存储模块,实现了对患者身份信息以及紧急联系人信息的存储;通过在修复体内安装定位模块,实现了对患者的远程位置监控;压力感应模块能够记录患者安装修复体的牙齿的咀嚼压力情况,并可通过患者用力咬牙达到一定压力和一定时长,及时报警,避免了遇到突发事件无法及时报警,以及失踪后错过最佳寻找时机的情况;并可监测患者是否未咀嚼进食达一定时间,及时报警,避免了失踪后没有尽早报警,以及遇难后尸体、残骸难于寻找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修复体近远中方向结构剖面图;图2是实施例1的修复体结构颊舌方向剖面图;图3是实施例1的修复体内定位和传感装置外观图;图4是实施例1的修复体结构俯视图;图5是实施例2的修复体结构示意图剖面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包括修复体,以及设置修复体内部的定位及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修复体安装在患者口腔的牙齿或种植体上;/n患者正常使用该修复体,修复体内的定位及传感装置定位患者的位置,将位置信息发送到监护人的电脑和/或手机终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包括修复体,以及设置修复体内部的定位及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复体安装在患者口腔的牙齿或种植体上;
患者正常使用该修复体,修复体内的定位及传感装置定位患者的位置,将位置信息发送到监护人的电脑和/或手机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及传感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设置在装置外壳内的定位模块、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定位模块为GPS或者北斗双定位模块,能够接受GPS或北斗系统的定位信号,并将定位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监控人的电脑和/或手机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及传感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装置外壳内的压力感应模块、主控模块;
所述定位及传感器装置固定设置在修复体内部的底部位置,所述压力感应模块镶嵌在患者牙齿咬合时能够承受牙齿咬合压力的装置外壳一侧内部;
所述压力感应模块感应患者牙齿咬合压力,并将所感应到的患者牙齿咬合压力实时传输至主控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其特征在于:
在主控模块中预设第一压力阈值,及第一时间阈值,当患者遇到紧急情况,患者无法及时用手机打电话报警时,用力咬牙齿;当主控模块判断由压力感应模块感应的咬合压力高于第一压力阈值,且持续时间长于预先设定的第一时间阈值时,主控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向监护人的电脑/手机发送报警信息以及患者的定位信息,其中所述预设第一压力阈值应大于患者正常咀嚼时以及患者在碰到紧急情况时下意识咬紧牙齿时压力感应模块所承受的压力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防走失牙科修复体,其特征在于:
在主控模块中预设第二压力阈值,及第二时间阈值,当主控模块判断由压力感应模块感应的咬合压力持续第二压力阈值额时间长于预先设定的第二时间阈值时,主控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向监护人的电脑/手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蔚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