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装配夹具及多零件同步自动装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465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定位装配夹具及多零件同步自动装配装置,其中,所述定位装配夹具将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进行定位装配,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板、定位板及压板,底板设有多个供第一部件插置并定位的装配腔,定位板上设有多个一一对应装配腔设置并用于定位第二部件的定位槽,定位板位于每个定位槽处开设有用于定位第三部件的定位孔,压板用于接收外力并对第三部件施压以使待装配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压合装配。通过底板和定位板对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进行定位以组成预装配组件,再利用压板接收外力对第三部件施压从而使得预装配组件压合装配完成,操作方便,且装配速度快,装配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位装配夹具及多零件同步自动装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基站天线辐射单元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装配夹具及多零件同步自动装配装置。
技术介绍
基站天线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工程中,天线质量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每个用户的切身体验;其中天线内部有数量众多的各种类型的振子,实现天线收发信号的作用。振子的性能关系到天线的整体性能指标的好坏和能否达标。对于其中的一种压铸振子来说,在将馈电片组件装配入振子本体后,还需要在振子本体上装配塑料固定座、塑料卡件等零件,塑料卡件是将振子的四个瓣的距离固定,同时也将馈电片组件限制在振子本体内,以及在后续的整机装配调试时会根据需要安装隔离片到塑料卡件上,塑料固定座用于振子本体的固定以及和天线底板的联接,这就决定了振子等零件装配质量的好坏,决定了后续天线整机调试质量的稳定性。在该振子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是采用人工手动将馈电片组件装入振子本体内,然后人工手动将塑料固定座压入振子本体上,最后将塑料卡件人工压入振子本体上。由于塑料固定座的弹性倒钩弹性刚度较大,人工压入时比较费力;塑料卡件上有4条筋固定于振子本体的4个槽内,用于固定振子的四个瓣的距离,塑料卡件上有四个倒钩的弹性钩用于将塑料卡件固定在振子本体上,在人工装配时不仅吃力,而且需要逐个地压入四个弹性钩到振子本体的定位孔内,造成装配效率不高,增加生产成本。如果因为装配吃力而造成零件安装不到位,还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同时定位多个零件进行压合装配的定位装配夹具。>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定位装配夹具的多零件同步自动装配装置。作为第一方面,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装配夹具,用于将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进行定位装配,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板、定位板及压板,所述底板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第一部件插置并定位的装配腔,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多个一一对应所述装配腔设置并用于定位所述第二部件的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板对应每个定位槽开设有贯通所述定位板并用于定位所述第三部件的定位孔,所述压板用于接收外力并对所述第三部件施压以使待装配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压合装配固定。进一步设置:所述装配腔的大小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大小相适配,且所述装配腔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预设的凸耳配合定位的缺口。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三部件相适配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三部件相贴且可受到所述第三部件挤压以发生形变的弹性件。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定位槽的周侧设有用于导向所述第二部件进入所述定位槽中的导向块。进一步设置:所述压板的角端处设有朝向所述定位板延伸的导向结构,且所述导向结构限定出与所述定位板的大小相适配并为所述压板提供导向作用的导向空间。进一步设置: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设有可与所述第三部件穿过所述定位板的部位相抵的压杆。作为第二方面,本技术涉及一种多零件同步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定位装配夹具及压接机,所述压接机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定位装配夹具的腔体、设于所述腔体中的活动板及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板沿所述腔体的高度方向升降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活动板向下运动以对所述压板施压并朝靠近所述定位板的方向移动。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缸筒与所述腔体顶部固定,其活塞杆延伸至腔体中并与所述活动板连接。进一步设置:所述腔体中设有多根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导向杆,所述活动板上设有套接于所述导向杆的导向套。进一步设置:所述腔体内底部设有向上延伸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顶部设有点动开关,所述活动板上设有位于与所述限位杆同一直线上且可与所述限位杆顶部的点动开关接触的调节杆。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限位杆的端部设有弹性件。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杆上套接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活动板上下两侧并与所述活动板抵接的螺母。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在本技术的定位装配夹具中,通过底板和定位板对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进行定位以组成预装配组件,再利用压板接收外力对第三部件施压从而使得预装配组件压合装配完成,操作方便,且装配速度快,装配精度高。2.在本技术多零件同步自动装配装置中,通过压接机配合定位装配夹具以实现多零件的同步自动加工,无需人工手动装配,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成本,并且装配速度快、装配效率高且装配质量好,同时定位装配夹具作为周转夹具使用,可多次循环使用,实现了流水自动化作业。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定位装配夹具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定位装配夹具中定位板和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压接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预装配振子本体和塑料固定座及塑料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中已装配完成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定位装配夹具;11、底板;111、装配腔;112、缺口;12、定位板;121、定位孔;122、弹性件;123、定位槽;124、导向块;13、压板;131、压杆;132、导向板;133、装配孔;100、减重孔;2、压接机;21、腔体;211、外罩;22、活动板;221、导向套;222、调节杆;223、螺母;224、弹性件;23、驱动件;24、导向杆;25、限位杆;26、限位板;3、预装配组件;31、第一部件;310、塑料固定座;311、安装孔;312、安装块;313、凸耳;32、第二部件;320、振子本体;321、安装槽;322、卡槽;33、第三部件;330、塑料卡件;331、卡环;332、弹性卡钩;333、卡条;340、馈电片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涉及一种多零件同步自动装配装置,具体可应用到移动通信领域的基站天线辐射单元的装配领域中,可解决人工手动装配的装配效率低和装配质量低的问题,其装配速度快且装配精度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请参见图1至图3,所述多零件同步自动装配装置包括定位装配夹具1及压接机2,其中,所述定位装配夹具1可实现多零件的定位预装配,例如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件31、第二部件32及第三部件33的定位装配,从而确保加工零件的装配精准度,再通过所述压接机2对所述定位装配夹具1施压以将所述定位装配夹具1中由第一部件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装配夹具,用于将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进行定位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板、定位板及压板,所述底板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第一部件插置并定位的装配腔,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多个一一对应所述装配腔设置并用于定位所述第二部件的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板对应每个定位槽开设有贯通所述定位板并用于定位所述第三部件的定位孔,所述压板用于接收外力并对所述第三部件施压以使待装配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压合装配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装配夹具,用于将沿高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进行定位装配,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板、定位板及压板,所述底板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第一部件插置并定位的装配腔,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有多个一一对应所述装配腔设置并用于定位所述第二部件的定位槽,且所述定位板对应每个定位槽开设有贯通所述定位板并用于定位所述第三部件的定位孔,所述压板用于接收外力并对所述第三部件施压以使待装配的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及第三部件压合装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的大小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大小相适配,且所述装配腔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第一部件预设的凸耳配合定位的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三部件相适配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内设有与所述第三部件相贴且可受到所述第三部件挤压以发生形变的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定位槽的周侧设有用于导向所述第二部件进入所述定位槽中的导向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角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峰刘海滨朱龙翔吴祖兴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