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要文瑾专利>正文

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0438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通过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根据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若是,记录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根据场景变化信息和感知行为数据分析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如此,可在运行场景变化时,判断管制人员是否集中注意力做出了感知行为,从而,基于分析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判断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在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为了配合航空器的正常运行,需要完成较为专业的控制交通管制工作,例如,监控航空器的起飞、降落,并协助航空器在机场跑道运行,在塔台进行一系列的控制操作等等,为了提高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效率,从培训的角度,分析优秀放单管制人员和新管制学学员的工作习惯差异,需要更加智能地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及系统,能够实现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以及工作状态是否合格的分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若是,获取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系统,所述人员行为监测系统与设置于管制人员头部的头部姿态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头部姿态感应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管制人员的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和所述指令行为关联的感知行为;记录单元,用于若所述管制人员正在进行所述感知行为,记录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所述分析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实现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实现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的方法。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根据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若是,记录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根据场景变化信息和感知行为数据分析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如此,可在运行场景变化时,判断管制人员是否集中注意力做出了感知行为,从而,基于分析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判断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行为模型的演示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交互行为模型的演示示意图;图1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员行为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1D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的场景示意图;图1E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不同跑道设置不同的多个预设头部旋转角度的演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人员行为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人员行为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员行为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人员行为监测系统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在本专利技术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请参阅图1A,图1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行为模型的演示示意图,基于当前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工作中行为模式的研究,将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工作归纳为信息感知——决策判断——指令发布三个主要环节,管制人员感知塔台内部的运行环境,以及塔台外部的运行环境的场景变化信息,作出决策判断,然后发布指令,航空器执行指令相关的操作,并将运行信息进行反馈。基于对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行为模型的分析,并结合时间维度上的信息以及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不同运行场景的信息,根据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工作中的行为生成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在工作中的交互行为模型,如图1B所示,图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交互行为模型的演示示意图。其中,当空中交通管制人员通过感知行为A发现运行场景发生本质的变化,运行场景由C变成了C'(简称CtoC')时,触发了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的指令行为A'。其中,感知行为A具体可包括“看”和“听”等涉及信息输入的行为,例如,观察航空器设备信息,观察航空器执行任务,听波道呼叫、听告警声响、听电话以及听指令复诵等行为,都属于感知行为。指令行为A'可包括“说”、“听”以及“操作”等涉及信息输出的行为,例如,下达管制指令、听指令复诵、记录指令等行为都属于指令行为。举例说明,当需要指挥跑道外准备起飞的航空器跟随一个即将落地航班的航空器之后进入跑道时,管制人员需要目视观察到落地航空器接触跑道地面后,方可对起飞航空器发布进入跑道指令。此时,落地航空器在空中未接触地面时代表处于场景C,航空器落地接触地面后代表处于场景C',航空器接触地面的瞬间代表CtoC'。其中,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感知行为A、运行场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n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n若是,获取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n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中交通管制场景下的人员行为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管制人员的头部姿态检测数据;以及,获取空中交通管制的运行场景变化的场景变化信息;
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
若是,获取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包括头部俯仰角度和头部左右旋转的头部旋转角度,所述根据所述头部姿态检测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是否正在进行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感知行为,包括:
根据所述头部俯仰角度和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所述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为与所述运行场景变化对应的工作场景,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俯仰角度;
若是,确定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与所述目标工作场景对应的目标旋转角度列表,所述预设的旋转角度列表集合中包括预设的多个旋转角度列表,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包括多个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所述头部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头部俯仰角度和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处于预设的目标工作场景,包括:
确定所述头部俯仰角度与预设的第一基准视点角度之间的第一角度差值;
确定所述预设的俯仰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俯仰角度;
根据预设的俯仰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第一容差量;
根据所述第一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一容差量确定第一容差集合;
若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属于所述第一容差集合,判断所述管制人员处于与所述目标预设俯仰角度对应的目标工作场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头部旋转角度和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判断所述管制人员是否发生了感知行为,包括:
确定所述头部旋转角度与预设的第二基准视点角度之间的第二角度差值;
确定所述目标旋转角度列表中的目标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预设的旋转角度与容差量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对应的第二容差量;
根据所述第二角度差值和所述第二容差量确定第二容差集合;
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发生了感知行为;
若所述目标预设旋转角度不属于所述第二容差集合,确定所述管制人员未发生感知行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包括所述感知行为的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包括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所述根据所述场景变化信息和所述感知行为数据分析所述管制人员的工作状态是否合格,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起始时间和第一结束时间确定所述感知行为的感知时间范围;
根据所述第二起始时间和第二结束时间确定所述运行场景变化的发生时间范围;
若所述发生时间范围属于所述感知时间范围,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及时,工作状态合格;
否则,确定所述管制人员的感知行为延时,工作状态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要文瑾胡珈玮
申请(专利权)人:要文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