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汕头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919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及其制作方法,该装置包括传输光纤以及微管;所述传输光纤包括光纤纤芯以及包裹所述光纤纤芯的光纤包层,所述光纤纤芯中设有倾斜光栅;所述传输光纤的所述光纤包层设有支撑平面,所述微管与所述支撑平面线接触。本技术方案在传输光纤的光纤包层上通过切割的方式设置一支撑平面,微管与传输光纤的支撑平面采用线接触形式固定在一起,替代了现有技术中的点接触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传输光纤与微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光学回音壁模式从物理本质上讲是一种在圆对称结构电介质中传播的特殊电磁波谐振模式。当介质波导处于弯曲状态时光传播的路径从轴线向波导的外表面发生偏离,当弯曲半径小于某一最小值时,正常的光传导模式将转变为沿波导表面传播的回音壁模式。完美的圆对称微谐振腔结构具有极高的品质因子(理论上可达到1010),可极大程度的降低激光的线宽并提升传感器的灵敏度。因此,微谐振腔回音壁模式技术为微型激光器及生物分子微观探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手段。光学回音壁模式的激励方式主要有微纳光纤倏逝场耦合和透镜空间光直接耦合两种方式。现有光学回音壁模式的激励方式主要的缺点是结构脆弱和稳定性极差,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传输光纤(100),所述传输光纤(100)包括光纤纤芯(110)以及包裹所述光纤纤芯(110)的光纤包层(120),所述光纤纤芯(110)中设有倾斜光栅(130);/n以及微管(200);/n所述传输光纤(100)的所述光纤包层(120)设有支撑平面(140),所述微管(200)与所述支撑平面(140)线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光纤(100),所述传输光纤(100)包括光纤纤芯(110)以及包裹所述光纤纤芯(110)的光纤包层(120),所述光纤纤芯(110)中设有倾斜光栅(130);
以及微管(200);
所述传输光纤(100)的所述光纤包层(120)设有支撑平面(140),所述微管(200)与所述支撑平面(140)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管(200)通过紫外光纤匹配胶与所述传输光纤(100)的所述光纤包层(120)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倾斜光栅(130)与所述光纤纤芯(110)的中心轴的垂线之间的夹角角度定义为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为15度至3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纤纤芯(110)到所述支撑平面(140)的最短距离定义为间隔距离,所述间隔距离为2微米至3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管(200)的管壁厚度为1.5微米至5微米。


6.一种微管回音壁模式耦合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传输光纤(100)制作步骤,在光纤纤芯(110)外表面覆盖一层光纤包层(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涌马朋雷阮家剑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