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0387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尾气处理装置,筒体组件包括筒体、设于筒体一端的排灰管、设于排灰管远离筒体一端的排灰口以及分别设于筒体上的进气管和部分设于筒体内的出气管;尾气处理组件包括绝缘子箱以及分别收容于出气管内的吊架、蜂窝管道和气流分布板,绝缘子箱设于出气管远离筒体的一端,蜂窝管道通过吊架与绝缘子箱连接,气流分布板固定于远离绝缘子箱一端,蜂窝管道内设有电晕极,蜂窝管道上设有沉淀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筒体组件将气体处理,进入蜂窝管道进行处理,使得电子杂质在电场库伦力作用下,移动到沉淀极后释放出所带电荷并吸附于沉淀极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落到排灰管至掉落,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提高了气体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尾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尾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已商业化的二次电池中具有明显性能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负极活性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其性能优劣对电池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基本上采用经过精细加工的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微粉。研究表明,经过二次造粒和表面包覆修饰处理的石墨微粉,具有更好的充放电性能和循环性能。石墨微粉颗粒的表面包覆剂和造粒粘结剂通常采用沥青和树脂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挥发份,在高温反应釜升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气。另外,高温反应釜工作过程中微粉颗粒始终在搅拌桨的转动下处于翻滚状态,颗粒尺寸小的微粉颗粒会被烟气带出反应釜,进入排烟管道。尾气中除含有负极颗粒还有由于有机挥发份的挥发产生的有机气体焦油雾滴烟雾、沥青烟气及烟尘等杂质。这些杂质中含有几十种多环芳烃类物质,这些烃类物质绝大多数属于危害物质,粒度在0.01~1.0μm之间。目前对于焦油以及细小颗粒的去除多采用电捕焦除油器,除尘器一般对于粒径小于5μm的微细粉尘和粉尘密度小的尾气,除尘效率不高,而且高温反应釜在生产过程中,搅拌器一直在转动,时不时会把里面的负极粉料带入尾气管道,会导致在电捕焦设备中电晕级与沉淀级的粉尘浓度迅速升高,导致电捕焦两极间被高压电弧击穿,容易损坏设备与造成事故。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尾气处理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br>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筒体组件和尾气处理组件;所述筒体组件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一端的排灰管、设于所述排灰管远离所述筒体一端的排灰口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筒体上的进气管和部分设于所述筒体内的出气管;所述尾气处理组件包括绝缘子箱以及分别收容于所述出气管内的吊架、蜂窝管道和气流分布板,所述绝缘子箱设于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蜂窝管道通过所述吊架与所述绝缘子箱连接,所述气流分布板固定于远离所述绝缘子箱一端,所述蜂窝管道内设有电晕极,所述蜂窝管道上设有沉淀极。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筒体自远离所述排灰管一端。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灰管呈圆台状且直径大小自远离所述筒体一端向另一端逐渐递减。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排灰口设有安装管,所述排灰口通过所述安装管与所述排灰管自远离所述筒体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子箱与所述出气管为固定连接,且所述绝缘子箱设有两个。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上还设有观察镜,所述观察镜位于所述筒体自靠近所述排灰管一端。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观察镜的材质为镀膜玻璃。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筒体上还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筒体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分别位于所述筒体对应两侧。本技术通过筒体组件将初步的气体进行尘埃处理,降低气体的粉尘浓度,处理后的气体进入到出气管中,在通过蜂窝管道进行处理,当含有焦油雾滴等杂质的气体通过该电场时,吸附了负离子和电子的杂质在电场库伦力的作用下,移动到沉淀极后释放出所带电荷,并吸附于沉淀极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落到排灰管中,最终从排灰管中掉落,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提高了气体净化效果。为使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图1中A-A的剖视图。图中:100、尾气处理装置;10、筒体组件;11、筒体;12、排灰管;13、排灰口;131、安装管;14、进气管;15、出气管;16、观察镜;17、固定架;20、尾气处理组件;21、绝缘子箱;22、吊架;23、蜂窝管道;24、气流分布板;25、电晕极;26、沉淀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尾气处理装置100,包括筒体组件10和尾气处理组件20。所述筒体组件10包括筒体11、设于所述筒体11一端的排灰管12、设于所述排灰管12远离所述筒体11一端的排灰口13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筒体11上的进气管14和部分设于所述筒体11内的出气管15。所述尾气处理组件20包括绝缘子箱21以及分别收容于所述出气管15内的吊架22、蜂窝管道23和气流分布板24,所述绝缘子箱21设于所述出气管15一端,所述蜂窝管道23通过所述吊架22与所述绝缘子箱21连接,所述气流分布板24固定于远离所述绝缘子箱21一端,所述蜂窝管道23内设有电晕极25,所述蜂窝管道23上设有沉淀极26。具体的,本装置包括筒体组件10和尾气处理组件20,筒体组件10工作原理,气体通过进气管14进入到筒体11内,一般而言,气体进入进气管14时的风速大于等于10m/s的,这样保证了筒体组件10有足够的离心力,使气体中含尘的气体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大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筒体11内壁上,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排灰管12内,大尘粒慢慢的从排灰口13流出,使得能处理处理气体中大于5μm的大尘粒,降低尾气中的粉尘浓度,不至于使得尾气处理组件20中气体粉尘浓度过高,造成尾气处理组件20的运行不平稳,造成设备损坏或者事故发生,大大增加安全性以及减少维修成本。尾气处理组件20工作原理,已经处理完大尘粒的气体通过出气管15底部进入到出气管15内,首先气体通过气流分布板24,使得通过的气体分布均匀向上流动,气体通过蜂窝管道23底部从下往上流动,当含有焦油雾滴等杂质的气体通过该电场时,吸附了负离子和电子的杂质在电场库伦力的作用下,移动到沉淀极26后释放出所带电荷,并吸附于沉淀极26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落到排灰管12中,直到从排灰口13流出,干净的气体就能从出气管15中流出,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提高了气体净化效果。而且多根电晕极25是安装在吊架22上,每根电晕线从蜂窝管道23的对应竖直通道内穿过,设置的绝缘子箱21用于吊起固定蜂窝管道23在出气管15内,使得蜂窝管道23处理气体能力更强。需要说明的是,筒体组件10的出气管15,既是筒体组件10的出气管15,同时也是尾气处理组件20的外壁,尾气处理组件20内置于筒体组件10内部,结构经凑,缩小了设备尺寸,减低了设备的占地面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所述进气管14位于所述筒体11自远离所述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组件和尾气处理组件;所述筒体组件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一端的排灰管、设于所述排灰管远离所述筒体一端的排灰口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筒体上的进气管和部分设于所述筒体内的出气管;所述尾气处理组件包括绝缘子箱以及分别收容于所述出气管内的吊架、蜂窝管道和气流分布板,所述绝缘子箱设于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蜂窝管道通过所述吊架与所述绝缘子箱连接,所述气流分布板固定于远离所述绝缘子箱一端,所述蜂窝管道内设有电晕极,所述蜂窝管道上设有沉淀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组件和尾气处理组件;所述筒体组件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一端的排灰管、设于所述排灰管远离所述筒体一端的排灰口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筒体上的进气管和部分设于所述筒体内的出气管;所述尾气处理组件包括绝缘子箱以及分别收容于所述出气管内的吊架、蜂窝管道和气流分布板,所述绝缘子箱设于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蜂窝管道通过所述吊架与所述绝缘子箱连接,所述气流分布板固定于远离所述绝缘子箱一端,所述蜂窝管道内设有电晕极,所述蜂窝管道上设有沉淀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筒体自远离所述排灰管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灰管呈圆台状且直径大小自远离所述筒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锋雷桂湘孙惠云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