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3617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脱去空气中CO2的方法包括有液态胺吸附法、氢氧化钙化学反应脱碳,变压吸附脱碳法及膜过滤法。目前最为成熟的技术是使用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或甲基二乙醇胺(MDEA)等水溶液的醇胺溶液化学吸收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碱性胺溶液与酸性气体CO2的可逆反应实现CO2的分离,吸收能力强、吸收速率快、吸收反应温度区间合适,适于大流量中低浓度(1~50%左右)含CO2气体的分离。但其再生温度较高(100℃-150℃),再生过程需加热大量水溶液,因此存在再生能耗高的突出问题。因此,设计一款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以提高传质和反应速率,提高胺的利用率,同时降低能耗,尤其是再生能耗,成为所属
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再生过程需加热大量水溶液导致再生能耗高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

【技术特征摘要】
1.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A固态胺罐(1),热泵凝结器(11),贮水槽(14),CO2缓存室(15),热泵蒸发器(16),产品气外输管(20),含CO2原料气输送管(21),A罐副产品气外输管(22),A罐水蒸气输送管(23),纯净水输送管(24),以及副产品CO2外输管(27);
所述A固态胺罐(1)内设有A罐隔离筛(19),所述A罐隔离筛(19)将所述A固态胺罐(1)的内腔分隔成位于A罐隔离筛(19)下方的A罐缓冲室(25)和位于A罐隔离筛(19)上方的A罐吸附解吸室(26),所述A罐吸附解吸室(26)内填充有采用高孔隙率多孔介质作为胺载体制成的固态胺CO2吸收剂;
所述含CO2原料气输送管(21)通过管道与所述A固态胺罐(1)的底部连接并与所述A罐缓冲室(25)相连通,所述含CO2原料气输送管(21)与所述A固态胺罐(1)的底部相连接的管道上设有A罐进气阀(17);所述产品气外输管(20)通过管道与所述A固态胺罐(1)的顶部连接并与所述A罐吸附解吸室(26)相连通,所述产品气外输管(20)与所述A固态胺罐(1)的顶部相连接的管道上设有A罐脱碳气阀(2);
所述贮水槽(14)、所述CO2缓存室(15)和所述热泵蒸发器(16)三者由下往上顺序密封连接并相连通,所述A固态胺罐(1)的A罐缓冲室(25)内底部通过所述A罐副产品气外输管(22)与所述热泵蒸发器(16)的上部入口相连通,所述A罐副产品气外输管(22)上设有A罐排气阀(18),所述贮水槽(14)的底部通过所述纯净水输送管(24)与所述热泵凝结器(11)的顶部入口相连接,所述纯净水输送管(24)上设有水泵(12),所述热泵凝结器(11)的底部出口通过所述A罐水蒸气输送管(23)与所述A固态胺罐(1)的A罐吸附解吸室(26)内顶部相连通,所述A罐水蒸气输送管(23)上设有A罐水蒸汽阀(3);所述CO2缓存室(15)与所述副产品CO2外输管(27)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型固态胺吸附CO2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B固态胺罐(7),B罐副产品气外输管(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明伟侯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益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