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及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0340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29 05: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筑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及组装方法,其包括多组相互拼接的定位框架以及浇筑在定位框架中的混凝土板,定位框架包括基板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基板前后两端的侧板,水平方向上任意两块相邻的基板均通过一组紧固件连接;基板的下端面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支撑板,支撑板收入安装槽时通过第一止动件定位、支撑板呈竖直状态时通过第二止动件定位;当支撑板处于竖直状态且侧板与基板连接时,两块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抵接且之间形成有注浆腔,基板的上端面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漏浆孔,侧板和支撑板上均设有与注浆腔连通的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方便运输和拼装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及组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房屋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及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一般包括承重墙和非承重墙,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及保温、隔热、隔声、防火和防水等能力。目前普遍采用的建筑墙体施工采用框架构成的墙体砌块拼装,或者在施工现场搭建龙骨架后现浇混凝土墙体。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的一种组装墙体的龙骨架,它包括若干组通过螺栓拼接的定位框架1,每个定位框架1均包括基板11以及固定在基板11下侧的四块侧板12,基板11和侧板12之间形成有注浆腔4,基板11上设有与注浆腔4连通的漏浆孔111、侧板12上均设有与注浆腔4连通的通孔121。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施工时需将龙骨架搬运至施工现场拼装,而上述定位框架中的基板和侧板均为固定连接,定位框架整体的占用空间和质量大,运移或拼装时需要多个工人同时搬抬,操作不便,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定位框架中的基板和侧板可拆分,具有方便运输和拼装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包括多组相互拼接的定位框架以及浇筑在定位框架中成型的混凝土板,所述定位框架包括基板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基板前后两端的侧板,水平方向上任意两块相邻的基板均通过一组紧固件连接;所述基板的下端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收入安装槽时通过第一止动件定位、支撑板转出安装槽且呈竖直状态时通过第二止动件定位;当所述支撑板处于竖直状态且侧板与基板连接时,两块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抵接且之间形成有注浆腔,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漏浆孔,所述侧板和支撑板上均设有与注浆腔连通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运移定位框架时,先将侧板和基板拆分,再将支撑板转入安装槽中,然后通过第一止动件定位支撑板。运移时工人可分开搬运基板和侧板,省力方便;并且支撑板可收纳入安装槽中、基板和侧板叠合放置减小了定位框架的占用空间,方便工人一次性运输多块基板,运输效率高。基板受到震动时,第一止动件可限制支撑板移出安装槽,提高了支撑板的稳定性。运移至施工场地后,先使第一止动件松开支撑板,再将支撑板转至竖直状态并通过第二止动件定位,第二止动件可使支撑板保持在竖直状态,避免支撑板再次收入安装槽。然后将两块侧板分别连接在基板的前后两端以形成注浆腔,接着通过紧固件连接相邻两块基板,从而实现水平方向上两个定位框架的拼装;一层定位框架拼装到位后,依次按照上述操作拼装多层定位框架,直至形成整面墙体的框架,最后由通孔或漏浆孔注入混凝土砂浆以形成混凝土板,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滑动槽和紧固槽,所述紧固件包括一端固定在紧固槽远离其开口的内壁上的紧固弹簧、连接在紧固弹簧另一端的紧固块以及螺纹连接在紧固块上的紧固螺栓,所述紧固块的上端面设有与紧固螺栓螺纹配合的紧固螺孔,所述滑动槽的上侧内壁设有供紧固螺栓穿出的让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水平方向上相邻两个定位框架时,将前一块基板的紧固块伸入后一块基板的滑动槽中,紧固弹簧自然状态时会驱使紧固块的端部伸出紧固槽,使得紧固块伸入滑动槽中、紧固螺孔和让位孔对齐,再将紧固螺栓穿过让位孔后与紧固螺孔螺纹连接,从而限制相邻两块基板分离。紧固弹簧的设置不仅起到连接紧固块和基板的作用,使得紧固螺栓松脱时两块基板不易分离;在基板与另一块墙体相近时,紧固块受到另一墙体的限制还可压缩紧固弹簧并收入紧固槽中,不会影响定位框架边缘与另一墙体的配合。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T型槽,所述侧板呈T型且分别通过安装螺栓连接在T型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伸入T型槽后通过安装螺栓与基板连接,两者的连接强度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可供支撑板的底端伸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壁上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中固定有自然状态时一端超出移动槽的弹片,所述弹片远离移动槽的端面一体成型有多个防滑齿,所述支撑板的侧壁远离其与基板铰接处的一端设有与防滑齿啮合相配的防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向装配两个定位框架时,与上侧基板连接的支撑板转至竖直状态后,将上侧基板中的支撑板伸入下侧基板的限位槽中,弹片受压并抵紧支撑板,使得支撑板不易移出限位槽。支撑板在移动的过程中弹片上的防滑齿会与防滑槽啮合,进一步限制了支撑板移出限位槽,提高了支撑板与基板连接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的上侧内壁设有两个固定槽,所述第一止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固定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之间的转轴、固定在转轴侧壁上的连杆、固定在连杆远离转轴一端的第一止动块以及套设在转轴外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在转轴的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槽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远离其与基板铰接处的端面设有供第一止动块伸入的第一止动槽,当所述扭簧处于自然状态且支撑板收入安装槽时,所述第一止动块位于第一止动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收入安装槽时,第一止动块受到扭簧的扭力作用保持在第一止动槽中,在基板受到震动导致转轴转动时,扭簧的扭力会驱使转轴复位,使得第一止动块不易移出第一止动槽、支撑板不易与安装槽分离。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远离固定槽的端面固定有卡块,所述安装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分别设有供卡块伸入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上固定有橡胶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转至竖直状态后卡块伸入与其相近的卡槽中,橡胶圈受压形变并夹紧卡块,使得支撑板被初步固定,方便人们操作第二止动件以限制支撑板转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槽的上侧内壁设有两个第二止动孔,所述第二止动孔相对的两个内壁顶端分别设有一个上侧开口的挡槽;所述第二止动件包括穿设在第二止动孔中的第二止动块以及一体成型在第二止动块顶端的挡块,所述第二止动块的长度大于第二止动孔的深度,所述挡块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挡槽中;当所述支撑板处于竖直状态且第二止动块伸入第二止动孔时,所述第二止动块抵接在两块支撑板相近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转至竖直状态后,将第二止动块伸入第二止动孔、挡块伸入挡槽,使得第二止动块不会从第二止动孔中脱落,此时第二止动块抵接在两块支撑板相近的一侧,起到限制支撑板转动的作用,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边缘固定有环形的沿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方向上相邻两个定位框架连接时,沿边使注浆腔中的混凝土浆液不易流出基板,节约资源、方便清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板的中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吸音棉板和防火岩棉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音棉板提高了侧板的隔音降噪性能,防火岩棉板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在侧板中安装有吸音棉板和防火岩棉板提高了墙面的综合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的组装方法,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包括多组相互拼接的定位框架(1)以及浇筑在定位框架(1)中成型的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1)包括基板(11)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基板(11)前后两端的侧板(12),水平方向上任意两块相邻的基板(11)均通过一组紧固件(7)连接;所述基板(11)的下端面设有安装槽(112),所述安装槽(112)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收入安装槽(112)时通过第一止动件(3)定位、支撑板(2)转出安装槽(112)且呈竖直状态时通过第二止动件(5)定位;当所述支撑板(2)处于竖直状态且侧板(12)与基板(11)连接时,两块支撑板(2)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12)抵接且之间形成有注浆腔(4),所述基板(11)的上端面设有与安装槽(112)连通的漏浆孔(111),所述侧板(12)和支撑板(2)上均设有与注浆腔(4)连通的通孔(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包括多组相互拼接的定位框架(1)以及浇筑在定位框架(1)中成型的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架(1)包括基板(11)以及可拆卸连接在基板(11)前后两端的侧板(12),水平方向上任意两块相邻的基板(11)均通过一组紧固件(7)连接;所述基板(11)的下端面设有安装槽(112),所述安装槽(112)的两端分别铰接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收入安装槽(112)时通过第一止动件(3)定位、支撑板(2)转出安装槽(112)且呈竖直状态时通过第二止动件(5)定位;当所述支撑板(2)处于竖直状态且侧板(12)与基板(11)连接时,两块支撑板(2)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侧板(12)抵接且之间形成有注浆腔(4),所述基板(11)的上端面设有与安装槽(112)连通的漏浆孔(111),所述侧板(12)和支撑板(2)上均设有与注浆腔(4)连通的通孔(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滑动槽(15)和紧固槽(16),所述紧固件(7)包括一端固定在紧固槽(16)远离其开口的内壁上的紧固弹簧(71)、连接在紧固弹簧(71)另一端的紧固块(72)以及螺纹连接在紧固块(72)上的紧固螺栓(73),所述紧固块(72)的上端面设有与紧固螺栓(73)螺纹配合的紧固螺孔(721),所述滑动槽(15)的上侧内壁设有供紧固螺栓(73)穿出的让位孔(15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T型槽(113),所述侧板(12)呈T型且分别通过安装螺栓(14)连接在T型槽(113)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可供支撑板(2)的底端伸入的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的内壁上设有移动槽(81),所述移动槽(81)中固定有自然状态时一端超出移动槽(81)的弹片(82),所述弹片(82)远离移动槽(81)的端面一体成型有多个防滑齿(83),所述支撑板(2)的侧壁远离其与基板(11)铰接处的一端设有与防滑齿(83)啮合相配的防滑槽(2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屋建筑集成组装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2)的上侧内壁设有两个固定槽(116),所述第一止动件(3)包括转动连接在固定槽(116)相对的两个内壁之间的转轴(31)、固定在转轴(31)侧壁上的连杆(32)、固定在连杆(32)远离转轴(31)一端的第一止动块(33)以及套设在转轴(31)外的扭簧(34),所述扭簧(34)的一端固定在转轴(31)的外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槽(116)的内壁上;所述支撑板(2)远离其与基板(11)铰接处的端面设有供第一止动块(33)伸入的第一止动槽(21),当所述扭簧(34)处于自然状态且支撑板(2)收入安装槽(112)时,所述第一止动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炜郑慧慧王欢如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坤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